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25 07:18:34

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5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步长脑心通;急性脑梗死;脑组织缺血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134

脑血管疾病随着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长, 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在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的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 并且致残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脑梗死即为缺血性脑卒中, 即为患者脑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状态, 导致脑部组织出现不可逆的伤害。治疗脑梗死的根本措施就是超前期的积极治疗[1]。步长脑心通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复合型中药成药制剂, 在脑血管疾病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选择2013年8月~2014年4月入本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40例, 观察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4月入本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40例,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70例。对照组男46例, 女33例, 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53.63±3.68)岁, 其中偏瘫患者34例, 感觉障碍20例, 失语9例, 感觉障碍7例;观察组男44例, 女36例, 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52.51±3.42)岁, 其中偏瘫患者28例, 感觉障碍21例, 失语11例, 感觉障碍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 给予胞二磷胆碱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将1 g胞二磷胆碱置于250 ml生理盐水中, 静脉注射, 1次/d, 丹参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 1次/d。3周为1个疗程。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 3粒/次, 3次/d。3周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接受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痊愈:评分下降91%~100%, 病残0级;显著有效:评分下降46%~90%, 病残1~3级;有效:评分下降18%~45%;无变化:评分下降17%以下;恶化:评分增加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有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57%, 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为85.7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平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4.02±1.36)分, 对照组平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10.25±1.7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 一般多发于中老年, 起病原因较为复杂, 目前认为与血管狭窄闭塞、脑部组织缺血缺氧有密切惯性。近几年来医学领域研究发现, 患者脑部血管内皮层损害, 脑动脉硬化导致脑部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聚, 形成血栓, 从而引发患者脑部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 如坏死、水肿等, 神经功能也受到损害[2]。因此在治疗脑梗死过程中应该注意阻碍血栓的形成, 保护脑部神经组织, 促进神经恢复与血液循环。从中医辨证领域来看, 脑梗死属“中风”, 患者由于血脉失调、气血阴阳虚衰导致偏瘫、失语、意识不全等症状。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步长脑心通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 药方包含水蛭、地龙、当归、黄芪、红花、桂枝等。其中黄芪可益气活血, 红花可活血祛瘀、水蛭、地龙可通经止痛。步长脑心通能够起到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能够治疗中风导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3]。

现代西药药理研究得知, 步长脑心通胶囊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粘度、降低学校按粘附率;其中含有能够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 进而阻碍脑部血栓形成, 增加脑部血液流通, 改善脑部血管阻力, 延长凝血时间[4]。步长脑心通胶囊中的黄芪可以扩张冠状血管, 从而通畅脑部血管流程, 表面血栓形成;红花能够起到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从而改善血液粘稠度;水蛭与地龙能够降低血液的纤维蛋白, 防止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步长脑心通中各个中药成分共同发挥药理作用, 从而以获得最佳疗效[5]。

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57%(69例),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 (60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明显, 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建光, 李莉娜, 张瑞彪, 等.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2):2449-2451.

[2] 李有学, 刘美英, 陈汉斌, 等.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巧年社区临床疗效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12): 1924-1925.

[3] 王钧.步长脑心通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 24(10):935-936.

[4] 张为强, 戴美芬, 李鸿飞, 等.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后遗症34例.中国药业, 2013, 22(4):60.

[5] 陈伯钧, 陈立, 黎丽娴, 等.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家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4(4): 8-10.

[收稿日期:2014-12-26]

上一篇: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 下一篇: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