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瑜伽课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5-23 07:39:07

普通高校瑜伽课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 要 如何使瑜伽课程在高校体育课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是高校瑜伽课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内容的选编、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对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瑜伽教学 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内容的选编

依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的精神,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提出瑜伽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

2.1.1 教学内容应体现瑜伽的文化内涵

“瑜伽不只是一套身心灵的教导体系,更是一种全面健康、纯净和吉祥的生活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瑜伽的文化内涵,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导学生关爱生命、与人为善,对世界经济、环境充满关爱之心。

2.1.2 教学内容应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教师在每轮课的开始、课中、课程结束都要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从目前有关文献资料的调查显示:学生学习瑜伽的主要动机集中在调节情绪、缓解身心压力、健身塑形三个方面,这与瑜伽自身的主要功效是吻合的。

2.1.3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定位在入门和初级层次上,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分层次教学

2007-2008年笔者曾对我校选修瑜伽课的100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5.83%的学生希望课程分出层次,并希望继续选修该门课程。在我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六年时间内,由于选修人数很多,瑜伽课程已经由最初的选修课走进了必修课课程系列,学生的学习需求呼唤瑜伽课程设置应做到层次化。

2.1.4 教学内容兼顾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以实践教学为主

理论教学的内容应使学生了解瑜伽的起源、内涵、特点和功能;了解常见体式的功效;掌握瑜伽练习时的注意事项,如果是入门级课程的教学介绍以上内容即可。如果是初级课程可以增加:瑜伽分类的体系,瑜伽饮食文化结构;瑜伽增进健康的基本原理、如何制定符合自身练习的瑜伽修炼计划等内容的教学。单纯的理论教学的学时不宜超过两学时,各类体式的作用可随堂讲授。

实践教学的内容应以初级法、初级呼吸法的教学为主,介绍初级冥想的教学内容。初级呼吸法应以腹式呼吸法的教学为主。大学瑜伽课(36学时,每学时90分钟)每个学期的法数量不超过30个。初级冥想的内容可介绍语音冥想、呼吸冥想、蓝图冥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了经常蕙兰瑜伽的休息术音乐(包括语音冥想、蓝图冥想)进行放松和冥想的练习,很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睡前都用该练习帮助自己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2.1.5 法选择要兼顾全面性、多样性、实用性、趣味性

法的选择应注重练习效果的全面性,练习手段的多样性。的选择应包含站姿、跪姿、坐姿、俯卧、仰卧、倒立各种类别的姿势,应避免姿势练习过于单一。从练习的效果上既要兼顾发展力量、平衡、柔韧、耐力的各种,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又要挑选一些常见的理疗瑜伽的内容,帮助学生改善如疲劳、失眠等亚健康状态,防治如感冒、咳嗽等常见的疾病。

法的选择还应注重健身效果,针对学生这个群体,既简单易学,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比如双角式、手臂伸展式可以帮助考试族舒缓压力,为大脑充电;牛面式可以帮助电脑族缓解颈肩酸痛;铲斗式可以帮助学生缓解身心疲劳。这些体式本身并不难,学生学会了可以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去,而且效果明显。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动作的外形和名称联系起来进行练习,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将单人体式如猫式,改编成双人体式进行练习,加强学生练习的互动性。

2.1.6 考虑季节的因素,设置弹性教学内容

秋冬季适当“少柔韧多力量”,多采用连贯练习的方式;同时可以选择交替呼吸法(帮助学生预防感冒咳嗽)和摇摆式(帮助脊柱快速热身)等内容进行教学。春夏季增加柔韧练习的比例,多增加塑身瑜伽的练习内容,如鸟王式、三角式伸展式、侧角伸展式等。另外,如果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腹式呼吸法,还可以介绍完全呼吸法的练习。

2.1.7 优化不同法之间的教学顺序,明确核心法

教师要明确地知道哪些是基础,哪些是在基础之上的进阶动作,使得教学进度的安排更加合理。在教学的开始阶段站立姿势的比例应大一些,以便加强腿部力量为其他练习做好身体上的准备。将锻炼价值较大的法列为核心法并采用螺旋式的安排,增加练习时数的比重。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2.2.1 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呼吸

