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监理水平和成效

时间:2022-05-24 09:53:43

推行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监理水平和成效

摘要: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监理的成效和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标准化管理,将监理工作的工作方式、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融入固定的模式之中。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监理水平;监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应该提高执行标准化管理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使用有效的手段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加利润,提高监理工作的成效和水平。

一、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对监理工程内容的意义

随着党十胜利召开,建立服务型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作为监理企业,应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监理的成效和水平,提升工程品质。通过标准化管理,将监理的工作方式、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融入固定的模式之中,避免因管理的复杂和多样化导致监理工作风险和成本增加。标准化管理应该针对监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计划的提高标准化水平,提高落实力度,提高员工对相关工作的认识水平,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解决问题。

2、对监理工作对象的意义

标准化管理能够明确监理工作的对象,提高对象的具体性和明确性,有助于进行进一步检查,将监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如果产生问题,应该明确应该由哪个岗位的员工处理,避免扯皮现象的产生,同时,对承包商的建筑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的质量,避免产生漏洞,工作效益得到了提高,且减少投诉,提高监理水平。

3、对监理工作目标的意义

标准化管理是衡量、评价监理工作目标的标准,如果没有完善的标准,就无法提高监理质量,将目标落到实处,在进行监理工作的时候,应该改善产品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标准,避免因为管理人员和工人文化水平不同,会产生认识标准化水平不同的现象,执行中应该重视对执行者进行教育,重视宣传水平,在监理的过程中,应用相关统计学、经济学知识,保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二、标准化管理过程

1、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和目的

(1)资料管理标准化

资料标准化主要是资料统一齐全,以单位工程为对象。为了提高从报建到验收的服务质量,所有资料应形成目录清单,工作即“按单抓药”。监理内部资料如规划、细则、方案等应用word大纲文档编成标准样式,要求文字简练,向规范看齐。

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主要是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利润最大化。标准应明确监理过程管理及廉洁检查制度和工作流程,并落实职责与报酬相结合的奖励办法,实现人尽其用,天道酬勤。

公司管理标准化

公司管理标准是要是优化结构,保稳定促和谐,提高效益。人事管理方面,要体现“强国兴邦”,主动服务型公司。财务方面,体现同工同酬,分配合理。现场管理方面,建立定期质量、安全、廉洁的检查制度。

(4)外联工作管理标准化

主要从提高服务质量角度出发,多学习,提高外联手段。工地例会、验收会议等发言稿应编成标准样式,做到言简意赅,内容完整。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学习制度和工作中“协调”的标准。

2、标准化管理方法及考核

(1)标准化管理方法

标注化管理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建立服务标准、制定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化管理的不断发展。

首先,在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调查和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标准化水平进行整改和成立执行团队。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管理者缺乏高层次的管理知识,在操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着素质水平低,无法使整体的服务水平增加,提高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和规范化水平,为此,应将标准化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提高宣传水平,定期举办讲座,悬挂标语,提高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的多样性。只有管理人员对上述工作方式进行研究之后,选择具有良好操作性的方法作为标准,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使使用者获得认同和接受。同时,聘请专家对标准化的落实水平进行检查,避免产生偏差。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过标准化管理能够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对工作程序进行简化,提高协调和沟通水平,只有先进的管理技术,才能够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在多样化的经营体制之下,企业应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在实践管理和理论管理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益。

第二,建立标准化体系,使监理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将标准变为一个体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关系,例如,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监理水平和企业的利益,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理秩序,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针对企业实际水平,落实相关监理岗位的责任,同时,建立完善的三级管理方式。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每个月定期举办会议,对产品进行联合监察和自查,对质量的缺陷进行管理。

第三,推动标准化管理的深度,使用多种标准化的形式,保证企业良性运行,提高对市场的应变水平,协调竞争关系,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跟随市场变化,将标准化的价值和作用落到实处,针对市场发展规律,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不断对标准化管理进行创新。

(2)标准化管理考核

在对标准化管理水平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核管理流程,包含以下八个方面。第一:人员培训流程:主要包含选择培训方式、确定培训内容、确定培训人员等;第二:计划供应流程:主要包含使用、发放、采购、供应、提交、计划、统计和比选等;第三:维护检修流程:主要包含记录维修过程和检修过程等;第四:劳动工资流程:包含奖惩金额、内容和维修工作水平;第五:分析管理流程:主要包含状态、缺陷、消耗和工时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第六:考核反馈流程:主要包含考核的内容、职位和系统;第七:调整流程:主要包含调整时间和内容等;第八:改造更新流程:主要包含改革的目的、方案和内容等。在针对上述流程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该引入奖惩机制,使用分析统计模型提高考核的准确性。明确考核对象的内容和范围,保证考核管理体系能够正常运行,为标准化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针对职工的岗位,制定激励定额和标准,提高被考核人员的接受水平,在初期运行的过程中,提高被考核人员的适应水平,经过磨合期之后,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在考核的时候,应该对员工组织、工作质量等因素制定综合的考评机制,提高管理方式的动态性,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管理的效能不断提高。

三、标准化管理成效

标准化管理通过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物、财和人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使用科学的规范,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提高监理工作的水平。通过标准化管理,能够实现零缺陷,组织员工对行业标准进行学习,定期检查,对不合格因素进行查找,制定完善的措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与生产需求相吻合,提高对执行标准的责任感,在展开QC活动的过程中,和企业自身的监理目标相结合,将小组的特点进行充分发挥,重视解决监理质量问题,提高对员工管理和培训的水平,促进员工素质发展,提高生产的文明水平和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中华.我国监理企业现状和加入WTO后的对策[J].建设技术开发,2008,10(11):112—121.

[2]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组织.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2(11):116—125.

[3]毛鹤琴.建设项目质量控制[J].北京:地震出版社,2010,11(10):126—129.

[4]闫慧茹,闫慧敏,王雁平.浅析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全过程监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4(4):85—88.

[5]卫建军.建设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监理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24(4):85—88.

上一篇:有效控制泵送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下一篇: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