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探析

时间:2022-05-24 02:32:51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外被称作“未来的主导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集文化与创意于一体的一种产业形式,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运用知识与创意手段打造文化产品,用现代化的传播技术和管理手段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因此,需要大量培养和造就知识型、创新型人才,需要产业经营人才和知识产品保护人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政策的支持,资金的辅助,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备条件,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品牌效应;新兴产业;人才结构;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3-0024-04

文化创意产业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对发展经济具有巨大推动的作用,著名的创意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预测,到2020年全球核心创意产业将达到8万亿美元。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国家经济“软实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迅速崛起,创意经济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新生力量。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不足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河北省应该加快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文化创意产业最初被称为“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当时对其的界定是:创意产业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行业,像广告、艺术与古董、手工艺、时尚设计、互动休闲软件、音乐出版等。也就是说,艺术和版权是创意产业的核心,与此相关的都属于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最先传播到我国的台湾。2002年他们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来,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并将其描述为“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2006年我国政府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由此可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有丰厚的文化作为底蕴,需要有创意和创新的人才,同时还需要文化产业市场开发和管理人才。我国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非常重视。2001―2010年期间,我国共建设了12个文化产业园区,10个传统文化产业园区,2个综合文化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全国文化产业链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条件是培养和造就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其发展路径则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现有的产业结构、拉动就业、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可以聚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创意人才。河北省在这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中应该有自己的产业发展特色,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中发挥自己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把握住文化人才流量巨大的优势,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

二、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人才供需状况

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河北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更是为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建设的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将有力促进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明确提出了河北省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即:出版印装发行、文化旅游、现代传媒、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体育休闲健身等行业,对河北省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同时,《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还确定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全省将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较大、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文化品位较高、专业人才集聚、品牌效应明显、创业环境良好、公共服务完备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幅提高河北省经济的综合实力,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21%以上。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提升河北省整体形象。

纵观河北省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传统行业与现代技术需要密切结合的产业,如出版印装发行与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第二类为依靠自身文化底蕴,通过现代媒介推广传播的产业,如民俗节庆及会展、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旅游等;第三类则是本身就属于新兴产业,需要借助现代科技进行提升和发展的产业,如现代传媒、动漫游戏和体育休闲健身等行业。出版印装发行与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关系密切,我们不仅要增加出版物种类,提高出版物质量,同时,还应该在出版手段和出版物介质方面开拓思路。因为,在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阶段,要做好出版物、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仅仅依靠传统的纸质介质为媒体已经不可行了。这样,就决定了传统出版物必然要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大量运用电子出版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出版数字化。这类产业的从业者,不仅需要有懂得传统的装订、印刷技术人员,更需要大量拥有网络技术和知识的人才,我省在这类产业的发展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营经验和人才,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省会图书音像出版发行产业群、省会电子出版物发行中心、石家庄出版物物流中心、邯郸出版物物流中心等,这类产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大量的知识型人才。第二类产业的发展需要以自身原有的知识底蕴为基础,还需要运用现代的光电传媒技术,因为除了很少的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演艺节目可以经久不衰外,传播受众对接收的内容都需要不断地更新,这样,保留传统的民俗及文化内涵,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打造新的会展和旅游景点就成为这类产业发展的重点,我省在这类产业的发展和推广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表现为有节无展或有会展无销售,文化品质含量低等,这种状况与我省此类人才缺乏形成了正相关关系。第三类产业本身就属于新兴产业,无论是动漫游戏还是体育休闲健身等,都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产业。新兴产业源于新新人类,自然而然其建设与消费主体大部分也是年轻人。以北京2010年调查数据为例,北京地区64个文化创意企业从业人员年龄在20~25岁占从业人员比例为78.35%,26~30岁的占从业者14.43%,30岁以上只有7.21%。因此,发展第三类产业可以借助传统的文化,吸引更大范围的人群参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应该表现在新文化和新概念的推广。而新文化、新概念的推广不仅需要拥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更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技能,市场推广经验及运营技巧,河北省在这方面的发展中,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基本上没有大型或者重要的作品给产业发展以支撑。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状况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文化知识型人才,这些人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而只有这些是不够的。发展文化产业还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这些人能够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有创新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技能与技巧,能够把自己的文化产品推广出去创造出经济价值。拥有文化和知识是进行创造的基础,没有文化知识就无从谈创造;创造是文化知识的升华,没有创造,文化知识就不可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培养拥有知识和文化的各种类型的人才,同时还需要下大气力,吸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1. 人才数量的需求。河北省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的有文化、会技术、能创意、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2013年教育部公布数据,河北省有普通本科院校40所,普通高职院校73所,其中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18所,还有一些是经国家审定的分校办学点,在高校数量上河北省没有太大优势;从毕业大学生数量上来看,虽然2013年河北省毕业生总人数比北京多12万,但是,艺术类毕业生总数不超过2 000人。据《2009―2012年河北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相关数据估算,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为69.4万人。按照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2%的话,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口是巨大的,而仅依靠河北省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产业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形成巨大的差额,迫切需要教育部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利用多种方式开办相应的专业教育课程。另外,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既懂文化产业,又擅长市场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虽然我国开办与文化产业管理有关的学科专业的高校已达到19所多,但是,在读总人数不会超出4万人,缺乏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将成为继资金问题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障碍。

