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花园》教学纪实(二)

时间:2022-05-25 05:14:59

《我和祖父的花园》教学纪实(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

3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理解萧红之所以难以忘却童年生活的原因,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理解萧红之所以难以忘却童年生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陈述导入。整体感知

师:呼兰河,松花江中游的一条大支流,它滋润着松嫩平原广袤的土地,养育着一方人民。著名女作家萧红就出生在呼兰河畔,1940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远在香港的她十分思念家乡,于病痛中写下了长篇巨著《呼兰河传》,之后便与世长辞,时年31岁。在这本书里,萧红把小时候看到的事物用儿童的视角写了出来,尤其重点写了家里的后花园。这花园给她留下了什么,为什么会念念不忘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萧红,和她一起重温那段童年时光。

(板书课题。)

师:看课题你能知道什么?

生:这花园是作者萧红和她祖父的。

师: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这个花园里都有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花园里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我想知道萧红为什么怀念这个花园。

师: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归类学词,以词入文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生:我感受到作者和她的祖父在花园里生活得非常快活,在花园里发生的事情也非常愉快。

生:这花园里有好多景物。

师:恩,这篇课文是一篇比较长的散文,但是很美,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很多东西。黑板上老师写了三组词,这里面包含了我们这篇课文的很多生字,我们来读一读。先找同学来读这组,谁来?

生:蜻蜓、蚂蚱、蚯蚓、蝙蝠。

生:谷穗、韭菜、倭瓜、黄瓜。

生:栽花、拔草、下种、铲地。

(师正音指导。)

师:黑板上的词,我们都读准了,那你能不能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三组词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

生:第一组全是昆虫。

师:我们看看,蜻蜓、蚂蚱的确属于昆虫,蚯蚓、蝙蝠是吗?

生:不是。

师:哦,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说它们都是花园里的――

生:动物。

师:对,小动物。

生:第二组全都是植物,第三组都是我和祖父的动作。

师:我和祖父在花园里的活动。再仔细看看这三组词,其实是有线索的,第一组和第二组是写花园里有什么的,第三组是写我和祖父在花园里――

生:做什么的。

三、读文揣摩,训练语言

师: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写花园的,哪几个自然段又是写祖孙两个在花园里的活动呢。

(生默读。)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五自然段是写我和祖父在花园里干什么的。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这里边很多都是我和祖父的活动。

生:第三和第十五自然段是直接写花园的,其他自然段是写我和祖父在花园里的动作的。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直接写花园的段落。作者是怎样介绍她家里的花园的,谁能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第三自然段: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这回我们跟着他走进了这个大花园。听他读,我就能感觉到作者把花园中的小动物写活了。那文中还有哪段文字是把花园写活了呢?找一找。

(生读第十五自然段。)

(师正音。)

师:好了,同学们,刚才听他读,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所有的动物都是那么的自由。

师:还有吗?

生:花园里有好多小动物,好似人间天堂。

师:哦,这花园太美了,他感受到了,我们看一下这个自然段,在这一段里,有一句话,其他的句子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你觉得是哪一句?

生:“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切都活了,那花活了吗?

生:活了。

师:怎么活的?

生:花开了,就像花儿睡醒了似的。

师:鸟儿呢?

生:鸟飞了,就像鸟儿上天了似的。

师:虫子呢?

生: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那么这个“活”怎么理解?

(生思考。)

师: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如果我这样写呢?

生:我感觉到作者把花、鸟、虫子都比喻成了人,把它们的活动都比喻成了人的活动。

师:这样写就把这些小动物、植物写――活了,对吗?

生:是的!

师:那还有什么是活的?

生:“倭瓜愿意……也没有人问它。”把倭瓜和黄瓜也写活了。

生:“玉米愿意……也没有人管。”这句话写出了玉米非常自由,还把玉米比喻成了人。

师:你说的真好,把玉米写得是那么自由,这就是作者的语言哪!她感受到了,所以她就这样写。

生:“一会儿……白蝴蝶。”这里可以看出蝴蝶也那么自由,随意地飞。

师:恩,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

生:不知道这个。

师:我们观察这一部分,有一个句式用得很多,发现了吗?

