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遇 迎挑战 依托学科闯市场

时间:2022-05-25 02:53:31

抓机遇 迎挑战 依托学科闯市场

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从1998年开始整合校办企业力量,组建实训基地,以学科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出了依托本校科技成果自办科技企业和校企联合组建股份制企业的两种模式,使学院科技产业向高层、多元化方向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空间不断拓展,产学研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学院拥有水产实习基地、恒基建筑公司、山川电子公司、服装厂等诸多产业,累计上交学院资金200万元,为学院校办企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功运用两种模式,打造产业品牌

学院产业发展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0年,主要是在稳定传统产业收益的同时,组织队伍,积极探索市场需求,选择科技产业的突破方向;第二个阶段从2000年开始,主要是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和研究,制定学院产业发展的规划,明确了学院要在水产育苗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发挥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倾斜支持,保持发展重点,使其快速起步。在这一阶段中,学院重点确立了以水产、建筑、计算机产业为重点优先的发展方向和突破点,来带动其他科技产业上台阶的思路,同时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创办科技企业。

在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创办学院产业的过程中,有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学院产业的发展实际。这就是依托本校科技成果,进行自办科技企业和校企联合组建股份制企业。

自办科技企业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学院的水产实习基地。该基地位于石臼至岚山沿海公路旁的涛雒镇王家村,筹建于1999年。共建有饵料、虾蟹、扇贝、鱼类车间各1座,培育池78个,藻种保育1间,高位蓄水池3个,生产育苗水体3000余立方米。另建配电房、锅炉房、充气房各1处,办公宿舍20余间,沙井2口,共计投资160余万元,是当时日照较大规模的育苗生产企业。2001年至2003年,又增建黑暗沉淀滤池、沙滤井各1口,圆形鱼类苗培育车间1座,并对饵料车间棚顶进行了改造。2004年2月实习基地又投入180余万元收购了临近的面积约2000余平方的养鱼场,养鱼4万余尾,进一步完善了水产实习基地生产的规格和功能,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学生全方位的生产和实习。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学院水产实习基地的用地已达20余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配套池塘70多亩,成为一处生产规模大、品种齐全,集生产、科研、实习以及对外开放于一体的大型水产生产实习基地,为学院及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懂理论、有技术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日照水产育苗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成功组建校企联合股份制企业是学院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例如学院的恒基建筑公司和山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恒基建筑公司的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日照市经纬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原隶属于日照市经济学校。学校升格为学院后改成现在的名称,是全民国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兼营装饰的建筑企业。10多年来,该公司立足于学院,依托学院的品牌,充分利用建筑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坚定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一方面使公司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另一方面又能让建筑专业的教师亲自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指导,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教学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公司规模不断壮大,效益逐年提高,目前已累计完成产值2760万元,实现利税312万元。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闭路监控、防盗报警系统、高科技软件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建筑智能化工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制开发,是集销售、服务、开发于一体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公司下设电子监控、网络工程、软件开发和售后服务四个部门,有硕士研究生及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5人,5支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在闭路电视监控、网络监控、多媒体音视频处理、网络技术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色和产品,从而在设计、施工、维护等各个环节上,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规范和流程,能够全面、优质、安全地完成高难度工程的施工任务。该公司还与国内外多家有实力的著名高科技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目前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

学院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由于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处于核心地位,高职院校已成为知识经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十一五”又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为学院人才的培养和学院的产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院产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在今后五到十五年,尤其是前五年,将是学院独立办学、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整合产业资源、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探索全新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时期,学院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但由于学院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科结构上以实用操作技术见长,科学实验条件相对落后,部分学科缺乏实训基地,学科带头人中的顶尖人才还偏少,这使得学院难以研究出转化适销对路新产品的技术。从这一点来说,学院产业特别是科技产业无论从规模效益上,还是发展水平上,与本科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因素,都给学院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于是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学院在搞好现有企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形成产业化发展新机制。主要是夯实现有基础,面向实用领域,以专业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建设好学院产业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最近,学院成立了服装加工厂,旅行社等企业,以进一步推进学院产业化的发展。学院会积极与社会企业单位合作,利用各自优势,扩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集中力量办好能代表学院实力和水平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企业。

这一阶段,学院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有科技含量的产业,提高学院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形成学院科技产业的特色和优势,使产业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并在适当时机组建学院科技产业集团,建立产业集团经营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加强产业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以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具体指标是:在搞好现有企业的基础上,争取成立网络、酒店、旅行社、建筑设计院、装饰装潢、会计事务所、食品加工等公司,使在5年内有2到3个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能代表学院科技实力和水平的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发展目标实现

为实现产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学院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和机制的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进一步发挥学校重点企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进学院其他各类企业的健康发展。

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要调整科研与产业的关系,划分职责范围,明确责任,发挥学院的学科特色,重组优势科技资源,以实用科技产业为主,加大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力度,重奖有功人员;其次是理顺学校与产业的产权关系,进行产业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股份制改造的力度,适时组建学院产业化集团,建立一校两制、事企分开、产权明晰的经营模式,实现产权形式多样化,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政策,完善产业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第三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争取税收优惠,加强管理,放权企业自主经营,广拓资金来源渠道;第四是鼓励教师承担相关科研项目,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兴办产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引进的实验实训设备要以既能服务教学,又能创造经济效益为标准,注重实用性,杜绝资源浪费。

总之,学院在“十五”期间创造出的良好产业的基础上,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机制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面对崭新的发展目标,紧紧抓住“十一五”发展机遇期,迎接新的挑战。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闯出更加广阔的产学研发展之路。

上一篇:互动共赢 开拓创新 培养高素质高职人才 下一篇:走综合孵化器的专业服务之路 培养优秀创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