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5-23 07:47:52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

摘要: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理论和实践的综合体,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从而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 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途径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和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网络虚拟空间的人机交互朝着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信息资源的无限扩张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渗透,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为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在外部环境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正如经济历史学家罗伯特・海伯罗纳所言:“某个历史纪元中的特殊问题是技术变革的力量已经释放出来,而控制和指引技术的力量却很幼小。”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控制、自我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如何促进师生之间在信息环境下的交流,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导航者的作用,如何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使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体现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是信息化教育应用的问题所在,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2.自主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教育的许多分支学科都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在课程论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视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自主学习被看成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对之加以研究。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研究者关心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克服其学习的被动性。而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被看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研究者关心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水平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成为有效的学习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在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明确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在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自己对学习负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具备参与学习所需要的知识、策略和能力,自信、自律,能够独立进行学习,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调节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测评。

3.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3.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情境教学自古就有,它是在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富有感彩的具体氛围,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结合在一起,使信息表现为文、图、声并茂,将学习材料转化成直观的形式,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图片、声音、影像等模仿、再现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3.2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指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学生为保证学习成功,增强学习效果,达到自定学习目标,在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任务执行情况,看时间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学习进展如何,及时对最佳的认知活动做分析与评价,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思路、改进学习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活动后填写一种学习记录表和清单,让学生通过填写学习记录表来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在学习之前或学习的过程中为自己构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习过程或检查自己的学习质量,通过不时地自我提问,更加明确自己哪些问题清楚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从而对学习做出调整。

3.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理解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既是知识的传授课,又是学生技能的训练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想想问题如何解决,试着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议议问题产生的背景条件和验证方案是否可行,通过实验或相关练习,体验解决问题的实证过程,并进行实验结果的表述,得出结论,获取知识。

3.4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日渐普及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价者,学习的激励者。仅有语言知识而没有信息素养的教师,因为缺乏信息技术知识,无法有效地获取最新的教学、科研信息,不会使用最新的优秀教学软件,既难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又无法增强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的需要。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都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利用信息技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加工和组合,优化教学资源,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随时搜集和分析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分层组合学习资源,以适应不同的学生。

其次,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教师要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教学科研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除利用传统的教学资源信息渠道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丰富的信息资源,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使自己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管理的能力。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生成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也是灵活机动的,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和发展,从而使自主学习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龚嵘.大学英语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探微[J].外语界,2006.2.

[2]陈晓慧,李馨.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创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3.4.

[3]张向葵,关文信.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4]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论国有传统行业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