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响

时间:2022-05-24 07:57:07

试析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响

(河南省鹿邑第三高级中学,河南鹿邑477200)

【摘 要】未成年人由于尚未形成系统和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清楚辨别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健康成长成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至关重要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局部社会环境在形成未成年人良好人格的方方面面起着作用。

【关键词】社会环境;未成年人;人格

人是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及其环境的产物,人从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人的各方面得到了发展,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人的一切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而人格的形成也是如此。就未成年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而言,本文所谈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教育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这些因素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人格的内涵

人格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名词,受到诸多学科的关注。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对人格的理解不同,所以人格的定义始终没有得到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气质和品格,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的统一。社会学认为,人格是人们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统一体,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结构组织。而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人类在适应周围环境时表现出来的能力、情绪特征、气质、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统一体,也就是个体的各种稳定、独特特征的统一体。本文中所研究的人格是社会中的个体在出生后的成长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品质、性格等心理特质、心理倾向和心理面貌。

二、影响未成年人人格的因素

(一)社会教育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未成年人带来公平、自主、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因素,这种负面影响在思想道德领域里的主要表现:“一部分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模糊,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滋长。” [1]这些价值观与道德观的混乱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形成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2.多元文化的影响

多元文化的碰撞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同时也让一些未成年人在多元文化面前产生了迷茫。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国外各种文化思潮进入我国,“现代物质文明以科技含量、物质追求、个性发展为背景内容,对青少年一代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诱惑,价值选择是多重的,自我实现感格外强烈,追求是功利性的,挣脱了‘讲道义为最高境界’的框框。” [2]多元文化影响了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很可能会扭曲未成年人人格的形成。

3.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时代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传播媒介基本普及,但大众传播媒介的参差不齐,使得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常出现暴力画面和黄赌毒等不良信息,这些消极内容逐渐侵蚀了未成年人的思想,占据了他们的头脑,致使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渐渐淡薄,丧失理性思维,从而导致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和违法行为的增多。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文化传媒发挥着它无可取代的作用,而未成年人的思想请输入验证码品质、性格等都没有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大众传播媒介深深的影响着未成年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响

1.应试教育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影响

随着近些年来教学改革的进行,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本质上来说,换汤不换药,我国中小学,尤其是不发达城市以及农村的中小学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仍未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在中小学教育中,德育与智育本应同步发展,相辅相成。但却没有一种优越的、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估方式去取代分数论与成绩论的教学评估方式,使得教学改革不彻底,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仍未得到优化。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康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2.教育者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影响

学校“教育者”角色扮演的好坏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老师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教学水平,其影响可能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要意义。老师对学生行为的态度,塑造着学生的人格。有研究表明,老师的鼓励态度越多,学生越自信,也就越有成就感,反之,学生则会感到非常自卑。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密切程度和对学生的期望水平,也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研究表明,老师给予学生较多的关注、鼓励和指导,学生则从老师的鼓励中更容易获得自信、自尊,从而产生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三)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响

1.家庭的差异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影响

现如今,我国城镇和农村的家庭多数出现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在孩子的童年中缺少了父母的及时关怀和疼爱,造就了孩子的孤僻和冷漠。而单亲家庭和夫妻不和也会给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许多负面影响。而造成未成年人的孤僻、冷漠、内敛、缺乏安全感等人格上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恶劣的家庭环境”。在一个对自杀青少年的成长背景调查报告中显示:“100名自杀未遂的青少年,三分之二的青少年家庭破裂:而自杀案例中80%的青少年是由单亲家庭养育的。” [3]未成年人在本应快乐的童年中缺少父爱或母爱,缺少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非常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2.父母的养育方式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影响重大,缺乏爱心、自私、无礼的孩子常常受到父母的溺爱和宠幸;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保护和支配导致了子女顺从、懦弱、冷漠的性格;孤僻、内向、缺乏创造性的孩子常有一个干涉的专制的父母;而父母科学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出活泼、真诚、富于创造力的孩子。由此可见,不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而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形成。

从以上社会教育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社会环境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而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因此,我们应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创设形成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第二版,91.

[2]赵靖茹.社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2,(2).

[3]谢卫红.家庭是整合青少年人格的重要场所[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1).

[4]黄诚.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问题综述[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上一篇:浅谈我国现代企业文化 下一篇:浅谈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电力变压器常见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