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师提问

时间:2022-05-24 10:17:43

试析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师提问

【摘要】本文着眼于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对教师话语,尤其是教师提问类型与策略,进行了学习者需求分析。学生认为阅读课堂中, 教师应多就阅读文本主旨和篇章结构提问,多提答案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多探讨阅读技巧和策略,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正等。

【关键词】教师话语 教师提问 英语阅读课堂 学生需求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课题编号NKZXC14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07-02

1.引言

教师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unan, 1991)。在语言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非对称性的,这是由于在语言知识和技能上教师比学生更有优势;在管理和主导课堂交际方面教师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教师须保证尽可能多数的学生有序地参与课堂交际活动(Ellis, 1990)。所以,教师话语研究成为语言课堂行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献及研究综述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提问在教师课堂话语中占有相当的比例。Long & Sato (1983)的研究表明,在6节小学ESL课堂上教师提问938次。在White & Lightbown (1984)的研究中,教师在一堂50分钟的ESL课上提问427次。

近年来,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分类、句式、课堂分布、反馈方式等。Long & Sato (1983), Brock (1986)提出了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与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的划分。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这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Van Lier(1988)认为语言课堂的提问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可以更多的进行语言输出。Brock(1986)的研究表明,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在语言课堂上的目的语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然而,在国内外多个实证研究中,更多的数据表明在实际语言课堂,展示性问题的数量大于参考性问题的数量。Long & Sato(1983)对比了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的日常交际特点与教师和学生在二语课堂中的交际特点,研究表明参考性问题在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交际中占所有问题的76%,而在二语课堂中,只占14%。孔文和李清华(2007)做了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课堂提问的研究,在两个班中展示性问题约为参考性问题的3倍。胡青球(2008)对“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课堂中的四位教师提问特点进行了研究,展示性问题占问题总量的68%,远远大于参考性问题。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多针对教师提问方式和类型,但笔者认为,为了解教师提问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作用,学习者需求分析不容忽视。同时,现有的大部分研究没有对听说课和阅读课进行细分,罕有对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的专门研究。阅读课与听说课的课堂特征、目的、交际特点有明显差异,因此教师提问的特征也会有所差异。本研究试图对非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教师提问进行探究,尝试对学生需求进行分析,以期在研究基础上给教师提供一些提高阅读课堂提问效果的有价值的建议。

3.研究设计

研究者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了我国北方一所重点高校八位大学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八位教师教龄为2-12年不等。八位教师的教授对象为该校本科一、二年级八个班级,共385名学生,全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自该校22个文科和理工科学院。教材为《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和第四册。

为了探究学生对教师提问的看法和需求,本研究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共收回有效问卷380份(调查问卷及结果数据详见附录)。

4.结果与讨论

4.1阅读课堂教师话语量

赵晓红(1998)的调查结果显示, 一节45 分钟的大学英语课65%-90% 被教师占用,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基于探究学生对教师话语量的认知和态度,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见附录),有47.9%的学生期待教师在一堂45分钟的阅读课上对文本的讲解时间在15至25分钟。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对阅读自主性的需求,而非传统形式的“一言堂”,这也符合近年来语言教学所提倡的从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调查中,对“你认为英语阅读课上老师的提问是否对你的英语学习有帮助?”的回答,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学习者认为英语阅读课上的教师提问可有可无,甚至对其英语学习没有帮助。这一结果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需求缘何出现偏差,是由于教师提问方式欠妥,未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达到通过提问帮助对文本的解读的效果?还是由于问题本身的设置存在缺陷,如未考量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提出了过于简单或过于有挑战的问题?

4.2 教师提问方式和类型

依据Long & Sato (1983)对教师提问的分类,我们得到了很有趣的调查结果。有75%的被访者目前的阅读课老师更多地提出答案确定的问题,即展示性问题;然而,有79.7%的学生更希望回答答案不确定的问题,即参考性问题。以此看来,学生在课上更关注多视角的文本解读,而非拘泥在教师更看重的语言层面,如对词汇、句型的理解上。这在调查问卷的第七题中也有体现,在被问到“在英语阅读课上,你更愿意回答与文章主旨和篇章结构有关的问题还是与单词、词组和句子理解有关的问题?”时,前者是后者人数的两倍。

另外,有59.2%的学生希望回答与英语学术阅读技巧和策略相关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对英语阅读课的需求还体现在英语学术能力的提高上,他们期望通过阅读课,积累英语阅读经验,打磨阅读技巧和策略,系统地促进英语学术水平提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有必要在阅读课中,有意识地与学生探讨基本学术技能,设计阅读任务,促进学生的阅读策略的灵活应用。

4.3阅读课堂教师提问反馈方式

教师提问并不终止于学生作答,在学生作答后,教师以何种方式给予反馈也至关重要。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最希望得到的教师的反馈方式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正”,被访者中有61.8%选择了这一方式。其次是“请另一位或几位同学对答案给予补充和完善”和“赞扬加以简短点评”,分别有45.5%和45.3%的学生选择这两项。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师提问后的反馈非常重视,他们期待得到改进的建议和对错误的指正,他们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可以自我完善的地方,看重教师的指正和同学的建议。进一步分析我们的调查结果,仅有13.9%的被调查学生希望回答问题结束后再得到教师对错误的指正,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更期待在回答问题同时得到教师或同学的及时反馈。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把教师或其他同学给的反馈也视为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值得我们教师反思,在课堂的提问环节,应更注重反馈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及时的评价和建议。

5.结语

本文着眼于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探究了学生对大学英语阅读课的需求和态度,对阅读课堂教师话语量、教师提问方式和类型、以及提问反馈方式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更加关注学生需求,调整课堂话语策略,提高课堂话语质量,使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受益。本文所论及的需求性分析只是初步、浅显的讨论,仍需更多实证数据。如何上一堂好的大学英语阅读课这一课题仍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附录: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研究与学生需求分析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1]Brock, C. 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J]. TESOL Quarterly, 1986, 20(1): 47-59.

[2]Ellis, R. 1990.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Blackwell.

[3]Nunan, 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Inc, 1991.

[4]Long, M. H. & C. J. Sato. Classroom foreigner talk discourse: 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questions [A]. In H. W. Seliger & M.H. Long (eds). 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Mass: Newbury House, 1983.

[5]Van Lier, L.1988. The Classroom and the Learner [M]. London: Longman.

[6]White, J & Lightbown, P. M . Asking and answering in ESL classes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84, 40 (2): 228-244.

[7]胡青球, 埃德・尼可森, 陈炜.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 外语界, 2004(6): 15-17.

[8]孔文, 李清华. 关于EFL 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对比研究[J]. 国外外语教学, 2007(3): 27-33.

[9]赵晓红. 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 1998, (2): 17-22.

作者简介:

梁婧,1984- ,南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部讲师。

上一篇: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机制研究 下一篇:如何养出“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