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社会责任的原点――产品质量安全

时间:2022-05-24 04:43:01

回到社会责任的原点――产品质量安全

摘要:日益严峻的产品质量安全形势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再一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不仅侵犯消费者利益,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甚至破坏社会的稳定发展。企业必须认清社会责任的本质和内涵,从原点做起,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履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社会 责任产品 质量道德 诚信社会 监管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来源于美国,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对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利益相关者,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以能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方面都可持续发展。在日益严峻的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威胁下,国人的目光又一次集中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上,国内专家学者对企业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探讨也越来越多。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基于不同的时代、立场,学科理论和价值取向,它的内涵存在很大的不同。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指出,中国应该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制定中国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他认为中国的企业应承担八项社会责任:承担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责任、承担科学发展与交纳税款的责任、承担可持续发与节约资源的责任、承担保护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的责任、承担公共产品与文化建设的责任、承担扶贫济困和发展慈善事业的责任、承担保护职工健康和确保职工待遇的责任、承担发展科技和创自主知识产权的责任。在中国全国中华工商联与挪威工商总会研讨会上,世界五百强企业海德鲁公司总经理卡斯登.唐克.尼尔森给与会人员讲过一个“五个圈”的故事,以此引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内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从产品质量、生产安全与职业健康、员工权益、社会环境资源、慈善事业与社会公益等,递进承担,并加速企业发展的过程。

不论是任玉玲参事的观点,还是德鲁公司的实践,产品质量责任都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度大大增加,但却认识不到位。多数企业认为只要纳了税、捐了款就是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甚至部分企业将社会责任当成粉饰自身不履责的工具。诚然,纳税捐款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更不是最基础的责任。企业,作为社会中最基础最广泛存在的组织形式,为老百姓直接提供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产品和服务,他的基础责任应是产品质量安全,这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生命线。

二、基础社会责任缺失

如今的中国企业恐怕真让任玉岭失望了,非但没有承担这么多的社会责任,却连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也失去了。中国的企业还远没有脱离出社会责任的第一层面:产品质量安全。这个社会责任的基础要求,在中国企业的眼里,真可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国外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全面超越国内企业,其中差距最大的是“产品质量”。

我们以消费者最为关注、最为忧心的食品安全为例。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从不断曝光的二英、甲醛(福尔马林)、面粉添加剂、苏丹红、瘦肉精、毛发酱油、洗衣粉油条、陈化粮毒米,到养殖业普遍滥用抗生素、奶业普遍使用的三聚氰胺、农药残留超标等,直到近几年让百姓谈之色变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化。这些问题已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受到生态环境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管理技术水平、消费水平和习惯等深层次因素的制约,企业道德缺失,违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经济学上给企业的定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最主要的经营目标是追求股东们的利益最大化,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追求利润应该是唯一的目的吗?不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是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或者服务。作为企业,能够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安全的、符合标准的产品应该是最低的要求和基本要义,如果为了追求利润而丧失良知,完全不顾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那它就不是企业,而是谋财害命的团体,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三、承担基础社会责任

在剧烈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我们不仅有生产力落后带来的市场风险,还要应对大工业生产和现代风险社会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产品质量安全的存在,影响了人们对经济社会安全的预期,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也损坏了国际形象。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败坏了社会道德,使得民族缺失了长久发展的制动力。今日中国之企业是该到了让所有的社会责任回归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原点的时候了,并形成刚性的制度化约束,将自己置于政府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做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一)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首先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把履行社会责任提上企业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努力形成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其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让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全过程,根据企业实际,引进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标准化、计量和各项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工艺流程,规范工艺管理,各项检验把关到位,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第三,加强企业责任信息披露,让消费者、股东、合作伙伴、员工以及社会等各利益相关方知晓自己在社会责任领域所做出的努力,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真正让社会责任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

(二)建立综合性监管网络

综合性社会监管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为产品质量安全这一监管目标努力。要综合政府部门的立法、司法、执法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管理、舆论和媒体的监督、群众监督等,并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及时通报和各项产品安全信息。要确保各监管主体之间信息畅通和信息共享,降低公众获取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成本。尤其要加强消费者监督力度,国家建立相应的利益保障体制和机制,通过行业相应的社会保险、企业赔偿和国家救助制度,从法律上规定消费者的权利,从制度运行上实现消费者的权益,根本上保证消费者的各项利益。

(三)重建社会诚信体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为何走到了今天,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大潮中,反而失去了自我,从企业到个人都会出现屡见不鲜的失信案例呢?如果仔细分析,其实不难发现根源所在,那就是失信的制度约束不够,失信后所承担的代价太低,失信的主体“见利忘义”,以至放任造假、欺诈、违约的故事不断上演。更有个别利欲熏心者,为了点蝇头小利,不惜出卖道德良心,违法经营、制假贩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在全社会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开展尊重生命教育、培养企业道德责任,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惟利是图的土壤已经刻不容缓。同时要采取德法并重的手段,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大惩治违法问题。要在全社会建立诚信档案,斩断造假者无所顾忌,任意恣肆的造假之路。目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诚信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近日,由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牵头组建的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领域顶尖学术单位的专家团队,共同编制的《2013中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式。这是国内汽车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据该报告显示,我国汽车行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还处于初始阶段,无论从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参与程度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都存在差距。那就让我们首先从社会责任的原点做起,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守法生产经营,承担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上一篇:加强基层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下一篇:完善我国环保税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