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研究

时间:2022-05-25 03:29:41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研究

摘 要:社会在高速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新形势,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转向职业化发展是必然结果。为了更顺利的完成转型,需要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机制来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辅导员职业化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33-01

高校辅导员在教师中有特殊地位,他们承担了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对组织创建及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都给与了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顺利发展,国家还下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给与具体指导。推进高校辅导员朝着职业化道路发展是顺应时代的行为。

1 创建科学严谨的辅导员准入机制及培训制度

1.1 创建科学严谨的辅导员选配制度

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文件指示的比例选备辅导员,所有学院和年级都需要配备对应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在挑x辅导员的时,务必坚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让辅导员选拔过程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同时,除了要注意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素养、政治思想素质以及对应的学历要求以外,还需要灵活把握年龄标准与辅导员备选人员来源的多样化。只有在结构上有话优化辅导员队伍,才能保证整体队伍的高素质。

1.2 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高校辅导员具有老师及干部的两重身份,因此对他们应该提出不同于普通老师的素质要求。辅导员应当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素质。参考其他行业的准入要求,笔者认为可在高校中推行“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对辅导员来说意味着其是职业资格得到了专业认可,同时还可以提升社会公众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进而激发辅导员在工作发挥更强的积极性。

1.3 构建完善合理的培训制度

通过参加培训,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可以得到高效提升,让他们可以更快地融入竞争环境。在创建培训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应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与充分的重视,使得培训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在实际培训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辅导员不但要参加短期培训,例如,主题培训、系列沙龙以及专家讲座,还要参加长期培训,例如,攻读硕士、挂职锻炼以及外出考察等。给予辅导员自主选择的权力,让辅导员充分感受到培训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 创建合理有效的辅导员待遇保障机制

从合理改进辅导员待遇这一方面着手创建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能满足辅导员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而提高她们在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

2.1 提高辅导员的物质待遇

人们物质生活的最基础来源是薪酬。所以,提高辅导员物质生活待遇的基本落脚点应在提高薪酬上。首先,要重点考虑从薪酬机制设立的公平性这点上优化辅导员薪酬待遇;其次,要从优化薪酬结构体系的角度来改善辅导员的薪酬待遇。第三,在不断改善辅导员薪酬待遇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辅导员的物质待遇,要多方面为辅导员提供优良的福利待遇。高校为辅导员创造的优良环境,提供的优厚待遇学可以让辅导员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组织给与的温暖,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2.2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正常上班时间。为了保持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还需要考虑给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工作氛围。高校要重点考虑在辅导员的两大主要工作场所:办公室与学生宿舍值班室,配备相应设施,为他们提供多方位的照顾,这样可以让辅导员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体贴与关怀,加强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同时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 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3.1 确保考核评价制度的科学合理性

考核辅导员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辅导员具体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其次需要具体考核其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个人素质。此外,为了更全面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还可以采取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定期考核;让辅导员和学生互评等多样化的考核手段,进而多方位掌握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

3.2 采取定性定量的考核手段

具体考核中,可量化的方面就采取量化考核手段,例如,辅导员与学生实际交流的次数,检查学生宿舍的实际次数等等。而另外无法量化的指标,可采取定性的考核手段,例如,辅导员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这类能力可以从好至坏分级打分。

3.3 确保考核过程公平公正

在考核过程中,应让辅导员了解具体的考核过程、所使用的考核方法和标准,让辅导员做好心理准备。另外,考核人员不能带有任何个人情绪,应从客观角度进行考核,确保考核在公平公正的状态下进行。这样才能让辅导员认可。

4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高校对辅导员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因此,强化辅导员职业化培养是必然之路。为了更快的让辅导员转型,高校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准入机制、培训机制、待遇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在保障辅导员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让他们可以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完善的机制能够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还能让辅导员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对自身工作形成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进而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走上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蒋慎之;周贤君.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激励机制的构建[J].学理论,2013/06.

[2] 蒋慎之.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及目标诉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8 .

[3] 顾晓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激励机制探析[J].江苏高教,2008/05.

[4] 陈伟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机制构建探析[J].学理论,2012/30.

作者简介:高小阳(1978-),女,汉族,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学。

上一篇: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如何利用“错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