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5-23 03:42:57

寓言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有非常强的社会性和教育性,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因此,学习寓言故事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也是学生净化心灵,启迪想象力,培养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掌握基本字词,强化语文的工具性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识字教学中,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教孩子识字,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够成立,必定有着合乎情理的成分,也可能存在片面的。因此,我们只能在合适的时候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识字教学方法。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基本上都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极少出现古代汉字,这也就降低了识字教学的难度。扫清文字障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寓言中的人物语言及寓意。

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知语言艺术形象

寓言故事的语言和其他文学作品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寓言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都具有简洁性、生动性与概括性。寓言的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或用比喻,或用拟人,或用象征等,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寓言作家一般都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等手法,塑造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如狡猾的狐狸、善良的小羊、虚荣的乌鸦等,都是非常生动鲜活而又能够启人深思的艺术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字词,再引导他们感知作品语言和艺术形象,从而更好地感知寓言寓意。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围绕教学文本,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和感悟,帮学生更好地感知艺术形象,理解寓意。

三、引导学生品悟故事寓意,启发学生做人道理

在寓言故事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这根线多数情况下是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的。但是,一篇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体会到。这是寓言故事作为独立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在引领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时刻留心找出并抓住这根“看不见的线”,沿着这条线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抓住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使故事中的一切事物都活起来,让故事中的实物来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使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理”。

四、利用续写寓言,启迪学生想象力

阅读寓言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续写寓言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续写寓言,是学生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对故事内容的了解,通过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续编寓言。

在许多经典寓言故事中都有不少“空白处”,这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完《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用《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续编一个小故事。学生想象力被激发后,大家都能妙语连篇地说故事。

五、通过寓言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修为

通过寓言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修为。首先,引导学生感知故事情节,体会故事寓言的简洁、生动、朴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其次,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增强有关的寓言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文学习,学会分析寓言故事寓意,丰富学生文学底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最后,利用寓言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寓言中的故事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寓言寓意的揭示和学生的综合教育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境界。

例如,《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等寓言,在学生交流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儿,为什么出错,从而认识到他们出错是因为用不变的、传统的思想观点去看待事物,没有看到事物本身是在发展变化的。如此这样训练学生的多向、逆向思维,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其教学效果远远胜过学一篇寓言,只明白一个寓意。

寓言是一种古老而又永远保持着青春活力的文学体裁,所以是经典的,经典是需要不断解读和品味的。让我们把握好寓言教学的五个步骤,让寓言故事成为儿童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泓清泉”。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

上一篇:发挥育人基地的作用 下一篇:教学生把语文知识活学到魂灵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