冰鉴、冰槛与冰盘

时间:2022-05-26 02:31:50

看到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成千只排成方阵的“迎宾缶”,文物业人士无不暗自莞尔:怎么两千多年前的冰酒具摇身变成乐器了?真实的原物出土于湖南曾侯乙墓,因为其内部构造的设计精巧而一直为史学研究者津津乐道,不过,此器却与音乐没任何关系。

这件战国时代的青铜文物,其实是由“缶”与“鉴”里外两层“套件”组合而成。“鉴”是一只上大下小的斗形盛器其活动顶盖在中央部分留有一个正方形的开口,“缶”在体积上比鉴小许多,是一件配有活盖的方壶,其方形壶颈正与鉴盖上的方口大小一致,把盛满酒浆的铜缶安放到鉴内的正中位置,然后在其周围放满冰块,再将鉴盖加以扣台,便形成了一个密封型的冰酒器。由于缶的口沿部分从鉴盖正中的方口中突出在外,所以,宴饮进行当中,可以随时打开缶盖,舀出冰酒。特别精巧的是,鉴底有三个弯钩,其中一钩装有活动倒栓,当酒缶的底部落到釜底,三个弯钩插入缶底预设的榫眼时,倒栓便会自动落下,将缶身加以固定,因此,一旦鉴内的冰块融化,完全可以在不晃动酒缶的情况下,将扣台的鉴盖揭开,舀出冷水,添入新冰。说起来,比当今餐馆,饭店里的香槟冰桶还更科学,更具备设计精神呢。因为这一套组合器具乃是为冷镇酒水而设,所以学者们称之为“冰鉴”。

曾侯乙墓冰酒器最好地彰示了,利用天然冰造就各种制冷器具,在中国文明中是何等的久有历史。早则从夏商时代开始,迟则也从周代开始,藏冰和用冰就成了中原地区的固定风俗之一。人们在冬天到河上凿了大块的冰,深储在特制的冰窖里,等到夏天拿出来使用。最初,只有天子与诸侯才建有冰窖,但是,自隋唐时代开始,不仅皇家、官方所设的冰窖规模极大,而且,民间经营的商业性冰窖也是处处开花,一片繁荣。因此,用特制的器具盛上冰块,摆设在起居空间当中,是传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消夏手段。宋人刘子即有《夏日吟》一诗,描述道:“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六月不知暑,扇车起凉风,冰槛沥寒雨。”富贵之家用以祛除暑热的方法,包括装设以人手摇动的“风扇”――扇车,拂起清风丝丝,同时,还要陈置盛冰的“冰槛”,融化的冰水滴滴沥沥,发散着寒气。所谓“冰槛”,是一种专为制造凉气而设计的器具。南京象山东晋墓就出土了一件公元四世纪时的青铜冰槛实物,由之可以看到,这种古老的“空调器”是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其中,盛冰之器的主体呈斗形,下安四个支足,上装提手。富有特色的是,此种“冰斗”的四壁总是满布镂空花纹,器底还开有四个对称的小方孔,融化的冰水可以由器壁的镂花以及器底的孔洞中流下。冰槛的另一部分是一只装有四只矮足的方盘,使用的时候,将冰斗置于方盘之上,融水漏下,正好由方盘接住。冰槛的情趣之处在于由于斗壁镂空,所以盛在其中的冰块隐约可见,同时,冰在炎热申_陧慢溶解,化出的清水从斗壁的花纹中,底孔中滴滴泄落,不仅更好地发散寒气,增加湿度,而且在观感上也有着湿润幽凉的效果。“冰槛沥寒雨”这一诗句,正是表现了落水滴淋,有如局部生雨的奇趣景象。冰槛的作用之是利用冰块融化的过程为居室制造凉气,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冰镇饮料与瓜果。可以将饮食之物置于冰斗中,通过冰块来进行冷镇,也可以将新鲜瓜果放置在下面的方盘上,承接冰斗滴下的冷水,从而沁得凉意。冰槛既美观又实用,因此曾经长期在夏日生活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到了唐代,人们在冬季不仅储藏河冰,更讲究收集深山里的洁净白雪,运到城边或宫苑中的深窖里加以贮存,为夏日生活生辉,白雪自有一种莹素的视觉美感,因此,唐宋人便流行以白雪代替冰块,堆满在冰斗中,美称为“雪槛”。