包括静止的呼吸和运动中的呼吸两方面。静止的呼吸以腹式呼吸练习为主,应先要求呼吸节奏的正确性、稳定性,再要求呼吸的幅度。

运动中的呼吸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应使学生明确不是所有练习环节都要求做到深呼吸,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只要求学生保持自然、连贯、轻松的呼吸即可。然后教师可以在开始腹式呼吸法教学的第2~3次课中,在一些身体前屈的动作环节,如蝴蝶式、下犬式保持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着体会腹式呼吸,如果学生没有感觉,要求保持自然呼吸即可。

由于受身体素质的限制学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容易注意力分散,这个时候教师应格外注意语言的引导,并且分步骤地提出呼吸配合的要求,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呼吸配合会越做越好。

2.2.2 教会学生如何用力并找到正确的身体感觉

教师在讲解每一个的时候应按照动作发力的顺序描述动作要点,并做到言简意赅。如蝴蝶式,双腿背部伸展式描述向前俯身的时候应明确要求学生从髋部向前屈,而不是从腰部屈。眼镜蛇式可以通过手放身体两侧以及两手侧平举的变式练习先引导学生首先掌握下背用力的身体感觉。并通过“肩胛内收”,“肩往腰部沉”等口令防止学生出现常见的“耸肩”错误动作。

2.2.3 合理安排每节课的顺序

“应先练习活化神经系统以及大肌肉有关的姿势,再进行下一步练习”。①一类姿势练习完再进行下一类姿势的练习,同类别姿势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相应部位的多个力量练习不宜放在一起,以免造成肌肉疲劳带来损伤,可以穿插在练习过程当中。通常先站立后垫上,垫上的练习按照后仰类—扭转类—前倾类的顺序进行,倒立和平衡的练习作为选修的内容,平衡练习可放在站立动作的开始部分,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倒立练习可放在垫上练习的开始部分。每一类的练习负荷逐渐上升,再下降(通过反姿势调整),整体练习负荷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

2.3 教学方法的运用

2.3.1 常用教学方法的应用

瑜伽教学课上综合运用了讲解法、示范法、纠错法、问答法、讨论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重复练习法等多种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动作应简单明了,重复重要的语句,但也不要说得太多,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语速适中,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听得到你的声音;声音声调悦耳动听,符合瑜伽练习的意境。教师的示范位置不应只在教室的最前面,在不同的位置做示范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示范的次数做到“简单的动作少示范,复杂动作多示范,难点动作重点示范”。

纠错法:教师应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危险动作,融安全意识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利用瑜伽辅助器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肌肉用力感觉。如利用墙做蹲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避免上体前倾、臀部后翘。

问答法与讨论法:教师在教法上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练习过程中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多反思、多注意体会动作的感受,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动作和呼吸的配合进度。

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对于拜日式这样较长的动态练习,可以采用先分解再完整的练习方法,对于大多数的以完整练习法为主。瑜伽的每个法都有练习次数的要求,多数不要只练习一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般保证每个动作重复练习的时间不超过2~3分钟即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全面地练习各类动作,达到更好的身体锻炼效果。

2.3.2 其他教学技巧的运用

(1)教师最好自己在课前做点呼吸练习,以便使自己更好地进入教学状态。②(2)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当他们烦躁不安或想说话和他人交流时,应及时给予提醒;当他们有异常的表情时,应上前询问是否有不适的地方并指导学生休息调整。(3)及时适度地表扬学生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4)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外。笔者要求学生每节课后都要及时地写下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身心感受,以督促学生课下练习,引导学生更快地掌握好动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论

(1)瑜伽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文化性、全面性、多样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练习需求、季节因素设订教学层次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弹性化。(2)呼吸、体式的用力要领是瑜伽实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3)优化不同法之间的教学顺序,明确核心法,合理安排每节课的练习顺序。(4)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优化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听损儿童家庭早期干预策略 下一篇:面向Team Working的设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