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时间:2022-05-23 03:00:08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摘要:模仿与创新,阅读和写作是一个理性回归和思想升华的反复与提高过程,从他人身上谋求启迪,无异于使我们多了一双眼睛,多了一番经历,多了一些记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往往可以在我们身上看出我们自己看不到的地点。同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免蹈前车覆辙。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敞开思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意识地接受外界的启迪,创见就是摆在眼前,你也借鉴不来。课文中的那些精彩的描写、议论和抒情,通过学生的欣赏和思考,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启发点。作者的观念或许可以引导学生破除习惯性的思维方式,生发出新颖的观点,最终转化出独到的思想。

关键词:写作阅读;课文讲读;模仿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84-01

语文教师在写作课中最常教学生的一句话是:文无定法,贵在创新。另古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在强调作文的章法与灵感,但这也并非是一味追求便可获得的。在这当中,模仿未被提倡,而“妙手偶得”已经蕴涵了创新的因素。根据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我感到:创新固然重要,但模仿更为必要。在这二者之中,模仿是创新的花苞,创新是模仿的果实。没有一定模仿性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创新性的质的飞跃。模仿正是实现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文讲读,你能把握住它的“度”吗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本人必须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不论是内里还是外观都应配置一幅有助于塑造学生创造性的形象,这种形象首先反映于你的课堂教学。例如我们对一篇议论文进行结构分析,往往习惯于一种设置问题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自行分析,然后再让同学们分别发言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精讲多练,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于是谓之曰“教学改革”,并把以上做法提高到一种思想的高度,那就是: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诚然,如是做法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变化,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辨证地出现、存在和发展的。在进行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围绕教师来进行的,教师是围绕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来进行的,学生几乎一切的思维活动都要本着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来展开。这样一来,学生仍然是教学活动中的客体,而并非主体。再者,学生们已经很习惯迷信自己老师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心目中的一盏明灯,所以学生的置疑主动性不大。即使有一些学生爱课堂上提出一些不解的问题,也是出于表现自己或者其他一些带有表演成分的机械化回答,而并非出自自己的求知需要。这种迷信于权威性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往往已将我们置于死地却不动声色,在让我们感到身处温柔之乡的同时,却已将我们扼杀于沸沸扬扬的锅鼎之中。

我们的教育的确倾向于传授知识,着眼于证实已有的东西。我们课材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一些具有非常特色的绝类之作。我们的目标往往是只注重分析而不注重吸收。吸收就是要明其特点。特点者并非学生能轻易体会出来而得之于心的,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言辞达意地、切中要害地进行点拨。通过这不多也不少,不罗嗦也不过于简略的点拨,充分发挥教师这颗发光之星的作用,点燃学生心中那盏沥油之灯。

人类的认识空间在不断地拓展,间接获取知识日益成为重要手段之一。有人说,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教”。但没有一定的“教”的基础,就不会有创新的基石。

二、模仿写作,在精读基础上的吸纳性自我展示

模仿是一种本能,而我们却过早地将中小学生写作课上的这点本能扼杀了,什么“抄袭、缺少新意”等谴责性评语不时跃然纸上。其实,模仿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在写作过程中,模仿既可能带来清新的感悟,也可能拘泥于陈旧的模式,如果收获压倒了付出,我们的写作就是一种充满刺激和激情的活动。逃避模仿就是逃避创新,逃避创新就是逃避写作。模仿与创新,阅读和写作正是一个理性回归和思想升华的反复与提高过程。大多数人们不愿忍受找不着直截了当答案的焦虑,不愿忍受悬而未决的痛苦。学生的作文刚一展现于我们的面前,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一个结论:缺乏新意。原因就是我们对创新的要求历来就抱有一种立竿见影的意愿。

文章过分程式化已经袭击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技能,以至于许多学生不敢写出有鲜明观点和强烈爱憎的创新之作。我们的教育制度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对某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数学问题来说,寻找唯一正确答案也许是对的,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我们学会了寻找正确答案,却丧失了寻找一个以上正确答案的能力。要想创新就要不落俗套,关键是要拆除学生大脑中那种固有的樊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示仅仅是一个模仿的基点,有了这一基点,便有了触发灵感火花的可能。所以通过不断地写一些模仿之作,不但可以使学生们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揣摩和品味原作的奥妙所在,而且可以于无意识中触发创新的灵感火花。

学生在作文中很可能出现写不下去的情形,每当这种情况,我们最好是不要硬强迫他们去做他们暂时做不下去的事情。来上一节范文讲评课,让他们听一听别人在这方面的构思,以便打开他们堵塞了的思路,或许他们之后再写出的东西是前者谁也不能相比的。停止无效劳动,去玩,去睡觉,给大脑放放假,让心灵透透气,把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留给梦解决,留给潜意识解决,这是一种能力形成过程。有效的作文讲评不仅能对本次作文的全部内涵有一个全新的感受,而且能够对同类的课文进行认识上的深化,而这种通过深化了的感受又能反过来指导学生的写作。

上一篇:关于小学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探讨 下一篇:彰显学生个性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