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在燃机电厂供热技改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4 03:58:12

EPC模式在燃机电厂供热技改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通过对EPC模式分析,结合燃机电厂供热技改的特点,说明二者结合可有效提升技改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和建设水平,实现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及时满足下游热用户配套用汽需求,抢占市场先机,供热机组取得更多利用小时,提升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EPC模式;燃机电厂;供热技改;技改工程;施工管理效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06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032

1 概述

江苏华电仪征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仪征公司)位于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三套E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于2012年12月建成投产,其初步设计热负荷为285t/h。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平缓,园区新增热用户较少,热负荷至今未能达到设计值,而根据最新《热电联产管理办法》(发改能源[2016]617号)“以热定电”要求,机组利用小时依据供热量而定,势必严重影响公司运营,故一方面要开拓热力市场;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完成配套供热技改,确保供热如期投运。

本文主要论述如何运用EPC模式管理供热技改工程。

2 EPC模式简析

2.1 EPC概念

EPC是指承包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公司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在EPC模式中,设计包括整个建设工程设计、总体策划及实施组织管理策划等具体工作;采购是指各类设备、材料、服务的采购;建设包括施工、安装、调试、技术培训、竣工验收等工作。

2.2 优势

较传统模式而言,EPC模式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2.2.1 强调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该主导作用的强调和发挥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的持续优化,工程变更会减少许多,提升设计效率,有效缩短工程工期。

2.2.2 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符合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确保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2.2.3 减少业主管理工作量。业主只需进行一次招标,选择EPC单位后承包商承担合同管理,不需对设计、施工和设备分别招标,既减少了招标费用,又使业主方管理和协调工作大大减少。

2.2.4 明确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和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

2.3 特征

EPC模式较传统工程建设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2.3.1 EPC承包商承担更多风险。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管控,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承担更多、更大的风险,而业主承担的风险减少,所控制的权利会受到更多限制,业主通常采取两种方式实现管控:过程控制和事后监督模式,过程控制指业主聘请监理工程师监督工程各个环节,并签发支付证书,事后监督指业主一般不介入项目过程管理,主要严把竣工验收环节关。

2.3.2 EPC承包商具有更大权利。EPC模式下,业主不必过于严格地控制总承包人,而应该给总承包人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中较大工作权利和自由,业主需要了解工程进度、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要求,建设结果是否能够最终满足合同规定、实现工程的功能标准。

2.3.3 能够实现双方的管理目标。EPC模式下承包商可发挥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业主为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减小了参与力度,使工程最终实现合理造价和如期竣工。双方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EPC模式不是简单的“以包代管”,具体管控内容要根据双方合同约定。

3 EPC管理在供热技改中的践和应用

EPC模式基于它的优势和特征,顺应了“小业主,大监理”的发展趋势,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那些工期紧、技术复杂、管理人员少而又不想增加协调管理和其他工作量的工程项目比较适用。

仪征公司供热技改为特大技改项目,工程复杂,涉及到高压、中压、低压三个系统的改造及拆除,需要在保证原有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实施,接口方案复杂,部分管网涉及到厂外施工,且由于新增热负荷近200吨,必须经过原汽轮机厂家核算,才能确保改造后机组的安全运行,且下游热用户要求供汽时间紧,对供汽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上述情况符合EPC模式的管理特征,可更加高效地实现本次技改目标。以下为EPC管理在该厂供热技改中的主要实践和应用。

3.1 项目前期

项目从立项到改造结束仅有6个月时间,若通过特大技改正常流程,无法实现技改目标。公司为完成本次技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选择了一期工程原设计单位作为可研单位,保证了编制进度,从可研编制到通过评审及收口仅用了1个月时间;其次,将部分前期工作和施工准备及开工阶段工作交叉进行。通过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所下发的《(内部企业产品及系统工程)采购目录》选择了郑州机械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EPC单位,为加强工程全过程监督,通过竞争性谈判,选择了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督。

3.2 项目施工阶段

工程考虑电力工程建设和生产管理的不同特点,简化电力建设过程管理环节,强化生产管理的细致性,相互借鉴和融合,重点加强工程合规性、实用性管理。

为保证工程正常开展,仪征公司利用现有资源和项目特点成立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挂靠在生产技术部,在矩阵式组织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项目实施既全面又专一。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思考和应用:

