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髋部以下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5-25 03:14:12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髋部以下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髋部以下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髋部以下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结果 术后24h和术后48h,两组凝血酶时间、凝血原酶时间明显长于麻醉前,差异显著(P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麻醉;髋部以下手术;凝血功能

手术创伤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围术期凝血功能异常,形成深静脉血栓。髋部以下手术是较为常见的手术,极容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严重时可能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方式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本研究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髋部以下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髋部以下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2.13±4.29)岁。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2.08±4.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采用0.05mg/kg咪达唑仑、4ug/kg芬太尼、2mg/kg丙泊酚、0.15mg/kg顺苯磺阿曲库铵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手术中采用8mg/(kg・h)丙泊酚和4ug(kg・h)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并间断静脉注射顺苯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察组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采用0.025mg/kg咪达唑仑、2~g/kg芬太尼、lmg/kg丙泊酚、0.075mg/kg顺苯磺阿曲库铵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常规行L2-3进行连续硬膜外穿刺置管,采用0.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4h、术后48h,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纤维蛋白原(FBG)含量、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术后24h和术后48h,两组凝血酶时间、凝血原酶时间明显长于麻醉前,差异显著(P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伴有疼痛、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血流缓慢、血液黏度高、血管壁损伤是造成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尤其易发于髋部以下骨科手术后月。严重创伤的髋部以下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将不断增强,随时间延长将呈高凝状态。大量数据表明,不同麻醉方法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也不同,骨科手术中实施全身麻醉,镇痛效果显著,但对凝血有促进作用,可能由于全麻气管插管时,存在明显的应激反应,并增加了茶酚胺的释放,从而促进血小板的聚集,进而导致血液凝固加速。研究发现,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防止术后高凝状态,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主要由于硬膜外麻醉能够阻断交感神经,从而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并能够抑制应激反应,降低茶酚胺的释放,从而抑制应激反应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因此,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髋部以下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显著,同时能减少骨科手术中物的用量,副作用较少,并能有效预防血液高凝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h和术后48h,两组凝血酶时间、凝血原酶时间明显长于麻醉前,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降低髋部以下手术患者血液黏度,预防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上一篇:Strategies for Coherence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