2. 人才结构的需求。河北省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不仅对各类人才需求的数量上有一定的缺口,在人才需求结构方面我们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通常一个产业的发展解决专业技术人才便可以很好地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仅仅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则不一定能很好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就像一个同心圆状态,文化、创意、产业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又是各自独立,并不完全互为因果。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层层递进、相互影响的产业关系。在这三个同心圆中,最是文化层次,它表示文化是创意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作为坚实的基础,其他两者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没有文化做底蕴的文化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舶来品文化其生命力只能是一时的或短暂的。同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是数量最多、种类最庞杂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把对掌握文化知识放在最外层,并且是最大的一个圆。无论是我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哪一个环节都与知识或文化元素分不开。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创意居于中间的地位。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作创意产业,通俗称谓叫“点子公司”或“点子产业”。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一产业是不需要的。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文化与市场连接的纽带。创意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路径,是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打开市场销路的卖点。创意是文化的升华,是文化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是文化知识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完美体现。创意是“产业链”的龙头,是以文化元素为核心,驱动产品的制造,拉动批发和营销,带动后续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和多次产出的链条的关键环节。目前,河北省创意产业最缺乏的就是完整的产业链,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明显的地方。创意不仅能够体现出文化水平,还能够显现出文化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技能。如近期多受大家诟病的房地产销售推广创意,由于其脱离了中国文化人文发展这一大环境,其创意给大家的感觉像是到了仙境,完全失去了中国的地域文化特色,我们称之为“伪创意”。这种“伪创意”无论其辞藻多么华丽,都不会有好的卖点。因此,没有创意的文化,就没有办法走入现代生活,走上文化商品市场道路,而没有文化的创意则不会具有文化品位,其创意就不会具有生命力,更不能奢谈其推广和传承文化产品的功能和功效了。所以,创意人才是那些掌握文化知识,又能够升华文化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文化与创意关系密切又不可能相互替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不一定都可以成为创新型人才,其人数会少于第一层次,其培养与造就的难度高于第一层次。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重中之重在于产业的打造,对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显得非常重要,是这一产业发展的核心。没有“产业”这一圆心的发展,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创意产业就都失去了经济价值,甚至会重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覆辙而成为空心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像其他产业发展那样,需要经营和管理人才,还要求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具有文化特质和经营气质。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是文化产品的价值所在。中国的制造业虽然商品遍布全球,但由于产业链环节的缺失,我们只能够赚取低廉的加工费。文化产品更是如此,没有产业的运作,文化产品就很难找到市场,就像我国悠久的五千年文化,众多的古籍和名著在国际市场上都很难觅到踪影。丰裕的文化资源要素不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基础,文化产品丰富与产业发达不是必然关系,就像我国的国宝“熊猫”被美国的“功夫熊猫”赚取高额票房一样,发达的文化创意产品需要国际市场的管理和推广人才。

三、加快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策略

河北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当务之急是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更需要有创意,懂管理和善经营的人才。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抓紧、加快人才培养:

(一)抓“大”放“小”转变教育策略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的具有文化知识的人才,还需要有创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这就需要教育先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首先应该抓“大”。所谓抓“大”,就是对“大学”教育质量要抓紧,对“大学”建设不放松。我们从河北省高等学校数量在全国所占比例可以看到,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还不是很发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还可以学习其他强省的经验,整合高校布局,向名校、强校发展。高校不仅要有数量上增加,还要有教育质量的提高,合理安排在校大学生对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改善专业实习松散的状态。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办学方式,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努力做到大学教育的厚基础与强专业并举。其次,就是放“小”。放“小”表现在对“小学”教育要实行素质教育,放弃现在的“填鸭式”教育和“竞赛型”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低龄学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多听、多看,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孩子从书海题堆中解放出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其专长和创新能力。

“放小”不仅可以放出特色,放出专业方向,改善目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竞争局面,而且,还可以为今后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抓“大”是对放“小”过程中知识缺陷的必要补充,也是对目前高等教育现存弊端的一个修正。因此,抓“大”放“小”教育是培养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的一条路径。

(二)办活、办好私立中、低端教育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仅依靠政府办教育是远远满足不了的,还需要有相应的民营或个体办学对国家办学做必要的补充。由于各方面资源的制约和限制,私立学校大多数一般处在教育产业的中低端。中低端教育由于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比较短,一般2~3年,这样,可以对高等教育做出梯队式补充。除此之外,由于私立中低端教育更加注重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具有工作岗位适应快、上手快的特点。办活、办好私立中低端教育,就是要基本放开中、低端教育市场,制定法规和进行监管,规范和理顺私立中低端教育的办学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使私立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空缺部分的补充和调剂。这样,可以形成人才培养不空挡,各行业人才不缺位的状况。在私立中低端教育市场上政府需要成为强有力的监管者,对违反相关办学规定者进行严格查处和纠正。

(三)打造实习基地,做好新老交替

建设实习基地,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园是知识与创意相结合孕育产品的场所,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孵化器。没有实习基地和产业园的建设,文化产品将无从诞生,文化与创意就无法转化成为经济价值,创造出社会价值。另外,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产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因为“产业链”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做好新老交替是给这个“产业链”的核心动力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保证。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还可以不断地拉动就业率的增长,文化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可以改善商品结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消费水平。

(四)注重国际合作,实现人才双向流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发端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积累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发达国家教育体制和模式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具有独到的优势,一方面,我们要师夷所长,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拿来主义”,吸引和引进创新型人才为我所用,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距离。其次,我们应该与发达国家建立和完善人才互派与培养机制,这样,我们就可以与国际接轨,培养河北省需要的文化产业人才,了解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动态,掌握文化产品流通方式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双向流动,可以改善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人才结构状况,促进文化产品市场繁荣。

参考文献:

[1]刘扬.河北文化产业年均增速34.2%[N].人民日报,2009-06-02.

[2]郑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4).

[3]2009-2012年河北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EB/OL].http://.cn,2009-03-23.

[4]柏宏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J].观察与思考,2008,(4).

[5]丁俊.以未来构想现在――探索设计创意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北京观察,2008,(8).

上一篇:针对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的分析 下一篇:桂林市李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