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投资巴西的逻辑

时间:2022-05-25 01:59:39

宝钢投资巴西的逻辑

以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转型国家,以宝钢这样一个国字号的代表型企业,投资数十亿美元于海外,不禁使人想起了日本,在日本经济发展高潮期,大量投资于美国的各种传统型企业和房地产,结果如何是众人皆知的。而中国,现在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远未达到日本当年的水平。

宝钢终于还是宣布了对巴西的投资。

虽然这件从2004年开始的海外投资案早已被大量财经媒体关注,而且在报道、辟谣的过程中反复折腾了很长时间,但事实是,到2007年,宝钢最终还是定下了与本来似乎应该是它在谈判桌上的敌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的合作。

现在宝钢和淡水河谷公司公布的,是两公司的一个合作意向书。据称,双方准备研究在巴西圣埃斯皮里图州(EspmtoSanto)建立合资钢铁厂的可行性。如果顺利的话,两公司计划新厂初次投产将年产板坯500万吨。淡水河谷公司认为,理想的厂址应该拥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比如港口、铁路等,所以圣埃斯皮里图州被选中。

宝钢在巴西的投资计划始于2004年,此次意向书的签订也意味着两家钢厂在巴西建厂选址的变化,两家公司原计划将新厂建于巴西北部马拉尼昂州圣路易斯港市,淡水河谷公司下属最大的一个矿山离这个城市只有300公里。但由于土地购买费用、税收及环境许可等原因一直没有与当地政府谈拢。

宝钢与淡水河谷的这宗合资案,投资规模达到15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对海外最大的一宗投资案。淡水河谷公司新闻官汤姆逊先生称,双方合资建立的钢铁厂拟于2007至2008年建成,近期年产钢板370万吨,远期750万吨,产品全部出口,年出口额预计将达7.5至10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双方的协议还设想,如果产品需求始终强劲,将建设第二座钢铁厂生产冷轧钢材,这可能使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

据称,合资厂将使用淡水河谷公司保证供应的铁矿石,生产钢材供应中国国内,同时生产连铸钢坯供应南北美洲。

企业逻辑

淡水河谷公司官员说,建设钢铁厂生产钢板是巴西钢铁业多年来一直想进行的工程项目,它对拉动巴西东北部地区的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据估计,该项目将为巴创造2000个直接工作岗位,4000个间接工作岗位。

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合资厂的投资中,宝钢将承担其中的绝大部分。4月份.有媒体从远东钢铁会议上获得的关于这宗投资案的消息说,这宗投资中来自宝钢的投资将占80%以上,而淡水河谷则以铁矿石人股。

从企业的角度看起来,宝钢的这种选择有其一定的逻辑。巴西是铁矿石的资源大国。从2004年开始,来自中国的铁矿石需求大增,由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3家全球性垄断铁矿石开采的公司连续提高铁矿石价格,3年之内,铁矿石价格涨幅高达122%。因此,宝钢着力于海外拓展自己的产业,以现有资金向富产铁矿石的巴西进军,把产业放到巴西去,利用当地与中国差不多的劳动力生产钢材,符合企业利益。

其实,不仅是宝钢,鞍钢、武钢等巨型国有钢企为应对铁矿石的涨价,纷纷走出国门,向海外拓展。以开矿、采矿、取得拥有矿产资源股权的公司股权为方式,试图部分锁定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影响,把自身产业链延长,取得应得的收益。而宝钢是其中比较早走出这一步的企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谢企华的领导下,宝钢就开始与国外合作,延长自身的产业链了。

但是宝钢毕竟是宝钢。作为中国最受关注的钢铁企业,宝钢在很多场合是中国钢铁企业的代表。也正是因为如此,宝钢在从2004年开始的全球铁矿石涨价谈判中,成为了中国钢企的谈判代表。而宝钢派出的、同时代表中国所有钢铁企业谈判原材料价格的,是宝钢一名叫做刘永顺的高级经理人。

来自民营钢企沙钢的领头人沈文荣对几年来由宝钢主导下的铁矿石谈判有过抱怨,称在谈判桌上,没有人为沙钢这样的民营企业说话。

局外人也许很难判断沈文荣说的是否有道理。而对于国企来说,铁矿石的涨价,可能会从多种渠道得到补充。海外投资、政府补贴、涨价,甚至企业自身的技改,国家也会有补贴。所以铁矿石谈判对国企而言并不是唯一路径。

但如果钢企都像沙钢那样完全立足于中国,立足于本身的经营成果,那么可能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结果会比现在好得多。事实上,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后,一直到2004年才开始介入价格谈判,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被动局面。

而加上一个在巴西将有如此巨大投资的宝钢来作谈判代表,也许压力感就更少了。

打击的是谁?

事实上,高达122%的铁矿石涨幅,是连宝钢也无法接受的。但是作为国企,无论是宝钢、马钢、还是鞍钢,他们的企业利益与他们联合起来所代表的国家利益,并不是完全对称的。

对于这些超大型国企,国际垄断巨头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给予回报,就像90年代钢铁行业不景气时,铁矿石企业以回扣、赠股等方式来吸引国企们购买一样。

而且,当下之中国行业代表国企向海外的投资,其资金的来源中还经常会有一些政府资助。因此对于国外垄断企业来说,其中的空子是比较好钻的。就像宝钢在巴西的投资一样,虽然宝钢也得到利益,但应该说受利最大的,还是巴西整个国家。

据了解,作为中国钢铁行业中的新兴力量,民营钢企目前已经占中国钢铁总生产量的20%。据称,民营企业中像复星、沙钢这样的企业,其效率和生产力和很多国企相比,并无不及。但是,民营钢企在整个国家的行列里,没有自己的地位。

然而,来自政府的说法是,铁矿石的适当涨价,有利于中国调整行业结构,高企的铁矿石价格和激烈的国内竞争一起,将会使一些规模小、能耗大的小型钢企退出行业。而让像宝钢这样的优秀钢企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使中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反过来会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里有更大的话语权。

这种说法,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但问题也许在于,中国的法治环境尚未到这个地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无论是民营还是国有的企业,在外部竞争环境压力之下,首先想到的是成本上的压缩。而劳工福利,往往是最容易受伤害的部分。加班、减少员工福利、裁员等等做法是在经营压力到来时的最先结果。因为工会组织不够强大,资方基本上可以为所欲为。

不仅如此,在中国形形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中,效率的差异也很大。国企可能设备优秀但效率也许始终未能得到改善,而私企可能能耗大、设备落后但人员也许十分精干。因此真正的竞争结果并不一定能出现一个汰劣存优的局面。

以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以宝钢这样一个国字号的代表型企业,投资数十亿美元于海外,不禁使人想起了日本,在日本经济发展高潮期,大量投资于美国的各种传统型企业和房地产,结果如何是众人皆知的。

而中国,现在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远未达到日本当年的水平,以国字号的大型国企举国家之力投资巴西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也许在一时有长足之发展,但是未来呢?

上一篇:建行员工持股的是与非 下一篇:从书展阅读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