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自我”的故事

时间:2022-05-24 06:46:01

关于人的“自我”的故事

我们最熟悉,但又最陌生的,就是“自我”了。

谁都有一个自我,尽管其实没多少人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就像不知道在某一个地方出现的是希特勒本人,还是他的替身一样。

鸡汤大师和神秘主义大师们经常会说到“自我”,比如“战胜自我”、“坚守自我”、“超越自我”、“深入内在自我”……

嗯,我们要打一下鸡血的时候,也会来这么一句。

可是要战胜,要坚守,要超越,要深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自我?

“自我”一直是心理学和哲学所要破解的概念,一种神秘的东西。不过,各种大神把它弄得晦涩难懂,而且在我看来,离揭开它的神秘,也还有一点距离。

我想把这个距离缩短。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想v一个关于“自我”的故事。

自我的出现

我们先听一下哲学家卢梭和哲学家霍布斯两位老师所讲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卢老师的故事发生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本书里,版本是这样的:

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即原始社会,大家处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没有固定的家庭生活,人人平等,友善和谐,没有财产,没有相互攻击和掠夺,没有压迫,没有欺骗,没有洗脑,当然也没有高富帅和穷矮矬。

那时候,大家在树林里,饿了就去追逐野兽,或摘一下林中的野果,渴了就喝一下山泉,想搞娱乐活动就对着山大叫几声,或一堆人围着火跳舞。一切是多么的美好。

可是,这种美好的自然状态,被一些聪明人给破坏了。他们发现,很多东西自己是可以占起来的啊,为什么要和大家共享呢?

于是,美好的自然状态也就结束了。此后,人类走向了不平等,有了压迫、奴役……

卢老师因此仰天长叹:“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奠基者。”

这大概就是最初的忽悠。第一个把土地圈起来的人,算是人类的第一个成功人士。

这个人确实很会编故事。

霍布斯老师所讲故事发生在《利维坦》这本书里,他把人想得很坏,所以版本正好与卢老师的相反。

故事是这样的:在自然状态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猜疑,相互防御,有一样好东西,比如一只野兽,大家都要去抢。既然大家都相互防着,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于是总是有战争。自然状态就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在这种状态中,人活得“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

这是一个让人恐怖的画面。目前在全世界,好像只有非洲的个别地方,比如索马里这样的地方,处于这种状态。

这两个版本,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哪个更真实一些呢?

我认为,它们都真实,但比例大致是7:3。卢老师所描述的占7,霍老师的占3。

引述这两个故事,我的用意是想强调这个在心理学家和哲学中差不多获得共识的观点:人类个人的成长史,有点类似于,或者说重演我们的种族发生史。

那就很简单了:我们的童年,就相当于人类的童年。人类的童年也就是原始社会那个时候,是卢老师和霍老师所讲的“自然状态”的时候。

而童年,正是我们的自我刚开始出现,并成长的时候。

在刚出生和出生没多久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没有自我意识,还没有自我。所以,无论一个人多么厉害,他绝对回忆不起两三岁以前的事情。谁要是能在全世界中找出这样的神人,我一定拜他为师。

但大致从3岁左右开始,我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出现了―自我开始生长了!

嗯,我们在童年时代的天真,一如人类在原始时期的天真。我们在童年时代怕鬼,怕大人瞪眼威胁我们,也像原始人在原始森林里害怕打雷和野兽的袭扰。

童年时代,家乡的山水、社区街道就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就像部落和那一片森林就是原始人的整个世界一样。

我们喜欢和小伙伴们玩,天真无邪,就像是卢梭老师所讲故事中原始人类的那种黄金时代的版本;我们也喜欢搞破坏,喜欢抢玩具,甚至打架,也有点霍布斯老师故事版本的影子。

洗不掉的心灵印记

最开始出现的,一定是,也只是真自我。这是心理分析非常重要的一个原理。

这个真自我在我们的孩童时代非常弱小(一个小屁孩的自我能有多强大呢?)。它非常自然,在最开始的时候,保持着跟世界和谐的状态。

当我们的自我开始睁开眼睛的时候,第一个看到的人,就是母亲。

母亲在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于是,“自我-世界”这样一个结构,随着自我的出现,也就形成了,因为世界早就存在那儿,就等着自我出现来和它玩呢。这个“自我-世界”结构,在哲学上,叫做“主体-客体”结构,讲的主要是认知上的。但显然“自我-世界”不只是认知,我们还要用自我去感受这个世界。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除了母亲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其他人,看到了家里的东西,看到了家周围的一切。

而我们的自我,也开始把外界的一些东西,通过感受、体验、情感情绪、认同等,装了进去。这些东西,就构成了我们自我成长的养料或毒物,并最终,影响到我们成为什么人。

我永远都会记得,大概是在4岁还是5岁的时候,我所看到的一个画面:

