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23 02:08:00

连翘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连翘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连翘;栽培技术;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85.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099-02

连翘[Forsythig suspensa(Thunb.)Vahl.]是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又名空壳、黄链条花、黄花瓣、黄花条、落翘、青翘、连壳、老翘,原产于我国的中部和北部,生长在海拔500~1 000 m的阳坡、中阳坡或林缘。连翘果实中含有连翘脂素、连翘苷、连翘酚、熊果酸、齐墩果酸、牛蒡子苷及其苷元、罗汉松脂素、罗汉松脂酸苷等。种子含三萜皂苷,枝叶含连翘苷及乌索酸,花含芦丁,连翘壳含齐墩果酸。连翘味苦,以果实入药;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能[1-3]。现总结连翘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选地整地

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地作育苗地为宜;以通透性能良好、靠近水源的砂土地作扦插育苗地,可促进连翘发根,便于灌溉。土层较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山地或者缓坡地成片栽培连翘,有利于异株异花授粉,提高结实率,一般只挖穴种植。地选好后于播前或定植前深翻,施基肥30~45 t/hm2。深耕20~25 cm,耙细整平做宽、高分别为1.2 m、15 cm的畦,注意畦长应因地制宜。

2 繁殖

连翘繁殖分为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和分株繁殖4种方法。一般大面积生产主要采用播种育苗,其次采用扦插育苗,零星栽培也可用压条或分株育苗繁殖。

2.1 种子繁殖

4月中下旬,在苗床内开浅沟条播,播量45~75 kg/hm2,行距20~30 cm,覆土1~2 cm并稍镇压,再盖草。约15 d出苗。次年春季定植于大田。每穴栽苗1株,按行株距1.5 m×1.2 m开穴,栽时穴施厩肥5 kg,并与土拌匀。将树苗摆正,埋土至茎基部,轻提苗,踩实土,再盖土至比地面略高处,作环盘土埂灌水,3~4年后可开花结实[1,4-5]。

2.2 扦插繁殖

早春发芽前,将一至二年生健壮枝条截成20 cm、带2~3个芽的插穗,将插穗茎部1~2 cm处浸入500 mg/kg ATB生根粉溶液中1 s后取出,晾干,按行株距25 cm×15 cm插入苗床,使插穗的1/3露出,扦插后立即浇透水[1]。逾10 d腋芽萌动,15 d后开始长根,成活后可施肥3~4次,次年春季定植于大田。

2.3 压条繁殖

用连翘母株下垂的枝条,在春季将其弯曲并刻伤后压入土中,地上部分可用竹竿或木杈固定,并覆上细肥土,踏实,使其在刻伤处生根而成为新株。当年冬季至次年春季,将幼苗与母株截断,连根挖取,移栽定植[6]。

2.4 分株繁殖

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可在连翘树旁萌发的幼苗(根蘖苗)带根挖出,另行定植,成活率达99.5%。

3 移栽

出苗至移植期间,需间苗2次。第1次当苗高7~10 cm时,按株距5 cm,拔除细、弱、密苗;第2次当苗高15 cm左右,按去弱留强原则和株距7~10 cm留苗。于春季3—4月或10—11月进行。在事先准备好的定植穴内,每穴施入腐熟土杂肥或厩肥5 kg,与底土拌匀,上盖细土,每穴栽壮苗1株,覆土1/2时,将苗轻轻上拔,使根系舒展、苗稳正,再覆土压实,浇透定根水,再覆土稍高于地面呈土堆形即可[7]。

4 田间管理

4.1 合理剪枝

连翘基部的萌芽能力强,每年都抽出若干徒长枝。秋末落叶后以疏剪为主,除每墩保持3~7株生长旺盛的主干外,剪除其余瘦弱枯老的枝条,并整枝定树形[8-9]。6月,清除基部新发的、多余的徒长枝,并打头摘心。

4.2 灌水排水

移栽后1~2年,应保证水分供给。春季,若遇干旱,应灌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

4.3 草肥管理

移栽后未成林前,应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3次[1,3-7]。春季,追施厩肥,后期多施磷钾肥,方法是在树周开沟施入后覆土浇水[10-14]。

4.4 病虫害防治

具体如下:①病害。连翘基本处于野生状态,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加上人工繁殖栽培时间较短,目前较少发生病害。②虫害。为害连翘的害虫主要有钻心虫、蜗牛、蝼蛄等。防治钻心虫,可用药棉蘸80%敌敌畏原液堵塞蛀孔毒杀,亦可将受害枝剪除[10-11]。防治蝼蛄可采用常规的毒谷或毒饵法。另外,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 mL,或者50%辛硫磷乳油100 mL,对水2~3 kg,拌麦种50 kg,拌后堆闷2~3 h进行诱杀。

5 参考文献

[1] 甘国菊,林先明,郭杰,等.贯叶连翘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84,94.

[2] 于磊,孙晓薇,钱世江,金钰.连翘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9(5):49-50.

[3] 何莉,桑志伟.连翘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2(3):40-41.

[4] 刘思勋,张萃蓉,袁林华,等.连翘的栽培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1989(4):40.

[5] 胡伟建,王春平,唐仁怀.连翘的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2(4):26-27.

[6] 吴顺琴,徐世有,阮丽萍,等.连翘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气象,2006(3):33-34.

[7] 朱小强,姜保本,金霞.连翘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6(6):169-170.

[8] 朱小强,魏歌龙,黄霞.连翘GAP栽培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4(4):80-82.

[9] 刘思勋,张萃蓉,袁林华,等.连翘的栽培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1989(4):40.

[10] 张雪芳,张倩.连翘的药用生态价值及繁育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7(6):44-45.

[11] 黄鹏.连翘开发利用前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9(3):195-197.

[12] 罗晓铮,董诚明,纪宝玉.连翘开花结实习性与物候期的观测[J].河南农业科学,2009(5):104-107.

[13] 杨实娃.无公害连翘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科园月刊,2010(15):59-60.

[14] 张云书,李纪华,周晓峰,等.连翘山地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39,147.

上一篇:蕤核的经济价值及育苗技术 下一篇:固原市原州区枸杞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