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主张下的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设问互动式的几点探究

时间:2022-05-25 08:17:45

积极心理学主张下的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设问互动式的几点探究

(乌鲁木齐市第13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本文主要关注积极积极心理学对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设问的积极作用,即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敢问、愿问、勤问的意识和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设疑置问的重要性、实践价值,以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设问意识、基本方法和技巧等方面为出发点,探究培养学生设疑置问的互动式促进学生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营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品德课堂;设疑置问互动式探究;基本类别、方法和技巧

1.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张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积极力量,战胜其自身的消极力量,从而获得更多地幸福感,真正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就是一群普通的学生,如何调动一切积极的学习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积极心理学的上述主张可以植入我们的教学,尤其可以植入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设问当中来,从而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

2. 积极心理学主张下培养学生设疑质问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新兴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Martin E. P. Seligman倡导,致力于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以及促进它们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关心人的优秀品质、美好心灵和积极的主观体验,提倡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积极的思想品德课也应当关心这一切积极的东西,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设问就是一项重要的积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提问具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启发学生思考、课堂管理等功能。

高效教学方法理论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构成三个方面的活动,即:组织、激发和反应,处于中心地位的是“激发”,或“提问”这一行为。“问题”是在教师提出的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之间架设桥梁的工具。“问题”就是用来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以及根据教师所组织的材料进行行动的工具。它必须照顾到学生的学科兴趣起点,顺应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线索,激发互动思考;强调“问题意识”的即发性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与多变性,以产生与学生更多的思维碰撞点,增强思想的产生和学生理解程度的深化,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学生设疑置问的互动式探究,从而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主观体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注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心理学主张下培养学生设疑置问的互动式探究是实现 “教、学、做”的统一。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强调“学以致用”。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即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成为“教学做”的主体,“教学做”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眼于学生自主、全面、健康地发展。

积极心理学主张下培养学生设疑置问还有其一定的实践价值。当前互动式教学中设问的方法和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和盲点。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仍然有些教师停留在“我怎样能讲请楚”、“我如何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课程的知识点” 等这样的的阶段,没有从根本上思考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设问策略,这使得在实际的教学中,眼花缭乱的设问和追问,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甚至应接不暇,让我们质疑课堂教学提问的高效性。因此找到高效的教学设问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学生设疑置问的互动式探究无疑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

我对所带的七个班级共计420人做了一次关于课堂教学设问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况的调查,我主要是调查学生喜欢哪种设问互动方式,共设计了三个选项,分别是:老师设问学生回答、学生设问老师回答、学生设问学生回答。喜欢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占到总人数的67%。喜欢学生设问老师回答,占到总人数的18.9%。选择学生设问学生回答,占到总人数的百分之13%。尽管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由老师提出问题。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有30%多的学生还是希望自己能提出问题,学生希望自己提出问题,希望自己能积极思考,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积极肯定,如果再获得老师的积极评价,思维的碰撞将会多角度、多途径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实践能力。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帮助教师总结与反思,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3. 积极心理学主张下如何培养学生互动式的设疑置问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问、勤问,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品质、积极力量。

(1)尊重生命、尊重学生,凸显平等,让学生“能问” 。积极的思想品德课彰显人文特质的生命成长,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以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的和谐发展为关键。积极的思想品德课是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的课堂,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要硬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而应千方百计让学生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积极发言,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错误,让学生自由的发问。师生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例如:在一次观摩思想品德课七年级上册《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中,老师强调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因此例举了大量关爱他人生命的典型先进事迹,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教师升华:我们应向这些最美“中国人”学习延伸生命的价值,奉献社会。即将下课我注意到一位学生频繁举手,但老师没有理会。下课后我问这个学生当时他想说什么?他告诉我,他想问老师“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延伸生命的价值不应该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我十分欣赏这个学生的独到见解。如果当时老师能够给予这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尊重学生,平等互动,那么在座的学生对“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未成年来说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但必须是以保全自己生命为前提。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一系列青少年溺水身亡事故,其中一些未成年人就是因为援救落水的伙伴而相继溺水身亡,生命意识的教育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增强生命意识。

(2)积极创造条件,教会学生课堂提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勤问” 。积极心理学倡导思想品德课要关注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在灵动的状态下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设问也要灵活多样。可采取:

①层层递进法。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在中考复习专题中,围绕校车安全问题,可以提出一连串问题:“安全校园的标准有哪些?以你的视角看看当前校园中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创建平安校园具有怎样的意义?学校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未成年人应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分别提出问题。

②拨乱反正法。由问题的反面发问,以突出正面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揭示其重要性或其意义。例如:在正确行使权利时,向学生提问:“有人说,网络是自由世界,想说什么或者想做什么是自己的自由权利啊!谁也管不着。”通过辨析讨论,使学生明白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受言论自由权的同时,还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要正确行使权利,不得随意行使,做一个合格公民。

③互换角度法。让学生换位思考,积极深入体验。如,在讲《平等尊重你我他》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平等待人的基础是差异,同时面对差异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这一难点,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考,提出:“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有不平等的表现吗?请例举你眼中的不平等。你会为身边的弱势群体做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回答这两个多思维指向,多思维结果的问题,既真正理解了平等尊重的基础是尊重差异,同时又展示了自己的观点,自信心大增。

④理论联系实际法。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三中考复习当中,有许多典型题例的设问凸显设问的互动探究。如:在民族团结专题中,教师设置好背景材料和图片以后,问:认真观察并阅读图片,写出图片中蕴含的道理。材料一、二共同反映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简述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意义。联系材料二、三,请你就如何把对口援疆工程建成民族团结的“连心工程”,为新疆政府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为新疆的发展贡献你的智慧。设问多角度、多层次,注重以材料的结合,让学生体验了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加强了思想品德课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培养学生设疑置问的互动式探究,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过程,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须承担引导、协助和促进的责任,旗帜鲜明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适当拓展设疑置问的互动式探究学习的广度和宽度,将学生设疑置问互动探究的视野加以拓宽与延伸,引导学生从接受转化为理解,从灌输转化为建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一切学习要素都在积极因素中充分发挥,高效课堂呈现自如。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2] 《课程・教材・教法》。魏国栋、吕达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2004(1,2)

[3]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7月刊)孙刘华――《积极心理学主张下的思想品德幸福课堂》

[4] 《中国论文网》(2012年12月12日)――《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导课堂教学》

上一篇:指导智障学生结合生活学语文 下一篇: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制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