偶尔,有一两个家里遭灾的妇女,或者老年男人,来到我家门口,表情悲苦地来讨饭。每到这个时候,我母亲总是友善地微笑着,端出两碗米,充满同情地递给乞讨者,并且留他们吃饭。一个小男孩倚在门边,天真、好奇地目睹了这一切。

没有人会去想,这个小男孩的心里发生了什么。但它确实发生了。

每次在脑海中,心底里重现这个画面,我都禁不住流泪。对于我来说,这是自我在成长中所感受到的世界的真实,是心灵的最初印记。

这种教育,胜过千言万语。

我也想到了弗洛姆老师小时候的经历。他出生在一个正统的犹太人家庭,祖父外祖父都是犹太拉比,从小沉浸在《旧约》故事的氛围中,那种关于世界和平与爱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他在长大后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并非偶然。

心灵的最初印记永远都洗不掉。因为它最先进入心理这间密室,放在内心最深处,想要搬出来扔掉根本就不可能。

我想说,这个心灵的最初印记,不仅让自我成长,而且,也长出了性格。

在这里由于篇幅和主题的限制,我无法过多去涉及性格这个话题。可以说一下的是:在自我出现后,性格也开始形成,此后,一直到我们成年后,经历漫长的岁月,性格才会变得基本稳固。在这个过程中,它不断地加进很多东西,把很多东西沉淀。而正因为我们的自我一直要加进很多东西,所以,性格的表层,也会处在变动之中。

可是,要想把最初的心灵印记给洗掉,不可能了,要想把性格的根掉除,同样不可能了!

所以,很遗憾,性格的深层次的那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传说中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有这个意思)。

真自我遇到什么

尽管一开始出现的只是真自我,但假自我这位仁兄,不久之后也会出现的。

原因很简单:我们要开始“社会化”;而且,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都对我们友好,欺骗、愚弄、威胁、伤害之类,总会出现。

我发现,人在社会中生活,假自我的出现几乎是一个宿命,尽管它的出现是偶然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就像原始社终被瓦解一样,但在中国、欧洲、非洲、南美、东南亚、日本,它瓦解的时间和原因不同。

我回忆了一下,在8岁前,在真自我已经生长了几年后,我应该还没有出现假自我。

那意味着,在8岁前的那些岁月里,我的童年生活总体上还是美好的,就像夏天的夜晚,看着萤火虫出没,世界有如梦幻。

可是8岁后,我的真自我遇到了麻烦。

我遭到了传说中的校园欺凌。

大概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小男孩,长得比我高大些,有一天,摆出一副很凶的样子勒索我,要我第二天拿糊风筝的纸来给他,否则就要打我。

他那副凶恶的样子把天真无邪的我吓怕了。真的害怕。

于是,第二天,我把纸拿来给了他。此后,一见到他,我就害怕。而他则继续勒索,我当然又继续拿纸,拿吃的,拿玩具给他。

大概过了半年之后,有一天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他又来威胁我,腆着一张的脸在我面前晃。我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和灵感,突然出手甩了他一巴掌!

奇迹出现了―挨了我一巴掌后,他哭了,显得惊吓无助。

我真的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这么一个可恶地摆出一副凶恶的样子威胁、勒索我的人,居然也如此虚弱!那一瞬间,我不知所措。但马上,我体验到了一种力量感,压抑了半年多的害怕,痛快淋漓地发泄掉了。

现在回忆起来,我泪流满面。真的要感谢自己甩出去的这一巴掌,它简直就是“上帝之掌”,如果没有它,我的害怕所携带的那种毒,将进入我内心深处,我可能到现在还活在懦弱、恐惧之中。

现在,我们要看一下,第一次被他威胁、勒索后,在我的心里发生了什么。

我感到害怕。

没有理由不害怕,因为,我那时的真自我太弱小了,而且,此前一直沉浸在安全、友好的氛围中,突然遇到这么一个小混混的威胁,心理上猝不及防。

这种害怕很自然,很正常,是真自我所产生的。我们把它叫做“自然情感”。

可是,这不是“正”的那种自然情感,不是让我的心里更舒服,更温暖,更有力量,心理上活得更好,而是“负”的那种自然情感,是杀伤我的内心的。

它会威胁到我的心理生存。

“正”的自然情感有喜悦,快乐,温暖,爱,友善,同情等。“负”的呢?有害怕,焦虑,愤怒,自卑,等等。

我的真自我,害怕这种自然情感,它在心理上无法生存,会怎么样呢?

有一个正确的办法:用人格来担当,来给真自我以勇气。就像你处在人生的艰难中,心理上受到巨大打击,用你的人格咬着牙挺过去。很多时候,人与人的不同,看的就是这一点:有人格担当,你就不会垮,不会堕落,不会迷失,而没有,你也就输了。

性格负责人生的动力,人格负责人生的方向。

可是那个时候我哪懂这些!

