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研究型大学作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时间:2022-05-24 03:05:21

发挥研究型大学作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大学的演进与区域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依托地方而产生。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地方因大学而闻名,随着大学的集聚而充满朝气,富有凝聚力和创造力。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科技社会化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中国改革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研究型大学的职能以及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得到进一步强化。研究型大学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为其自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加强与区域发展互动。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武汉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已有110多年的发展历史。2003年。武汉大学将近期发展目标定位于“中国中西部最好的大学”,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了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发展关系。为了积极履行研究型大学对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及输送职能。武汉大学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在湖北省的招生指标约占年度招生计划的50%。从历年研究生报考情况看。武汉大学的研究生考生也主要来自湖北等中部省区。为了积极履行研究型大学对区域发展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武汉大学不断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通过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形成了国家级、省部级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建、学校设置机构有机结合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武汉大学在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门设置了一批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构。如2002年设立的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作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每年完成组织研究,出版年度《湖北发展研究报告》的专项任务。通过构建一批区域发展研究的平台,武汉大学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同时。有效地密切了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发挥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支撑作用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积极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区域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一般而言,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科技创新推动体系;以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区域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以产学研共同体为载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专业化、网络化和产业化为特点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社会化、市场化和科学化为基础的科技管理体系。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研究型大学主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同时也积极履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技中介服务等职能。

近年来。武汉大学积极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发挥研究型大学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例如。通过构建以重点研究基地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增强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湖北省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武汉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提高自己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能力;在深圳、宜昌等地建立了产学研基地,通过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断提升自己面向企业的技术转移能力;在武汉、随州等地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和武汉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构建科技创业平台,不断强化自己培育科技创业者、孵化科技企业以及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目前,武汉大学已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同时与武钢、长江通信等大型企业共建几十个技术研发中心,利用这些多层次、开放式的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许多重要科技成果。

参与区域社会发展事务,助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研究型大学是区域知识创新的中坚力量,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研究型大学发挥着驱动引擎的重要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体现在多方面,既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过程中,又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业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微观管理之中。

为了发挥对区域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武汉大学积极参与区域社会发展事务,履行自己对区域社会发展的责任。武汉大学不仅为区域发展输送一批党政干部,而且通过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并使其具有信息萃取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科学鉴赏能力。武汉大学充分发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及特点,立足于区域经济建设的前沿领域开展攻关及配套服务,解决了大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综合性、关键性和复杂性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综合经济效益。武汉大学努力探索将学科优势向产业优势延伸,形成独具特色的高科技产业群,取得了明显的综合经济效益:以3S学科为基础,孵化了“武大吉奥”等企业为代表的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群;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孵化了以“武大弘元”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产业群;以工程学科为基础,孵化了以“武大巨成”等企业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产业群。武汉大学现有控股科技企业30余家,每年为社会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创造产值达几亿元。

武汉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积极履行知识创新中坚以及社会技术源的职能,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并通过知识产权的转让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如武汉大学在氨基酸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多少年来使我国数百家企业直接受益。这种独特的做法,既体现了社会分工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又体现了武汉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积极构建区域“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新定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发展,也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崇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社会,一个运行健康和秩序良好的社会,一个能够维护和实现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一个具有和睦人际关系的社会,一个人与自然关系融洽的社会,一个人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研究型大学作为社会组织是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她代表着文明和理想,她是文化、科学和精神的象征,她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和追求永恒真理的堡垒,她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是独特的、神圣的、不可或缺的。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职能,不仅仅体现在直接的经济层面或功利层面,而且同时体现在超视距的文化层面或精神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对社会的影响比前者要更深刻、更重要、更久远。这要求研究型大学全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为区域发展提供的人才、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应具有文化乃至精神底蕴。研究型大学这种独特的、神圣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使其在构建区域“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导引作用。也具有先行示范的意义。

长期以来,武汉大学十分注重履行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职能,发挥自己在构建区域“和谐社会”中的导引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历届武汉大学校长都担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自湖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诞生起,每届咨询委员会都有武汉大学的多名专家担任咨询委员。武汉大学的一批知名专家分别担任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不少上市公司的顾问和独立董事。为了积极推进社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武汉大学成立了全国首家弱者权利保护中心,还建立了武汉大学工程性移民研究中心等一批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构,专门研究区域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如“三农”问题、工程移民问题、“城中村”问题、就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非常规安全问题以及社区建设问题等。这些有关区域社会发展的研究,不仅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而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武汉大学桂希恩教授获得2003年度预防艾滋病国际最高奖项“贝利-马丁奖”,还当选CCTV“2004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这不仅是奖励他在中国艾滋病防治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更是对他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崇高人格魅力的褒奖。武汉大学还积极支持建设希望小学,组织志愿者支教,并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上一篇:省部产学研结合促进饲料大省向饲料强省转化 下一篇:在产学研结合中不断提升研究型大学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