3.2.1 质量管理重点。(1)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管控。对所有技术规范书组织审定,会同EPC单位对参加主要设备招标的所有单位进行电话咨询、实地调研,确保入围单位的资质符合要求,把好设备招标关,从源头上控制设备质量;(2)把好监造关。对主要设备监造合理设置见证点,会同EPC单位进行现场签证验收;(3)合理划分质量验评表。参照DL/T5210系列8个标准并结合本项目特点,合理编制验评划分表,列出涉及到的所有土建、安装工程单位工程,确保不漏项,全覆盖实施验收管理;(4)把好验收关。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主要试验检验项目”作为重要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如:本工程将焊接质量作为重点检查,编制焊接工艺评定和覆盖整个工程焊接的工艺评定一览表,要求所有焊口必须100%探伤,确保焊接质量;要求组织EPC单位定期质量分析,掌握工程质量管理动态,对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重点监控。

3.2.2 安全管理重点。(1)加强外包人员管理。将安全工作前置化,决不“以包代管”,严格执行《外包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现所有外包人员持证上岗、人员报备等管理,确保所有人员登记在册,做到心中有数,能够随时掌握其动向。将外包队伍、外包人员与本公司员工同培训、同要求、同考核;(2)加强两票管理。由于技改工程不同于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生产区域,必须对技改工程和生产区域有效隔离和管理,才能确保生产和技改安全两不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两票管理,所有工作必须开票并落实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后才能开工,严格落实凡是现场有工作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现场有工作必须有人监护的工作原则,仪征公司执行内部施工管理人员现场轮岗监护制,形成EPC单位、监理、业主三道监护网;(3)开展安全专项督查。结合仪征公司的生产安全管理,在不同施工阶段针对性开展安全督查,重点对高空作业、临时用电、脚手架、施工机具等开展专项督查,从基建安全和生产安全双角度来管控技改工程。

3.2.3 进度管理重点。(1)每周滚动三级进度计划。由于施工周期仅为2.5个月,所以将每周作为一个计划周期,编制三级控制进程顺序,并在每周例会后升版,实行对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2)重点控制设备交货时间。主要设备定标后,其制造周期仅为1.5个月,使得主要设备供货成为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要求EPC单位进行专人监造和跟踪,确保设备如期高质到现场;(3)专人进行施工外部协调。针对工程外部施工涉及到农田赔青,仪征公司指定专人协同EPC单位进行外部协调,利用仪征公司和政府的协作关系处理了外部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扰工、阻工问题。

3.2.4 造价管理重点。工程在通过设计评审后,采取概算下浮的方式控制造r。为防止其他费用的发生,在EPC合同签订时对工作范围进行了系统描述,对现场签证进行严格规定,同时仪征公司编制了另委工程管理,对另委工程的范围、管理内容进行了严格限定,防止另外费用的发生。

3.3 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估

3.3.1 合规移交档案资料。EPC单位按照仪征公司编制的《EPC供热技改档案移交实施细则》,逐一对照清单合规移交相关资料。

3.3.2 组织竣工验收。工程结束后,仪征公司及时申请上级主管组织竣工验收。主要验收以下内容: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第三方性能考核试验报告、工程投资完成情况、竣工图等相关资料。

3.3.3 做好工程决算及上报竣工报告。按照时间要求2个月完成工程决算及上报竣工报告(包括工程总结、工程决算和竣工图等资料)。

3.3.4 效果评估。项目完成后,仪征公司组织效果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运营情况、技术评价、投资分析和效益分析等方面,并将后评估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该供热技改工程充分利用了EPC模式的优势,使得工程顺利完工,取得更多发电利用小时,为公司取得效益最大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4 结语

目前,很多燃机电厂都在开拓热力市场和进行供热技改,但由于供热技改工程一般具有技术复杂、厂内外作业、设备安装质量要求高、协调工作难度大且工期紧的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体现在质量、进度、成本、安全中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故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项目管理模式。EPC模式作为当前总承包方式中比较全面的模式,实现了设计、采购、施工进度的深度合理交叉,确保在各个阶段合规的前提下,保证工程质量和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缩短总工期,可为其他火电厂供热技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房韬.浅谈EPC模式在我国火电脱硫工程中应用的必

要性[J].科技展望,2016,26(29).

[2] 李旭东.EPC模式在电厂技改项目管理的应用[J].建

设科技,2012,(11).

[3] 张鹏.燃煤电厂脱硝EPC模式下的施工管理研究[D].

华东理工大学,2015.

作者简介:周军(1970-),男,江苏扬州人,江苏华电仪征热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力基建和生产技术的管理。

上一篇:浅谈机械高效加工技术 下一篇:330MW汽轮机组中压联合汽阀调节阀杆漏汽处理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