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分析

时间:2022-05-25 12:30:45

黑龙江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分析

[摘 要]羽毛球运动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和高雅的志趣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羽毛球教学要克服场地、器材、师资的不足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弊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羽毛球运动场馆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推动羽毛球运动走向普及。

[关键词]黑龙江;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我国的羽毛球运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羽毛球运动凭借其自身项目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参与,无论是在竞技领域、大众健身还是学校体育中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近年来,随着羽毛球的普及,羽毛球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想上的运动项目,体育选项课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之一。青少年是体能,智力等等各个方面发育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身体发育关键时期最后阶段,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地影响不容忽视。

一、黑龙江省高校羽毛球课程的现状

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制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性文件学校体育作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并存的重要部分,提出“以人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发展终身体育为目标,无疑为体育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化,校园体育活动的主选项目也正逐步趋向趣味性、时效性、终身性方向发展,以实现“全民健身”的战略要求。而由于羽毛球运动所具有的娱乐性、简便性、锻炼性和易于开展等特点,使得羽毛球运动为广大高校学生所喜爱。

1.高校羽毛球教学场地和设施器材匮乏。体育运动的教学需要大量的专业场地和专业器材,而目前在黑龙江省高校中,很少有拥有专业的室内羽毛球场,即使有专业的球场,也多数是与篮球与排球场合用的场地。在一个体育馆内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不同项目的场地,并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使用。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拓展校内体育场地,但是整体来说高校对于羽毛球运动场地的投入过低,这样的场馆现状严重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教师教学中的组织与教法。因为数量有限,一般情况下,一名羽毛球老师需要带30—50名学生一起上课,而场地一般只有6—8块,所以在高校羽毛球课程中,经常出现8—10个学生同时共用一块羽毛球场地的情况。这样的状况致使教学老师在教学时,基本的技术动作很难被学生接受,而同时学生在学习技术要领的时候也很难得到老师的正确指引和纠正。教学互动的过程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学生的认真参与羽毛球技战术学习的热情也因此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羽毛球教师要求具备羽毛球等相关运动技能、知识结构和较高水平。目前黑龙江高校的羽毛球教师严重短缺,羽毛球教学一般由体育老师担任,由于体育老师不是特别擅长羽毛球专项运动,而是通过业余培训或自学后,来从事羽毛球的教学与训练。这些教师相对专业羽毛球教师来说,教学技巧较少,对于羽毛球的理论掌握不慎,技术动作相对粗糙。而羽毛球技术丰富多样,要求细腻,相对较难掌握,需要较长时间系统的学习和领悟。现在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学生选课人数越来越多,教学班级的数量也较多,使得羽毛球专业师资力量相对不足,非专业教师教羽毛球课,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的欠缺,这对于学生提高技术水平是不利的,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逐渐失去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高校学生的羽毛球运动基础有很大的差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能够高水平、高效率的讲解、示范及纠正。目前,我国高校存在重视技能,忽视体能的情况,因此,造成了体育课程大量缩水、质量不高的现象。这也导致了羽毛球运动开展时间少、质量不高、实用性不强,课程设置内容单一,课时量不足等现状。

3.高校羽毛球教学学生的素质差异大。目前高校课程都是由学生自己通过选课系统自行选择的,而学生选课都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在教学中每个教学班级中的学生的运动素质差距较大,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较好,而有的学生则体弱多病、身体协调性差。从这个方面来讲,如何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技术好、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技术优势,培养好的羽毛球人才,同时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的练习里带动、帮助和辅导技术差的学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二、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的几点建议

1.增设高校羽毛球场地和相关设施。羽毛球场馆的建设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应抓住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学校基础建设正在不断的建设完善的有利时机,科学合理地规划运动场馆。校新区各项运动体育场地建设的比例结构应符合改革发展的需要,改变仅以几个大项目为主的固有局面。其次,应努力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要加强管理,利用早中晚和双休日时间开放。形式上灵活多样,实行有偿教学、有偿健身,以馆养馆,形成良性循环。再次,合理规范体育课程的设计,保证羽毛球课程的课时数,遵循羽毛球教学特点,改革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会到羽毛球运动的乐趣,发展个性,强身健体,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设一套高低相结合的羽毛球教学体系。在高校开张羽毛球教学要利用用好有限的羽毛球教学资源,既要满足正常的羽毛球课教学也要满足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需要,建立一套以学生羽毛球社团为平台的羽毛球教学体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指导,这样既可以提高水平较低的初学者学生的水平也可以满足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需要。

3.学校领导要加强对羽毛球运动的重视,健全羽毛球比赛的各种制度。学校领导要加强对羽毛球运动的重视,健全羽毛球比赛的各种制度。目前黑龙江省高校羽毛球课开课率较低,即使开课课时也较少,这种现状难以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自然就会在学科建设、教师培训、场馆设施建设、组织管理等方面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各高校应不断加大对羽毛球运动的宣传力度,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羽毛球比赛,形成专业赛制;而且要不断完善比赛的制度,有条件的院校可以成立校羽毛球代表队,定期举办比赛,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学习,进而促进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开展。

参考文献:

[1]方福荣. 浅谈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

学[J].安徽体育科技,2002(02).

[2]初永和.对高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的探

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2(02).

[3]张劲松,李国龙.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实

效性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5).

[4]杨红英.浅析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J].内江科技,2010,(6).

[5]周威.高校羽毛球教学调查与思考[J].

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

上一篇:清中后期民窑粉彩瓷器的变革特点 下一篇:媒介融合:新闻传播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