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输变电工程产生的环境问题与对应措施

时间:2022-05-25 10:12:57

试议输变电工程产生的环境问题与对应措施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和公众对于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司和电网发展面临的环保形势日趋严峻,国家环保主管部门对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各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竣工监测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讨论了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直接和间接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应对措施,以有效降低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缓解工程建设和居民环境诉求之间的矛盾,实现电网建设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输变电工程; 环境问题; 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电力行业为国民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而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强电网的可靠运行也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随着输变电工程逐步向居民密集区域靠近,其周围住宅区、商业区、办公楼等电磁环境敏感建筑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纠纷也随之产生。目前,输变电工程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危害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随之产生的电网建设受阻、居民过度维权、环境纠纷增多的现象呈蔓延趋势,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电网公司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应对已经刻不容缓。

一、输变电工程中的环境问题

电力业环境污染主要是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环境污染物所致,输变电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输电线路及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连续可听噪声、工频电场和磁场、无线电干扰以及建设期施工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则往往超出这个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对称引起盲目恐慌

由于人们乏电磁环境健康方面的信息,对电磁环境响范围和程度缺乏一定的科学的认识,长期将输变电工程产生的电磁环境与“辐射”、“污染”等概念联系引用。“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污染”的概念深入人心并形成了思维定势,人们往往将输变电工程附近一切的人畜损害都归结于电磁辐射所致,甚至认为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场是危害人体健康和公众安全的“潜在杀手”,因此输变电工程的建设经常受到阻扰。事实上,截至到目前,尚无一个重要的委员会或者组织已经得出低水平的电磁场确实存在健康危害的结论,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和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研究所(NIEHS)均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低频的电磁场对人类健康具有不利影响;另外,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还专门发行了宣传手册,说明输变电设施对周闱环境不会产生有效的电磁辐射,表明了输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与电磁辐射的本质区别。环境保护部及各省市环保厅在《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的批文中也用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完全替换了之前电磁辐射的用词。

2. 经济利益引发过度维权

由于输变电工程不能给邻近区域带来直接利益,相反地,工程建设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居民的财产利用,如影响房屋的景观、妨碍房屋的销售、带来心理压力等,因此相关群众对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另外,部分人为了达到额外拆迁补偿或房屋拆迁置换的目的提出不合理的拆迁范围和补偿要求,使得建设单位很难按照现行法规政策、相关规范和环保要求进行拆迁及补偿,进而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 输电线路的建设不涉及土地征用,对于铁塔塔基占用农民耕地、林地、养殖水面等情况,建设单位进行的经济补偿往往低于征地补偿的标准,这也加剧了群众对于工程建设的抵触。

近年来,民众的法律意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些经济利益往往与居民的环境和健康诉求相互影响,加之舆论的不当引导和对电力行业的误解,关于输变电工程中过度维权的案例直线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06 年以来全国因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问题引发的及相关纠纷与上年同比以 5%的速度增加,近两年来更是达到 15%以上的增速。

3. 资源稀缺造成用地困难

造成输变电工程用地紧张的局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工程建设,尤其是输电线路走廊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在当前形势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方对于土地资源的争夺正越发激烈,这直接造成了输变电工程用地困难的状况; 其次,地方发展规划没有从环保角度统筹考虑输变电工程发展规划和用地需求,输电走廊占用土地存在浪费现象,如两个单同线路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影响范围较同塔双同线路大,拆迁范围也要相应增加,两个单网线路之间的土地也变得不易利用,造成土地浪费。

此外,部分公众对安全和健康的担忧给相关部门在变电站、线路路径用地审批、办理施工手续等环节造成了巨大压力,电网建设征地因此变得艰难。

4. 电磁和噪声环境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高压输变电工程,目前中国尚没有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标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500kV超高压送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这一行业推荐标准被普遍应用为解决电磁环境影响的适用标准。规范中规定以离地面1.5m高度处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推荐限值;采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 mT 作为居民区工频磁感应强度推荐限值;对于声环境质量,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时地方环保局的确认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的标准类别。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高压输变电工程运行过程中的电磁和噪声均能符合上述的标准限值,但超标现象也时有出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电压等级较高,如 500 kV 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在线路走廊下方或附近区域经常能检测到超过标准值的情况; 二是在环境敏感区域,如声环境质量功能一类地区,一些占地面积较小的主变敞开式变电站就容易发生厂界噪声超标的现象; 三是线路跨越的民宅楼层较高时,在较高楼层监测的数据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可能会超标。

二、加强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输变电工程

1. 加强政策管理

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做好输变电工程的政策处理工作。涉及工程拆迁和环保拆迁的情况,工程征地拆迁的绎济补偿标准按照“依法、合理”的原则综合平衡,依法保证相关方尤其是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项目涉及居民拆迁的应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拆迁前应吸纳被拆迁居民的意见,共同参与制订安置计划,按照充分尊重被拆迁居民的意愿,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安排好受影响居民的拆迁安置。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等予以补偿,对生计受严重影响的拆迁户要安排救助措施。做好有关居民的思想工作,以减少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影响问题。强化日常管理,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做好日常基础工作。首先要做好项目各阶段的资料归档管理,一旦发生环境纠纷事件,能及时提供完整的资料,为解决纠纷创造条件; 其次所有建设项目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评价过程中,应督促环评单位通过环保宣传、征求公众意见等方式进行公众参与,审慎处理并合理采纳公众意见; 另外加强对重建队伍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环评、公众参与、环保验收等过程管理,保障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及时做好政策处理等工作。

上一篇:暖通空调安装技术中的难点分析 下一篇:关于水利工程中断面测绘RTK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