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5-25 01:17:24

谈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现代信息浪潮接踵而来,地理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竞争态势更为热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迅速提高综合国力,民族竞争力,这越来越依赖尽快增强新一代的创新能力。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理应成为先行的排头兵。现在,就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三个看法。

一、 改革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对地理事物、区域景观及地理规律的阐释。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充当解说员的角色,学生则闭声静气充当呆板的听众,教师重授业,轻解惑、启智,极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教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充分利用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实际密切联系,通过地理环境构成要素的相互制约特点,生动具体、贴切恰当地举例,启发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类法、演绎法等学习地理知识。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的四原则,创造主体自觉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启发探究,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先天禀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营造创新式的学习环境。

二、 利用教材特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图文并茂,资料丰富,插图增多,读图作答、想一想、议一议等阅读材料,内容新颖,不问艺术,信息量面宽广,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是设疑、启智、解惑、强能的好教材。配套的地理填充练习册容量大,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笔者针对不同课题,选择灵活多样的教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充分体现新教材的创新特点。笔者尤其重视地理教学中采集信息和再现地理事物、区域景观的宽带载体作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三、 加强初中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形成、人类活动状况、地理事物和现象及相互联系的科学。学习这门科学,能够认识祖国和世界, 用地理知识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初中又是基础,基石的稳固很重要,故笔者特别注意加强初中地理课教学,尤其关注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

1.培养读图、绘图能力,学会乡土观察、地理调查的方法,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眼下,农村经济主抓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城镇建设。笔者就结合地理知识,带学生走田间地头、到城镇工厂考察,让学生了解当地地理环境要素构成上的特点。帮助当地部门出谋划策,制订科学规划,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在提示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指导生产生活,造福人类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好这门功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国际、国内形势,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地理知识丰富,包罗万象,它对世界各国的国情和发展生产有利、不利条件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对照比较。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多样;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自然灾害频繁;人口过多,压力过大;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水平落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教育面对现实,知难而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好科学,报效国家。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爱动手爱动脑和善于思考的优良习惯

开展地理课第二课堂活动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笔者在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开辟地理园,组建天文气象组、知识竞赛组、教具制作组、旅游见闻介绍组、地理景观展览组、乡土地理调查组、绘图组等兴趣小组。这既能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又能加强地理技能的实践训练,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物观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路径很多,还有待广大地理教师和地理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开拓。但无论怎样,必须体现地理科学的实用性、指导性、图文互补性的学科特点,渗透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如何发挥画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高中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