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时间:2022-05-24 08:55:53

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摘 要:幸德秋水是日本第一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思想家、活动家。他不仅是日本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极为关键的人物,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影响也很深远。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中国早期留日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日本社会主义思潮孵育起来的,其中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早期留日革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意义重大。

关键词:幸德秋水;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K8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4-0104-02

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是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一部作品。于1903年7月5日由东京堂朝报社出版,先后出版了7次。尽管这本著作中有不少谬误,也夹杂着不少社会改良主义的内容,但它仍不失为日本明治时代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对中国早期的留日先进知识分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梁漱溟在谈到1912年末1913年初他读此书的译本时,“受书中反对私有制主张的影响,因而热心社会主义”。 [1]

一、幸德秋水著作的主要思想观点

《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这部著作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形势下写成的。书中指出帝国主义是一怪物,其产生的原因是:“欧美之贫富愈发殊,财富与资本愈发堆积于少数一部分人之手,多数人民之购买国达到了衰微之极的地步,此种现象现时之自由制度之结果,是为彼等资本家、工业家垄断其对资本法之暴利所致。”[2]幸德秋水认为,为了消灭这种帝国主义,“不能不根本改造现时之自由竞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3]并指出帝国主义必将灭亡:“所谓帝国主义之现在与将来,不难知也,彼之爱国心,如此其卑鄙也,其军国主义,如此其可恶也,而本是以行其政策,其结果不至于堕落与灭亡而不止也。”[4]但是,作者在分析帝国主义的根源时,将之归到爱国心,看作是“利己主义的发现”,“动物的天性”、“虚荣”、“虚夸”,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来分析研究帝国主义的实质,他把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的本质归结到人们的意识方面、精神方面,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社会主义神髓》一书中,幸德秋水试图运用《共产党宣言》的观点来解释社会主义问题。他在书中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指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并直截了当地揭露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说:“资本家所以能够增加资本,只有从劳动者掠夺剩余价值,在自己手里积累起来。”[5]他在对资本主义的分析研究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蓝图作了美好的描绘:在经济上主张四个基本原则,第一,“生产资料,即土地、资本的公有”;第二,“生产的公营”;第三,“社会收入的分配”;第四,“社会收入的大部分归个人私有”;[6]在政治上强调民主、自由与公民立法;在国际关系上坚持世界和平主义。他认为:“在社会主义之国家非阶级的国家,而平等之社会也,非专制的国家,而博爱之社会也。”[7]在他思想的启发下,中国早期留日知识分子开始注意研究社会主义。

《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杀论》中明确地表达了幸德秋水的无神论思想观点,从根本上否认了基督其人的存在。他说:“基督这个人,除了他的名字与阴影以外,没有任何可以承认的实体,不迷信的人,明白事理的人,终于不能不否定基督这个人的存在。”[8]他认为,基督教的《圣经》是后人编造的。他说:“圣书不但非神所造,而且还要受与神为敌的达尔文主义中生存竞争的原理的支配,是经几多进化的过程才'成为今天的形状。这倒是确有证据的事”。 [9]他还认为,基督教的教义都是从各处抄袭拼凑而来的,是一个大杂烩,是为统治者阶级服务的。他说:“基督教徒以基督为历史人物,以其传记为历史事实,实在是迷妄、虚伪。迷妄阻碍进步,虚伪有害世道,是决不能容许的。这就要揭开它的假面,剥去它的伪装,暴露出它的真相实体,把它从世界历史上抹掉。”[10]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基督教。

二、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早期留日知识分子的影响

幸德秋水通过他的的作品,向人们灌输了社会主义思想。他为中国的早期留日的革命知识分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对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对中国早期留日人的影响

幸德秋水还亲自撰文提倡中国革命家应与日本的社会主义者携手合作。 1906年1月,同盟会朱执信曾以蛰伸的笔名在东京出版的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2期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在文中,他从日文本摘译了《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这是中国刊物上最早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译文。在文中,朱执信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活动及其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资本剩余价值学说与唯物史观等等作了一定的介绍与宣传。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曾指出:“朱执信是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在先。”[11]

