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解毒颗粒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23 07:33:12

扶正解毒颗粒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 冠心病 扶正解毒颗粒 对照观察

笔者近年来运用扶正解毒颗粒配合西药观察治疗冠心病病人30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本文共60例均为甘肃金川公司职工医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以下条件:具有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异常。

1.2 一般资料:将6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41~82岁,平均54.4±8.4岁;合并高血压病18例,合并心律失常3例。B组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2~73岁,平均52.9±12岁;合并高血压病17例,合并心律失常3例。经统计两组年龄、性别、病种构成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同地区健康人群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

2 治疗方法

B组采用西药倍他乐克12.5mg,每日3次;消心痛10mg,每日3次。A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加服中药扶正解毒颗粒,每次15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以及心肌酶的检测结果。

3 疗效观察

3.1 临床表现分级及疗效判断: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舌象、脉象及心电图的改变,分为重、中、轻、无或正常四级。临床疗效判断:显效:临床症状有5项以上减轻,或2项以上消失。无效:所有症状无减轻。有效:介于显效与无效之间。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治疗后心电图中降低的ST段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倒立的T波变浅或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治疗前后心电图对比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分如下几方面观察。

3.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显示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

3.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善情况:见表2。显示扶正解毒颗粒可改善异常心电图(P

3.2.3 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比较:见表3。治疗前A、B两组LD、LDH、CK与C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B组仍未恢复至正常(P

4 体会

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冠心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1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塞的危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我们课题组多年来一直从事扶正解毒颗粒对冠心病患者的基础作用机制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从预防和治疗的角度,研制出复方中药扶正解毒颗粒。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的手段。多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扶正解毒颗粒具有良好的对抗心肌损伤的作用,本研究主要进行扶正解毒颗粒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心肌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扶正解毒颗粒主要由红芪、当归、丹参、连翘、枸杞、莪术、茯苓等组成,具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利湿解毒之功。本文观察能明显改善患者头晕、心悸、胸闷、乏力、气短等症状,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优越性。

本研究表明,扶正解毒颗粒可改善症状,恢复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异常。其机制为:减轻心肌缺血,保护心肌,抗脂质过氧化。红芪、当归、丹参、枸杞有对抗或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线粒体膜不受损伤,改善酶活性[1~4];同时,红芪、当归抗缺氧,抗心律失常;丹参、莪术扩血管改善心脏循环;连翘强心,保护心肌细胞[1,3,5]。

5 参考文献

1 李成义,张雅聪.红芪研究进展.中草药,1991,22(12):55~61.

2 张明发.阿魏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中草药,1990,21(1):42~46.

3 杨卫东.丹参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1990,6(2):118~120.

4 张熙,射光春.枸杞多糖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3,18(2):110~112.

5 朱玉真.当归总酸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它作用的观察.兰州医学院学报,1989,13(2):75~7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50例观察 下一篇:小儿推拿穴名英译规范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