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龙虎山

时间:2022-05-24 12:17:30

“龙”与“虎”,都是霸气的动物,象征着威严威仪权威。与这两个字沾边的成语,都是霸气、十足气象万千:龙腾虎跃,龙吟虎啸,卧虎藏龙……“龙虎山”之所以敢称“龙虎山”,自有其霸气的道理。这座青山确实藏龙卧虎,它的山水之秀,江南无出其右;它的人文含量,更是难以估量――作为“中国道教第一山”,龙虎山不仅传承了5000年前老子的道家思想,而且将道教的经典延至今日。说龙虎山“藏龙卧虎”,一点不为过。

初夏的一个艳阳天,我们一行数人来到了位于江西鹰潭市郊西南16公里处的著名风景区龙虎山。对于此行,我们神往已久。友人推荐说,江西的“四大名山”之中,庐山和井冈山因其“红色”著名,三青山以其险峻著称,而龙虎山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不但碧水丹山甲天下,而且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大文豪鲁迅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恰巧的是,时间不但逐渐地雕琢着龙虎山完美的山水,也将道教文化深深根植在龙虎山1900多年。因此,龙虎山的“正一道”让龙虎山成为真正意义的仙山灵水,跃为中国名山。于是,龙虎山的“神”似乎也显而易见了。怪不得权威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5和2007年两次把龙虎山作为中国江南的“形象代言人”。它还先后摘取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多项国字号招牌。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又从北京传来喜讯,龙虎山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中脱颖而出,角逐最后的桂冠指日可待……

泛舟泸溪河

我们一行兴致勃勃地游山玩水,陶醉于“仙水岩”的十大美景,沉醉于“金枪峰”的鬼斧神工。龙虎山那奇特的丹霞地貌,让绝景目不暇接,有的堪称“世界级景观”。据专家介绍,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共有26种,而龙虎山竟占23种,在美学观赏、地质地貌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游山”让人大开眼界大长知识,而“玩水”更令人目醉神迷流连忘返。一到泸溪河边,踏上竹筏,穿上橘红色的救生衣,众人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那清澈宽阔的泸溪河绵延伸展,望不到头,泛舟其上,那是多爽的美事呀!

俄顷,但见筏工用竹篙轻轻一点,竹排就缓缓离开了河岸,在平静如镜的湖面上滑行。坐在竹排上,两岸草木芬芳,水中野鸭鸬鹚戏水,清风徐来,赏心悦目,顿觉一扫尘烦俗虑,尘世中的烦躁很快便融化在泸溪的水中了。泸溪水流长43公里,一路水推山开,九曲回肠,一江泸溪春水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连成一体,我们在竹排上一一览阅着蓝天、白云、碧水、丹山,恍如梦境,只感觉山在水中,水在山中……

中途,我们下舟感受和见识了一个神奇之村,即中国唯一一处“无蚊村”许家村。关于许家村没有蚊子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当年天师张道陵去龙虎山修道练丹,其母思子心切,便去探望,船到许家村天色已晚,便上岸住下,夜间蚊子颇多,其母被叮咬得无法入睡,张道陵便施法把蚊子驱逐殆尽,许家村从此成了无蚊村落了。传说终归是传说,科学的解释是因许家村四周长了许多樟树和桉树,它们发出的气味和在一起有驱蚊的功效,而且在这个村后有一个巨型的蝙蝠洞,栖息了数以万计的蝙蝠,有天敌在此生活,蚊子也就无从生存于此了。我们到达的时日已是初夏,按理正是蚊子猖獗的季节,可我们置身其间,果然无蚊子叮扰,不禁暗暗称奇。

在泸溪河,我们还看到一道别样的风景,那就是当地的船姑船娘。这些俊俏的船娘们在泸溪河面上穿梭来往,给游人开起一个个“水上超市”,竹筏上装满了龙虎山独有的板栗粽子、烤红薯、烤板栗等,尤其是那包扎精致,青翠可爱的板栗粽子,令人回味无穷。船娘方便了游客,也收获了幸福生活。“龙虎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一位船娘一脸幸福地说。

一路泛舟而下,船行江面,风在耳际轻轻地拂撩,人犹在画中慢慢地漂流。泸溪如练,山形叠荡,群峰倒映。这情这景让人不禁感叹,只恨“无从学到王维手,画取千山万壑归”。徜徉于此,洗礼心灵的疲惫,你可以尽情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而龙虎山的灵山秀水,绮丽美景,也就在行走与聆听之间,缓缓地刻入你的印记,浸润你的心灵。

悬疑世界之谜:绝壁悬棺

坐在竹筏上,我们还亲眼目睹了一场“悬棺秀”。

龙虎山的“绝壁悬棺”闻名遐迩,享有“天然考古博物馆”之美誉。对于这个世界之谜,无数学者专家爱好者研究者有话要说、见仁见智,有的说法还颇有说服力――可不,我们眼前的悬棺表演就是一种可以印证的“说法”。