2.对中国早期留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许多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都曾到日本留过学,如陈独秀、李达、董必武、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杨鲍安等,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他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传记说:“在日本,大钊同志并已开始研究关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特别是读了日本早期工人运动著名领袖幸德秋水的一些著作,曾经给了他较大的影响。”[12]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他在报纸上看到宣传介绍十月革命的文章,逐渐接触并研究马克思主义,先后阅读过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精髓》、约翰・里德的《震动环球的十日》、河上肇的《贫乏物语》和由他创办的《社会问题研究》等,他的思想开始向马克思主义倾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同志,在回忆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情景时说:“1903年我在日本东京曾经读过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时,又重新看到这种学说,感到格外亲切。社会主义书籍中所描绘的人人平等、消灭贫富的远大理想大大地鼓舞了我,使我联想起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和中国古代世界大同的学说。所有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交织成一幅未来社会的美丽远景。”[13]陈望道将幸德秋水、利彦合译的《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并于1920年在上海出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全译本,它受到了共产党诞生前立志进行社会变革的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广泛欢迎。

3.对中国早期留日爱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梁启超是在读了幸德秋水的《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后受其影响,在美国用10个月的时间进行考察和思考,写成了《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一文,发表在《新丛报》上。他在幸德秋水的帝国主义论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托辣斯者生计界之帝国主义也”的观点,指出帝国主义在经济方面的某些特征,超出了当时的一般认识水平。[14]

民族主义者章炳麟和思想家张继都与幸德秋水过从其密。章炳麟(太炎)同孙中山一同来到日本后,竭力鼓吹民族革命,逐渐对幸德秋水等人的无政府主义倾向深感兴趣。他不仅在其《演说论》中谈论社会主义,并且在《五无论》、《国家论》等文章中,表现出类似的倾向,他甚至接受幸德秋水的倡议,组织了“亚洲和亲会”,在《约章》中鼓吹“国粹”的社会主义。张继“尤佩服幸德秋水”,在幸氏的直接影响下倾向社会主义。与幸德秋水交往甚密的景梅九是爱国知识分子中最早接触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人之一。

三、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幸德秋水在其革命斗争的一生中,始终站在人民大众一边,从事日本的社会主义运动。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为民众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1906年,他又和利彦又相继合译出版了恩格斯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传》和《恩格斯传》等著作。《共产党宣言》是经过日本传入中国的。“共产党”一词源于英文 Communist Party, 直译便是“公社分子党”“公团分子党”。但幸德秋水和利彦把它译作了日文的“共产党”。朱执信将日文中的汉字照搬过来,“共产党”一词便出现在中国,从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出版后,促进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这对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入中国是有重要意义的。

可以说,幸德秋水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启蒙老师”。他阐述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早期的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使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病,从而开始吸收社会主义的养分,倾向于社会主义,并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带领着中国人民一起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一页。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梁漱溟全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2][日]幸德秋水.帝国主义[M].赵必振,上海:上海梁溪图书馆,1925.75.

[3][日]幸德秋水.二十一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M].赵必振译.上海:上海梁溪图书馆,1925.89.

[4][日]幸德秋水.二十一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M].赵必振译.上海:上海梁溪图书馆,1925.76.

[5][日]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神髓[M].马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7.

[6][日]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神髓[M].马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9.

[7][日]幸德秋水.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杀论[M].马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2.

[8][日]幸德秋水.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杀论[M].马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6.

[9][日]幸德秋水.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杀论[M].马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8.

[10]朱执信:朱执信集(上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4.55.

[11].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传编写组.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5.

[13]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J].中国青年,1959.25.

[14]马永山.20世纪初梁启超帝国主义观二题[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4(2).

上一篇:浅议《企业国有资产法》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 下一篇:高等学校生师比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