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5-26 12:05:27

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项工具学科,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实践运用能力提升都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便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谈一下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98-01

一、营造良好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积累有限、学习能力不足,在面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显得有些吃力。同时我们也知道,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有效的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身边案例的引用、剖析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比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对于“平年”“闰年”,笔者就引导学生回家的时候询问父母,根据家里平时使用的日历来进行学习,让他们认识到每四年就有一次“闰年”,“闰年”比“平年”多一天。又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很多学生不理解,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电线架上的三角形来作为引导,提升学生的认知。这样以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还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与平台,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环境塑造人才”,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很多知识只有进行了操作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时候,针对“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随意画一个三角形,之后进行测量、计算,看结果是否一致,加深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又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为了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大家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性质的认知,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良好的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认知、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比如在教学“速度、时间与路程”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班上开展“击鼓传花”的游戏,通过大家对于击鼓时间、传递速度的认识来判断花会落到哪位同学手上,通过游戏场景来丰富他们的学习感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教学体验:小学时期的学生好胜心理较强,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就如同任何人都渴望成功一样,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

总之,数学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认知综合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成以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 谭艳兰.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

上一篇:情感互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