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新品种龙薯1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25 03:28:07

甘薯新品种龙薯1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郭其茂 杨立明 林子龙 陈根辉

摘要阐述了甘薯新品种龙薯15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甘薯;龙薯15号;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龙薯15号(原代号j53-26),系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9年经过有性杂交选育,经过多年、多点鉴定选拔而成的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好、适宜加工等特点的新品种[1]。2006~2007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2008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其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育过程

根据双亲优势互补的原理,对亲本材料的特征特性、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力加以筛选,选好基础亲本,配置补偿亲本,并以基础亲本为母本,补偿亲本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基因互补和基因累加效应,培育综合性状更为优越的基因型。1999年采用优质红心品种岩薯5号为母本与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金山57作父本,经过有性杂交获得种子;2000年春催芽播种,从当年的实生苗品系中选拔、培育得到龙薯15号;2000~2005年历经复选、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多点高产示范试验;2006~2007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福建省甘薯生产试验,均表现优良。由于在亲本的选配上利用了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薯新品种作父本、母本进行品种间杂交,因而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2产量表现

2001~2005年进行连续品种比较鲜薯产量为44.85 t/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19.6%。2006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产量47.03t/hm2,比对照品种金山57增产13.2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2位,共8个参试点增产,2个参试点减产;平均薯干产量9 972.90kg/hm2,比对照减产8.71%,达极显著水平,居第8位,4个参试点增产,6个参试点减产;平均淀粉产量5 126.55kg/hm2,比对照减产14.30%,居第9位;2007年续试,平均鲜薯产量41.03t/hm2,比对照增产4.77%,未达显著水平,居第5位,7个参试点增产,3个参试点减产;平均薯干产量8 819.70kg/hm2,比对照减产11.58%,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0位,3个参试点增产,7个参试点减产;平均淀粉产量5 664.75kg/hm2,比对照金山57减产18.14%,居第9位,2个参试点增产,8个参试点减产。2年平均鲜薯产量44.03t/hm2,比对照增产9.12%;平均薯干产量9 396.30kg/hm2,比对照减产10.08%;平均淀粉产量5 395.65kg/hm2,比对照减产16.36%。

3特征特性

株型半直立,短蔓、单株分枝6~9条,成叶心形,顶叶紫色,成叶、茎均为绿色,叶脉浅紫色,柄基紫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4个左右,薯块下纺锤形,薯皮桔红色,薯肉红色。2006年晒干率21.54%,出粉率10.90%;食味评分82.2分,比对照高2.2分;2007年晒干率21.64%,出粉率12.48%;食味评分76.8分。2年平均晒干率21.59%,出粉率11.69%,食味评分79.5分。食味品质软、甜。抗性鉴定结果:2006年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2007年抗蔓割病;2008年高抗蔓割病,感薯瘟病;综合评价为抗蔓割病,感薯瘟病,贮藏性好。

4栽培技术

壮苗主要指薯苗茎杆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且大小适中,无病虫害。精心培育壮苗,使苗重达1kg/百株以上,以利于栽植后早生快发。甘薯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各类土壤均可栽培,但甘薯是块根作物,土壤水、气、热等因素影响甘薯产量,因此提高起畦质量对增加甘薯产量有重要作用。深耕晒白,改良土壤,整地培高畦,创造深厚而疏松的耕作层,使土壤中的水、气、热相协调,具有良好的通气、渗水、蓄水、保肥能力。适时早栽可以延长甘薯的生长期,从而使甘薯块根形成早,延长膨大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根据龙薯15号的特性,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单位面积的总株数,一般以栽植5.25万株/hm2为宜[2]。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增施钾肥,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45%,结合深耕整畦施用,以促进茎叶早发,并使养分不断供应甘薯整个生长期的需要。适施“点头肥”,当栽植成活后,及时结合锄白施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以氮肥为主,以促进分枝发蔓,扩大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重施“夹边肥”,当栽植30d时,结合翻白、中耕除草,将肥料施于畦两边,然后培土,一般占总施肥量的50%,可促进茎叶早达平衡,利于块根的形成和膨大[3,4]。补施“裂缝肥”,当甘薯畦发生裂缝时,正是地上部停止生长转入地下部块根膨大增重的时期,补施1次液体肥料,或用0.3%磷酸二氢钾(2%~5%过磷酸钙液或10%硫酸钾液等)根外追肥,主要起防旱、防早衰作用。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中后期斜纹夜蛾、白粉虱等害虫的防治。适时收获,全生育期掌握在130~150d为宜。

5参考文献

[1] 余光虹.福建选育成功甘薯新品种“龙薯15号”[j].农村百事通,2009(10):11.

[2] 余成章,卢廷勤,付文泽.闽南丘陵旱地甘薯栽培密肥措施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2(1):4-5.

[3] 刘东航.脱毒甘薯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4(2):15.

[4] 宋九英,张希太.脱毒甘薯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4(2):7.

上一篇:谈“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概念教学 下一篇:浅论乔木的种植类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