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不仅真自我很弱小,头脑也不行,人格更是很弱,没什么力量。它还担不起真自我。

所以,我弱小的真自我,面对那个小混混的高大、凶恶,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

为了得到心理上的生存,我能做的,只是不敢去体验对他的害怕。我害怕我的害怕。

我害怕自己的害怕,那就是真自我要逃,逃出他威胁我的情境,逃出我的内心。

可是一个人怎么能逃出自己的内心呢?

到这里,巨大的玄机出现了!

心理问题和心理扭曲的原理

我“害怕我的害怕”,意味着,我的真自我,要逃避“害怕”这种自然情感,逃避去勇敢直面这个小混混,它在内心里躲起来了,不敢跟这个世界玩,因为很危险。

但真自我不敢跟世界玩,“自我-世界”结构可能就会崩溃―或者精神失常,或者变成痴呆。所以,为了维持“自我-世界”结构不崩溃,就必须找一个替身去代替真自我玩。

“害怕我的害怕”正是找替身的神秘心理机制。

后一个“害怕”是自然情感,但前一个“害怕”,不是自然情感,而是某一种心理机制。

这种心理机制,就是在我的心理学理论中所说的“心理保护”。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它的传说。

“心理保护”一出场,自我结构的江山就变色了。

因为,它运用神秘的法术,为真自我召唤出了一个替身来跟这个小混混打交道,来陪那个危险的世界玩。这个替身就是假自我先生。

所以,尽管当天晚上我回家时,看到母亲,看到熟悉的小伙伴,看到那些美丽的山水,就不害怕了,心里会感到安全、温暖,因为这种情境,是适合真自我生存的。真自我一看到这些情境就被激活了。

可是我心底里已经害怕,害怕已经入驻到了我的内心。我其实是扛着害怕回家的。它构成了我的心理背景。同时,假自我已经在我心理结构中出现了。

所以,第二天,当我出现在小混混面前,尽管他并没有威胁我,我也害怕。强调一下,还没有被威胁,我就先害怕了。

那意味着,一见到他,我就自动地切换成用假自我和他打交道了。

这个假自我所干的事情,就是先去害怕他,以防止他再伤害我的真自我,防止他打我,它可以屈服,可以窝囊,似乎只要能保护得了真自我就行。

题在于,它是以饮鸩止渴的方式来保护真自我的。真自我确实因为力量太弱,躲起来了,没有出现被外界暴力伤害的危险,但一旦它不敢玩了,推给假自我玩,它也就被压抑进了内心深处,在黑暗中不见阳光,吸收不了养料,无法得到成长。

还不仅如此。它最初的那种害怕,那种自然情感,那种自然情感的心理能量,因为一直在逃,在压抑,没有被体验、释放出来,“害怕”也就一直堆在内心深处;此后,每见到小混混一次,害怕一次,内心深处的“害怕”再增强一次,一直到,我们不仅仅是见到这个小混混害怕,见到有点凶的人害怕,甚至面对抽象的社会和世界,也害怕了。我们变成了一个懦弱、胆小的人。 插图/5ive

这就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机制。它也是我们变成了什么样的人的机制。

所以我说,我必须对自己当初敢于打那个小混混一巴掌表示致敬。否则,它一定演变成我的心理问题,影响到我长大后变成什么。

假自我的出现,开启了人类有心理困扰,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扭曲、心理变态的旅程。而出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假自我。害怕可以出现假自我,自卑也可以出现,屈服社会价值排序可以出现,贪婪、占有同样也如此。正如真自我有很多内容一样,假自我也有很多内容。

英国精神病学家莱恩对有心理问题、有心理扭曲的人画了一张简易图。他把人的整个自我结构看成是一个圆。圆的外面,是自我所面对的那个世界。在这个圆内的靠外边,是一大圈假自我,而在圆的最里面,是人的真自我。有些人的真自我,龟缩于圆心里(也就是内心最深处),已经完全跟世界隔绝了,他只是用假自我系统去和世界打交道。

假自我只是替身,所以它无法独自存活。它要获得心理生存,要么必须先进行心理保护,就是要去害怕,要去自卑,要去焦虑;要么,就必须去攻击,去暗算,去伤害。这就是心理问题和心理扭曲的原理。区别在于,有心理问题的人,真自我只是被压抑,而没有被出卖和扼杀,但心理扭曲的人,真自我则被他扼杀、出卖了。

人类自我的故事,一如人类的历史一样,既是一个美好的故事,也是一个忧伤,甚至悲惨,残酷的故事。在这篇文章,由于篇幅所限,我只讲理论,在以后,我们可以用理论,去破译无数的现象。

上一篇:古树名木复壮及养护技术 下一篇:濉溪县夏季秸秆禁烧农机与农艺结合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