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看法

时间:2022-05-24 01:34:13

关于对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看法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以后,大量先进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推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要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将数学理论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初中数学知识框架,敢于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理念和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对数学中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最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而努力。本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想和方式方法总结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勉。

关键词问题 模式 方法 创新性思维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不够清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都在不断的改进教学思想和模式,有意识的将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但是仔细看来却发现某些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改革只是流于形式,老师并没有将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均匀,互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使学生处于被动教学状态,轻视对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教学模式模糊。例如,某些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式教学模式时,由于整体教学思路不清晰,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缺乏对讨论问题的合理设计,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反而进行讨论,有些需要讨论的问题却不讨论,甚至在讨论过程中出现课堂秩序混乱,互动不积极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教学尺度把握不准。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做好学生的启发者和领路人的角色,老师必须学会引导学生如何去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究精神。但是,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某些老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改的教学思路,在教学尺度的把握上做的不够好,有些老师为了发挥所谓的学生的主体性,不发生满堂灌的教学思想,盲目减少讲课内容,把少讲和不讲绝对化,不能把握少讲和不讲的尺度,导致课堂效果反而十分不理想。

(三)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某些老师确实是将很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了日常教学中,例如,为了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老师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法,把课堂气氛搞得是热热闹闹,学生们也确实在为数学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和探究,但是一节课下来,仿佛一道问题也没有解决,教学效果十分不显著。而有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采用了提问教学法,把整节数学课搞成了满堂问,使学生苦于为了解决问题而盲目跟从,弄到晕头转向,抓不住重点。这些都是由于老师对数学教学方法使用不当造成的。

二、发展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一)情景教学法。

要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老师首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引导学生激发对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去探索、去钻研,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大胆的求证,才能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把数学理论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勇于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一课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老师通过创设情景,结合课本62页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问题: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分别观察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中心对称的定义。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对称实际上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心对称中要求旋转角必须为180度)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接着,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探究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区别。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二)质疑教学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需要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发散式思维教学模式,使学生数学思想不受定式或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创建创新性思维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思路,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多向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质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方差”一课时,老师在对方差的概念和产生形成过程进行讲授完毕后,老师可以问学生:在学习了方差后,大家对方差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最好能问倒其他同学哦?这一问题提出后,立刻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争先恐后的对方差提出了问题?如“方差的具体应用是什么?”“方差和标准差的区别是什么?”等等,问题提出后有的同学会马上给予了回答,由于学生的勇于质疑,使许多不解的疑问统统暴露出来,并进行了解决,使得方差这一课能够让学生圆满的掌握。

三、结语

总之,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我认为首先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要对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学会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提升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召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2011,(10).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黄晓学.让鲜活的思想在数学课堂中流淌[J].数学教育学报(天津),2005,(14).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方法研... 下一篇:威誉:冉冉新星 闪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