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25 06:26:01

润物无声——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 班主任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要做到:以德服人,精神感召;教书育人,有教无类;用心爱人,关爱为本。

关键词: 道德威信;有教无类;课程改革;恩威并举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55-010引言

班主任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教育教学及德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年来,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有几点体会和大家商榷。

1以德服人,精神感召

班主任的道德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和教师中的道德尊严、道德地位和道德作用。它不是教师的自我感觉,也不是哪位领导的主观认定,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受学生敬佩、尊重和信赖的精神感召力量。

班主任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上,在语言,行为举止,文明教养,审美意识、情趣上,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是学校全面发展的带头人。所以,班主任的道德威信是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的基础,要做到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以正确的言传身教塑造学生,要与学生交朋友,做好知心朋友和心理辅导者的角色。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单靠“言传”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靠“身教”。针对同学中存在的迟到问题,如果班主任老师早一点进入班级,对每一位进入教室的同学主动问早,同学们会觉得老师比我早到,明天我再早一点,在老师之前进教室,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加里宁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个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这说明,班主任的道德威信能产生一种榜样效应。他可以激励、启发、推动学生去效仿榜样,向榜样看齐,并按照榜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不良的思想和行为面前,如果教师能经得起考验,站得稳,行得正,成为学生的楷模,那么,学生就会以此为镜子,不断地对照、检查和矫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需要引导学生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班级建设的目的是建成一个生机勃勃、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得到发展的、属于自己的群体,教师与学生应形成一种合力,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班集体。由于大部分班主任老师多在教学一线,所以,班主任道德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学生会由于敬佩她的人格而坚信她所传授知识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就愿听她的课,也就具有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主动性。这样,教学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书育人,有教无类

作为德育教师,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必须具有时代意识,不断创新,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多年来的教学一线和学生管理一线的工作,深知“一杯水”和“一桶水”、“长流水”的关系。坚持经常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设计出灵活多样、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哲学与人生》这门课时,引用流行歌曲,借助大量漫画,给学生做细致的讲解,使原本比较深奥、抽象、难懂的哲学道理听起来既通俗易懂、容易掌握,又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在教学中采用辩论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探究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原有的教学模式有的已不能适用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实行课程改革。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专题式讲座的方式,既结合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按照社会的需求去培养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做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课程改革带给教师的是专业的成长和观念的变化,把这种成长和变化映射到师生关系上,就是教师学会了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了“蹲下来欣赏学生”。看到了所有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呵护,教师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循循善诱,感受到教育的真谛——爱。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灵活了,表达能力强了,德育课受学生欢迎了。德育课更实用了。这使老师们认识到: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在教学中,本着“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不拘泥于学生缺点和家庭背景,只要来到这个学校一律平等。同时校领导也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对家庭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免费午餐;还有的给予饭卡补助、学费减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学校给予他们的人文关怀,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氛围。使学生保持着一颗健康、阳光的心态,奠定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3用心爱人,关爱为本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崇高的一种道德感情,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标尺。只要你对学生的爱心是真诚的,那么你对学生所做的一切也就是很自然的,无论到什么时候,只要你始终不渝的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不管学生以前怎样,只要能从进入学校开始努力,诚实做人就是好样的。“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老师比作“阳光,春风……”这一切都说明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美德,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关键、动力。老师爱学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依赖性,使学生乐于与老师交流,产生感情共鸣,进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听从老师的教诲。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严格要求学生,即恩威并举。严和爱是不矛盾的,教不严,师之过。但严要有格,严要有情,力争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这种爱还表现在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杆秤,你不偏不向,公平对待,他们就会听你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公正无私,热爱每一个学生。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不以学生的社会背景、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决定对学生的好恶,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由于全班同学经常在平等相待、真诚相处的环境中生活,因而心中都有一杆“公平秤”。有一位家长问自己的孩子:“你们老师对你好不好?孩子说:“我们老师对我好不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她办事公道,公正,对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好。”班级的一切个人荣誉都采取民主方法选举,每次都公平合理,这虽然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正是这一件件,一桩桩小事看出了学生的人品,反映了班风。同时也证明了班主任即教书又育人的重要性。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尊重学生。每一位同学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容不得别人轻易伤害。作为班主任,爱护他们就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使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对待犯错误同学,遵循“三不”原则:即尽量不在公共场合向学生发脾气,尽量不在同事面前训斥学生,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学生。尊重是互相的,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原则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成长中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处处用心,做有心人,即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责任心,这样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上一篇: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