在传统风俗中,还有一种更为简约但也更为流行的设置,就是“冰盘”,亦即以一只大圆盘堆满冰块。听上去虽然简单,不过,其实却是古代贵族生活中一种标志性的豪华设旋。据记载,早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就曾经赐给美男子董偃一只水晶盘,而董偃则用这只宝盘来堆盛冰块,夏日置于茵席角,让冰块散发的寒气驱除暑热,无色的盘体与冰叠映成一体,以致旁人误以为冰块是被直接放置在席面上。另外,《开元天宝遗事》一书则提到,杨贵妃的家人们身为皇亲国戚,生活作风奢饶每到暑伏天气,都会命匠人把硕大的冰块凿成冰山的造型,摆在盘中,然后用很多只的这种太冰盘在宴席周围陈设一圈,于是,豪华的宴会便在小型人工冰山的环绕掩映之中展开。其中,杨国忠及其子侄们为笼络当朝大臣,还让匠人将冰块雕凿成飞凤或走兽的生动造型,系上彩带,挂上金环等玲珑饰件,放置在精美的大盘中,然后派人把这工艺品一般的冰盘――送到各位大臣府上;实际上,摆出十几只甚至几十只大冰盘,将宴庆乃至日常起居的场合加以围绕,在唐宋时代的皇室,豪贵之家,是非常流行的做法,这种排场并非仅属于杨家的奢侈。宋人陈与义有一首词《虞美人邢子友会上》,描写一位名为邢子友的友人所设下的聚会便是:

超然堂上闲宾主,不受人间暑。冰盘围坐此州无。

由于是“冰盘围坐”,所以座上一片清凉,参加宴会的宾主甚至感觉不到暑意。南宋皇宫中,天子消夏之处,更是“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环绕着御座与御案的所在。花蕊夫人《宫词》中咏述五代西蜀宫廷的度夏场景,有着同样的堂皇气象

御座垂帘绣额单,冰山重叠贮金盘。玉清迢递无尘到,殿角东西五月寒。

皇家总是采用金盘贮冰,宫廷以外的富贵人家虽然不能如此僭越,不过,也会动用银,玻璃,瓷等精美材料制作盛冰之盘,一如唐人雍裕之《豪家夏冰咏》一诗所展示:

金错银盘贮赐冰,清光如耸玉山棱。无论尘客闲停扇,直到消时不见蝇。

银质大盘上满饰镀金花纹,大冰块堆积其中,有如玉山一般泛着寒光,不仅让客人们感到身上清凉,还使得蚊蝇飞虫也避冷而远遁。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唐代的冰盘往往是装有三只矮足,在形制上很有特色。到了宋元时期,则是圆形或方形的大盆,安置在弧形腿的座架。

对于中上水平的人家来说,当然没有一下摆出多只冰盘的消费能力,但是,在室中陈设只冰盘,却是这种人家在夏日里最常见的居家场景。冰盘不仅用于生凉,同时还可将凉茶瓶,酸梅汤壶、各种水果放置在冰块当中,从而得到冰齿沁脾的冷饮与凉果。唐代,翰林学士们要轮流在皇宫中值夜,听候天子随时传唤,以处理不时而至的各种国事。一到夏天,在翰林院内值班学士休息的地方,也一定会摆上冰盘,并在其中冷镇着鲜水果,显示天子对于人才的重视与优待。

到清代以后,冰盘在形式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冰箱”。这种冰箱一般多为木胎,以红木,花梨木或柏木等制成,箱体为上大下小的斗形,外壁上箍有两道铜条以使箱体牢结,并设有金属提手,以便随时加以搬移。内壁则衬一层铅或锡皮,既能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延长冰块的融化时间,又能防止融水侵蚀木质箱体。箱内的中部装有活动的隔屉,使用时,冰块置于隔屉之上,融化出的水通过隔屉漏到箱体下部。箱底有可以打开的小孔,以便定时排出积存的融水。箱口上则配有一对活动箱盖,箱盖上镂有钱纹圆形开光,这样,即使盖合箱盖,从开光的镂纹中仍然可以散出缕缕冰气,为室内降温生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立,电冰箱已经成了最日常的家具设备,依靠天然冰块制冷的冰鉴,冰槛、木冰箱,也就必然的会遭到遗忘,消失在远去的历史时光之中。只有少量出土或传世的文物,仍然在诉说着往昔消夏生活的细节,如故宫博物院至今保藏的一对乾隆年间“御制”的冰箱,乃是以艳丽细致的掐丝珐琅制成外壳,箱盖的边缘还饰以鎏金,映辉光芒。想来,这一对精工华丽的冰箱,当年很可能就摆设在乾隆皇帝的御座两旁,伴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强大的帝王,度过了禁苑里的伏炎天气。

上一篇:MILAN,WALKING AND TALKING行思米兰 下一篇:慢慢欣赏,DOMUS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