生:用了很多排比句式。

师:很有节奏感。还有吗?自己可以读一读。

生:愿意……就……

师:我们看看出现了多少次,轻声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自由读。)

师:这么多“这个”字眼儿,你不觉得哕嗦吗?

生:不嗦。

师:那你怎么认为的?

生:我觉得她是想表达花园里边不是只有一种植物活了,而是很多个。

师:不是一种植物,或一种小动物活了,而是很多。

生:我还认为作者写出了花园里的自由。

生:作者写出了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富有生机的。

师:哎呀,都是那么有生命力,富有生机的。那么如果在这个园子里,你也是个小生灵,你愿意做什么呢?能不能用上“愿意……就……”?

(生答。)

师:真美的一幅花园美图呀!她是想说园子里还会有其他的小生灵吧。其实作者的语言很美呀,如果让你选一两句来比赛读一下,你能不能读好?

(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

师:我们把比赛的机会让其他同学也有,好吗?那就读这几句,我们听到了你的展示,请坐。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声音比较大,读出了感情。

师:什么样的感情?

生:他读出了黄瓜、倭瓜都是很自由的那种感觉。

师:恩,这样评价很好。

(一生读喜欢的几句话。)

师:谁说说感受?

生:他把“愿意……就……”这两个词重点读出来了,这样突出了花、鸟、虫子都是自由的,还突出了花园里生机勃勃。

师:读得好,评得好。我们就能跟着作者看到作者看到的,想到作者想到的,感受到作者感受到的。那么如果你是小萧红呢,你还想做什么,还用“愿意……就……”这个句式说一说。

生:我愿意玩什么就玩什么。

师: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们听出来他多么渴盼玩耍呀!展开你的想象,表达你的随心所欲吧!

生:我愿意拔草就拔草,愿意吃什么就吃什么,累了呢,愿意睡一会儿就睡一会儿。

师:联系了上文,看了下文,真想像小萧红一样自由。

生:我愿意采花就采花,愿意在院子玩一会儿就玩一会儿,愿意睡觉就睡觉;如果下雨了,我愿意淋一下就淋一下!

师:呵呵,表达着你们的自由,感受到了你们心中自由的乐章。’如果给这段配上一首音乐的话,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旋律呢?

生:我认为应该用优美的、欢快的,还有温和的。

师:你很有乐感嘛!

生:快活一些的。

师:我找了一个曲子,不知道能不能符合同学们的心意,来,听一听。展开你思维的翅膀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伴着音乐指生随机读。)

四、回读悟境。感受情线

师:刚才我们跟着萧红在园子里玩耍了一阵,那么带给萧红童年快乐的,除了文中写的这些小动物和这些植物,还有哪些事情呢?

生:从第四自然段往后这些。

师:我们来看这一部分。

(师生对读4~6自然段的内容)

师:你从我们祖孙俩的对话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作者当时很天真,很活泼,很快乐。

师:作者很天真,她为什么会很快乐?

生:因为她有她的爷爷和她的花园陪着。

师:那你能感觉到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我能感觉是个幽默的人。因为爷爷“大笑,笑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看…他是个幽默的人。

师:除了幽默,他对我做错事情还很――

生:宽容。

师:这个词用得好。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是祖父给了“我”一片自由的天空,给了“我”一个值得回忆的美好童年。所以“我”眼中看到的一切才是――

生:很美。

生:自由的。

生:和睦。

师:和谐更好吧。祖孙是和谐的,园子中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五、回归整体。由文引文

师:其实萧红的整个童年,并不像我们在这一章中读到的这么快乐,母亲早早去世,父亲和祖母对她很冷漠,只有祖父喜欢她,成了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生读。)

师:读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事隔20年,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是在那后花园里,萧红得到了――

生:温暖和爱。

师:是这温暖和爱让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中,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园子。

(师生读。)

师:我们再回头看看题目,不是“我的花园”,不是“祖父的花园”,而是――

生:我和祖父的花园。

师:当我们轻轻走出这个园子,你的心里应该留下点儿什么吧?回去想一想,文章中还有其他描写吧,譬如太阳,譬如天空,这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再回到课文去揣摩,去体验,去感悟,你还会有新的发现,才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下课。

上一篇: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市民社会概念的... 下一篇:LS―DYNA主要版本冲压仿真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