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课间活动多样化的学生意向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24 03:48:12

关于大课间活动多样化的学生意向的调查报告

一、发起本次调查的原因

1.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调查显示,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正呈下降趋势。去年初公布的一组国民体质报告就显示,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的国民体质再次下降,其中肥胖率增长近50%,而青少年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在如今的体育课程内容中,跳箱、爬杆、鞍马、单双杠等器械类项目因为存在危险,已经逐渐淡出中小学的体育课。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只在体操比赛时观看过这类项目的比赛,自己从未尝试过。资料显示,目前很多的中小学因长跑项目容易摔倒而导致擦伤与骨折,已经将长跑项目的比赛从学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中移除。

2.国家相关部门政策的调整

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活动的规定》,对于中小学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实施细则做出了明确规定。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时的要求是: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安排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3.针对目前情况,部分高中采取的措施(只讲大课间的)

①部分学校开展跑操活动,用以增加大课间的活动量;

②部分学校改练武术或健美操;

③部分学校改为社团活动,分社团组织开展;

④一些其他活动的开展,如跳绳等。

4.学生自己的选择取向

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广播体操“动作太难”,“音乐不好听”,还有的表示“不知道做这些动作有什么用”。

国家从1957年公布第一套广播体操至今已有60余年,期间不断更新“套路”,但一套比一套难,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广播体操是专家们编的,肯定有其科学性,但学生动作不到位,踢腿只踢几厘米高,弯腰只是点点头,这样做操恐怕达不到锻炼效果。

经过这次的调查统计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部喜欢做广播体操,而愿意去学习与尝试一些新奇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武术、球类运动、搏击类套路、节奏感特别强的舞蹈等。

5.广播体操的优缺点分析

正如前面所说,这些广播体操都是专家们编的,且已实行60余年,肯定就有其作用与优点。广播体操是一种徒手操,有轻松柔和、动作规范、连贯均匀、体态圆活、扭转自然、手脚协调、快慢恰当等特点,并有练意、练脑、练身的优点。每天做一套广播体操可以充实人的精气神,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甚至不宁等症。

当然,广播体操亦有其缺陷。首先,广播体操的难度一套比一套大,无对称动作太多,不太好掌握,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去了烦恼,也给学生学习带去了困难。其次,编排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新的广播体操许多动作过于繁琐,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而且许多动作学生学不到位,锻炼效果不好,还影响了他们做操的积极性。这样就会遇到推广问题,反而降低锻炼效果。

趣味性的不足是广播体操的又一缺陷。我一直崇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广播体操的局限性限制了其不存在引起学生长期兴趣的能力。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长时间的单一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单调枯燥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

6.其他一些活动的开展,相对于广播体操具有哪些优点?

跑操,目前除广播体操外开展得最多的一项体育活动。相较于广播体操而言,跑操的运动量更大,更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与广播体操不同,广播体操由不同的人来做,消耗的能量相差可能会很大。而跑操则几乎是固定的,虽然积极性等方面与广播体操相差并不大,但无疑,对于体质方面的提升来说,跑操完胜。武术操目前仅在少数中小学有开展。武术的健身性与技击性我们暂且不提,只说武德、武品、武道的修养就是广播体操所不具备的。武术的内外兼修,对内脏功能的调养,对性格的形成,意志的锻炼,亦是广播体操所达不到的。武术的互动、交流、竞技观赏等,不仅能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亦是学校特色,与外校交流的一种途径。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此次问卷共计发放300份,收回300份,有效率为100%。分别发放给初一到高三的六个年级,每个年级50份,男女学生随机发放。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知道,虽然大多数同学认为广播体操能够锻炼身体,而且比较重要,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学生们也愿意去选择用另外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并且所有学生一致认为广播体操的音乐不喜欢听(或许是因为有抵制情绪)。在我调查的这所学校,因为有创设社团,所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加入。这说明学生们还是有他们喜欢的运动,并且有运动的意向。而调查又同时显示,大部分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体育器材,并且很少在课堂外进行体育锻炼。这又说明了学生们缺乏积极性与自觉锻炼的习惯。

经过调查与分析,我觉得在大课间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方式来进行锻炼,而不是单纯的只做广播体操。大部分的学生并不喜欢做广播体操,但同时又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想法,只是缺乏自觉性与器材、场地的硬件设施。我认为可以改变大课间的模式,由学校带头,选择学生喜欢的运动,由学校组织与督促,进行多种样式的大课间活动,为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质这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进行不同样式的努力!

上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点高效模式 下一篇: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酮症起病的2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