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对充血性心竭患者疗效分析

时间:2022-05-23 02:02:22

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对充血性心竭患者疗效分析

【摘 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卡托普利联用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9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并采用卡托普利联用螺内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卡托普利;螺内酯;充血性心衰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8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诸如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的发生,造成发生充血性心衰(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充血性心衰是一种严重临床疾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生较多,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住院的主要疾病之一【1】。由于该疾病发病急、病情严重,往往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治疗充血性心衰的药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治疗充血性心衰的采用常规抗心衰方法,并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我科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联合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充血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9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范围为41~75岁,平均年龄63.9岁。按照心力衰竭原因分类,25例患者为冠心病,18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14例患者为高血压病,12例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

纳入标准:1)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在心功能Ⅱ-Ⅳ级充血性心衰患者;2)无其他严重疾病;3)同意参与研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疾病,可能影响研究结果;2)研究过程中不能配合医护人员。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具体如下,即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休息、限盐的护理措施,并对心力衰竭的病因进行积极治疗,于此同时,采用规范的基础抗心衰治疗措施,采用利尿剂、洋地黄等常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此基础上,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进行治疗,即给患者服用卡托普利(用量为25~75mg/d)和螺内酯(用量为20~60mg/d)。

4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如出现血钾增高,则适当减少服药量。

1.3 观察指标

采用MHA分级方法对治疗后效果进行评价,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为有效,患者心功能没有改变或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进行评价。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检验,P

2 研究结果

69例患者均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MHA分级方法统计显示,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39例患者显效,25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2.8%)。

治疗前、后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见表1。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患者的严重阶段,作为一种严重的临床症状群,心力衰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值得引起重视。心理衰竭的发生和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损伤相关,如由于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各种炎症造成的心肌结构功能的变化都会最终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下降,从而英法心力衰竭。由于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病变,一旦发生后,会不断进展,因此及时治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证实,心力衰竭主要由于心室重构造成。患者心肌损伤后,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等有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充血性心衰由于动脉及肾血流量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从而造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水平增加,进而损伤心肌,造成心肌重构,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2】。

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主要通过RAAS系统发生作用。卡托普利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转换,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减少醛固酮的分泌,减少水钠潴留,发挥效用;同时,卡托普利能够有效延长缓激肽扩张血管,促使前列腺素的释放,并能够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从而使心脏前负荷降低,达到治疗效果。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来说,卡托普利通过扩张全身血管,能够有效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从而有效减低心脏前后负荷,提高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实现治疗。国内外临床数据也表明证,采用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有效降低他们的住院率和死亡率【3】。但同时,研究也证实,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虽然卡托普利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但病死率绝对数值仍然不低,有学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应用卡托普利对醛固酮的抑制作用弱,从而会造成水钠潴留、钾镁离子丢失、心室肥厚等问题,从而导致死亡发生。

针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病死率搞的问题,可在卡托普利治疗基础上联用螺内酯,研究也证实,这一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从作用机理上来说,一方面,螺内酯能够和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从而抑制钠钾离子交换,并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皮质段起竞争作用,从而干扰醛固酮的作用,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皮质段钠离子的重吸收,减少钾离子的分泌,实现排钠、保钾的作用,发挥利尿作用;另一方面,螺内酯能够有效降低心肌和血管纤维化作用,并弥补长期使用卡托普利对醛固酮抑制作用弱这一问题,从而防止心衰加重;此外,螺内酯还能够通过抑制醛固酮受体,可反射性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并促进心肌摄取儿茶酚胺,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从而抑制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系统,来实现对充血性心衰的治疗【4】。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69例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39例患者显效,25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2.8%),治疗后患者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即能够证实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采用。

参考文献:

[1] 范志清. 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05)

[2] 冉中兴,谢新芳,陈玉岚. 卡托普利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J]. 西南军医. 2007(02)

[3] Giles parison of lisinopril and captopril in the treat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influence of duration of action onefficacy and safety. Zeitschrift fur Kardiologie . 1991

[4] 黄国良,王凌红. 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衰40例[J]. 武警医学. 2008(03)

作者简介:

唐庆业,性别:男,学历: 大学本科,医院: 海南省儋州市农垦医院,科室: 内二科(心血管内科)。

上一篇:30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体会 下一篇: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