这个“说法”,源于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古代机械研究专家陆敬严教授,研制出仿古吊装法,把重达二百公斤的棺木提升至洞口,由吊装人拉进洞中安放。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陆敬严教授的这种仿古吊装法升置棺木的过程,它已经成为龙虎山一个固定表演节目,这个节目就设置在仙水岩悬棺比较集中的飞云阁。每每表演前,总有悠缓沉郁的旋律在泸溪河飘散开来,人们似乎在那一刻,体味了古越人生死的心慧。

举目望去,但见半空中正有悬棺表演。表演者自峰顶轻轻腾空跳起,沿着垂直悬挂到江面的绳子攀缘而下,灵活的身躯在空中表演出许多令人惊叹的高难度动作,一会儿似狼奔豹突,一个倒栽葱滑下三四米;一会儿如春燕展翅,矫健的身形横挂在绳索上;一会儿如猿猴攀缘,手展彩绸当空舞。

当他们下滑到接近峭壁中间的岩洞时,只见他们剧烈地摇晃绳索,借着惯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入洞中。然后是地面上的楠木悬棺缓缓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时,岩洞里的人用短索牵引,地面的人则大幅度地摇晃绳索,借着悬棺在半空中左右晃荡的惯性,找准时机,上下合力把悬棺送入洞中。

仿古吊装法的表演虽然精彩,但不少学者认为“千古悬棺之谜并未完全解开,仅仅从棺木升置问题上说,仿古吊装法只能是棺木进洞其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必须要有掌握传统技艺的人先攀缘到后山顶,而有些后山,至今人也无法攀上去。

一个个谜团显得那样神秘玄幻,古往今来多少圣贤为之皓首穷经,却也不能解开个中奥秘。那么,还是让我们把思绪转回到泸溪河上,洗耳聆听那一首首旋律悠扬不羁的古越曲吧。唢呐声声里我们不仅听懂了古越人悠远执着的呼唤,那些千古之谜,那些生生不息的智慧,也仿佛在乐曲声中穿越时空,涤荡我们的心灵……这美丽如画的仙水岩景区的绝壁之上,为何集中了成片的千古崖墓群?这些绝壁上的悬棺距今有2600余年,为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所为,这些悬崖绝壁高100多米,重达千斤的棺木究竟是用什么办法放置进去的?今天研究出来的“说法”在当年可能实现吗?古越人为何采用绝壁洞穴墓葬?重重悬疑背后,到底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千百年来,这些疑问一直都是千古世界之谜,龙虎山崖墓因此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由此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的说这洞里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

种种传说似乎不能使人信服,一千多年前,就有人表示了心中的疑惑,宋理学家朱熹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无独有偶,原中科院院长、现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感叹,表示无法用科学解释崖墓的遗憾。龙虎山悬棺的“千古之谜”,已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首穷经,欲解其谜。

岁月轻晃,千百年来,尘封在龙虎山洞穴内的悬棺,伫伫静立,守望着沧海变桑田。而生活于此的龙虎山人,祖祖辈辈面临那些高悬在离溪面20到100余米绝壁上的棺木,无法洞悉其中奥秘,只能借以各种神奇传说来诠释千古之谜。直到1978年,江西省考古部门开始对这些悬挂了千年的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才初步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1978年,考古部门请来了身怀攀岩绝技的当地药农,凭借几根绳子荡入洞中,取出一些文物,经专家科学鉴定,确定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存。1979年,考古队采用层层搭架的方法第二次发掘清理,共取下棺木39具,人骨架16副,收集到珍贵文物290多件。其中出土的纺织机器件和部分纺织品,改写了中国纺织史,将斜织机和印花织物的历史向前推移了近700年。

虽然有了实物资料,但是龙虎山崖墓中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甚至符号,地方志和史籍均找不到记载,使破解困难重重。为了彻底解开这个世界之谜,1997年6月25日,龙虎山遍下英雄帖,向全世界郑重宣布,有人能解开以下三个谜底的,即:1、棺木如何进洞?2、为何采用崖葬?3、葬者何人。即可获得30万元人民币的巨奖。

悬赏解悬棺之谜的消息一经发出,海内外解谜者纷至沓来。仅一年时间,就收到海内外猜谜者寄来的信函和文稿近千件,来函作者中有历史学家、教授、有机械师、技术员,以及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员,其中也不乏有普通公务员、工人、农民等。

