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儿子接近文学

时间:2022-05-24 12:50:21

不愿儿子接近文学

我有一个顽固的想法:将来无论如何不能让儿子从事文学创作。因为其中的甘苦我早已领教,不想让儿子再步我的后尘。再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度会越来越大,为什么非当作家不可。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会减弱人们对文学或者文字的兴趣,人们更喜欢电子读物,更热衷于有形有声有色的影视作品。文学也许会越来越退居到人们生活的边缘。

从长远计议,我还是希望儿子将来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但想以写小说为业达此目的,相当困难。

基于以上考虑,我不愿儿子接近文学。当然读文学名著另当别论―那是丰富精神世界的一个途径。

所以,儿子的作文得了优,或被当做范文在班里朗读时,我只适当地给予鼓励,并不赞扬。以致有的时候让儿子感到诧异:您不高兴么?

说实话,我心里十分高兴,但,我不愿流露出真实情感。

在这种情况下,儿子提出要去见某位作家,确实使我为难。我担心:我为儿子设计的未来可能被儿子所不屑。

在某次文学会议将要闭幕的前夕,儿子来到了我住的宾馆。当时我有种被逼无奈的感觉。但是儿子却是骑了一个多小时自行车特意赶来的,望着那张稚气的脸,作为母亲,我的心情复杂。

到会的所有作家都给儿子写了真挚的留言。虽然,他们写起文章来如大河奔流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可是面对一个9岁的小学生,他们的笔一下子变得涩滞而沉重了,久久地蹙着眉,掂量着思考着,然后郑重地留下他们的祝福。

儿子高兴坏了。一再地说,谢谢阿姨,谢谢伯伯。

我没有鼓励儿子的行动,相反,竭力想让他从过度的兴奋中摆脱出来。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过早地引导或发展其爱好,未必是件好事;可反过来讲,强令孩子改变自己的爱好,也很残忍。我正处于如此的矛盾之中,儿子却又提出新的要求:我想见见铁凝阿姨,行吗?

读完一本书,就想见到著书者,这种心理应该说比较正常。但成人只是想想而已,并非一定要付诸行动。而孩子却不行,想到了就一定去做。

拒绝儿子的理由有一千条,但我说不出口。

私下里,我问铁凝:“有没有时间?有位同志想见见您?”

“我认识么?”

“不。他认识您。”

“文学爱好者?”

我不知怎么回答好了,想了想说:“可以这么认为,或者叫追星族吧。”

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儿子那些天拼命练贝多芬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我觉得奇怪,“老师布置的新曲子?”

儿子摇摇头,说:“我自己想练”。

二三十本相册摊得满屋都是,我问:“不是搞个人影展吧?”

儿子表情神秘,不置可否。

我觉得儿子当时有点走火入魔。简直有点不可理喻。

当铁凝终于看到了这样一位“文学爱好者”站在自己面前时,她似乎有些意外。但是,她还是笑了。仿佛在说:你看,文学的希望在这儿!

儿子说:“真遗憾,您这儿没有钢琴,我是想专门为您演奏《献给爱丽丝》的。”

一周后,儿子的作文再一次得了优,老师还当做范文在班里进行了宣读,作文的题目是――《我认识的一个人》。

看到这篇文章时,我已经不像以往那样紧张。不知为什么,我一直悬着的心,此时反而落到了实处……■

上一篇:张洋都发育了 下一篇:顺手牵羊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