对悬赏的三个主要问题,他们见解不一,归纳起来有三:一、关于棺木进洞方法,有“悬吊法”、“竹木搭架法”、“云梯架岩法”、“架天梯法”、“网绳搭架法”、“栈道法”、“后山挖隧法”、“楼船安放法”等等。二、关于为何采用崖葬,有“升天成仙说”、“尊神事祖说”、“敬先至孝说”、“回归洞穴说”、“保存祖尸说”、“防盗防害说”、“修炼坐化说”等等。三、关于何人享受此葬待遇,认为上至诸王将相、文臣武将,下至部落首领、家庭成员或修道隐士者都有。

虽然说法很多,但至今还没有见到一份比较全面的令人信服的破解答案。2004年7月,龙虎山再次悬赏40万元,求解千古悬棺之谜。直到如今,虽然许多中外学者为了解开“中国悬棺葬之谜”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但至今还是没有一份令人信服的答案。

“由于悬棺葬俗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葬法之一,它跨越的时空又很长,因而它需要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科技史学等诸多学科的通力协作,或许才能解开龙虎山千古悬棺之谜,目前破解还为时尚早。”参与龙虎山崖墓考古的一位专家遗憾地表示。

遗憾有遗憾的美。在我们并非从事考古的人们看来,众说纷纭的解谜现象本身就是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如同埃及金字塔的解谜一样,谁能说自己是真正的“权威解谜者”呢?古人的灵魂和智慧,现代人可能永远无法触摸。

Tips:

龙虎山十景

一景:男女相依的情侣峰。《龙虎山志》载“雌雄石,在仙水岩下,两石如人,抵背而立。”据传雌峰叫志贞,长得聪明貌美,当地一个大财主要娶她当“二房”,志贞不从,乃遭毁家伤夫之难。为了救她夫妇出苦海,张天师祭起定身法,将他们化为石,立于河边。这已经成为有情人表达爱情的见证。

二景:含风不动的水中莲。相传白莲仙女违犯天条法规与龙虎山农民柳青结婚,玉帝派天兵下凡捉拿。她宁为玉碎也不回天庭,结果附地自焚,落入泸溪河化成了含风不动的水中莲。

三景:形象逼真的仙桃石。传说仙桃来自皇母娘娘的蟠桃会。当时孙悟空因没有接到请柬而十分恼怒,大闹天宫,随后携带仙桃迳直朝花果山飞去,飞经龙虎山时,打了个喷嚏,仙桃跌了下来,化成了仙桃石。

四景:天师炼丹的丹勺岩。西汉末年,龙虎山有个冬不衣、夏不浴、浑身长绿毛的“绿毛仙”,隐居在碧鲁洞用这把勺子炼丹。东汉年间,玉帝为了支持张道陵到龙虎山炼丹传道,将“绿毛仙”召回天庭,丹勺就留下来给张道陵,这样张道陵的九龙神丹就更灵验了。

五景:红紫斑澜的云锦山。传说这是一块披肩布,为七仙女亲手织成,后玉帝急召七仙女回宫,便留下了这件珍贵的纪念品。游遍名山大川的张道陵从鄱阳湖上溯至泸溪,见云锦山如此壮美,便在此结庐炼丹,丹成而龙虎现,云锦山才改为龙虎山。

六景:漩涡翻滚的道堂岩,又称“道堂坐不得”。道堂即道观,据传此石为一只三脚龟所变,张天师要在石顶上建玄武观,三脚龟不肯,将头一伸,道堂倒塌。天师大怒,拔出宝剑镇住,不准缩回,就成了如今险恶幽深的崖洞。

七景:孤峰独秀的钟鼓石。传说石鼓原是神鼓,它先投奔张天师,后到龙虎山下择居。石鼓敲一下,国泰民安,敲两下,风调雨顺,敲三下,五谷丰登……成为龙虎山吉祥如意的象征。

八景:天师试剑的试剑石。据传张天师初到龙虎山炼丹,土地爷不肯:“这是我管辖的地方,岂容他人落脚?如何你真的道法通天,且用你的宝剑将此山劈开如何?”天师听罢,拔出宝剑念念有词,一剑下去,入石十分,巨石截然两断,故曰试剑石。

九景:横溪枕流的玉梳石。传说它是昆仑山上生长了千年的黄杨木精变的御梳,为皇后娘娘专用。黄杨木精想下凡,故在皇后梳头时变出一条大蛇,吓得皇后逃命,御梳跌了下来,化为玉梳。

十景:华厦唯一的仙女岩。它已经与广东丹霞山阳元石结为秦晋之好,于1995年8月18日举行了“结亲庆典”,成了旷世奇缘,风流佳话。我国著名散文家石英曾作《仙女岩记》立于岩前,称此石为“华厦之唯一,域外更无双”。形容参观者之盛况为“寻根者日夜兼程,膜拜者水陆并进”。故称为“天下第一绝景”。

上一篇:忙,不是女人打扮不好的托词 下一篇:前尘往事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