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文化的信息交换与服务生活功能

时间:2022-05-23 12:46:55

试论电视文化的信息交换与服务生活功能

摘 要:电视节目提供生活服务信息以及专业电视服务频道的开播,体现了各类电视节目中互动和服务理念的运用,受众互动,信息交流,参与意识成为了节目的关键元素。本文从电视文化的信息交换渠道及制作理念来阐述电视文化的信息交换和服务生活功能。

关键词:信息交换;生活服务;参与意识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36-02

一、引 言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在1962年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将公共领域定义为“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的、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这一理论引深至广播电视中,是指自由表达以及意见沟通过程有制度化的空间及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使交流、论辩、批判都有足够的空间。大众传媒是理想的公共领域,电视可成为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电视节目形式设置中,越来越注重与受众的互动,注重信息的交流,强调参与意识和贴近性,实现信息交换与服务生活的功能。

二、信息交换

(一)信息交换渠道多样化

广播电视提供服务的优势在于:

首先它具有覆盖率极高的网络化传播优势。加上卫星、无线等空中传播技术,使广播电视的综合覆盖达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

其次是广播电视具有技术含量极高的影视作品制作系统。

再次就是广播电视具有满足大众多样性文化需求的功能。

电视节目中利用热线电话、短信、微博等都是可以实现信息流通的渠道和方法,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信息交换。信息交换能够使受众情绪得以表达,同时也是节目效果评价的手段,这种关注和反馈使得节目与受众间构成一种良性循环,能更好地把握受众所需。电视节目中最简单、最易实现的信息交换方式就是现场的信息交换,例如意大利立足于女性视角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危险关联》中,采用专家和全场观众讨论交流的形式,使话题更深入,调动了大众热情,产生一些预期外的效果和高潮。

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是信件,目前仍在使用,节目组会在节目播出时将这些信件信息传递给大众。电话参与是使用较多的交流手段,法国的CHANNEL4的《早安荣耀》中,主持人介绍时政或真实故事,场外观众可以打电话参与讨论。

这种形式目前是被广泛采用采纳的,其优点在于实现手段简易,便捷性强。短信参与利用其成本较低、参与便利成为电视媒体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节目通过短信平台闪动观众的意见。

随着网路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站、博客、播客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也为互动交流提供平台,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信息零时间的优势,在节目前期运作中,可以汲取大众意见;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网络报名、网络投票、留言等方式参与;在节目播出后,可利用网络做问卷调查,受众分析,形成反馈,更简易地再现收视效果。

(二)制作理念注重互动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信息从媒体这个“点”向受众这个“面”进行单向传输,缺乏反馈机制,即“点对面”的传播模式。网络传播针对特定的用户传播特定信息,属于“小众化”传播,即“点对点”的传播模式。

新旧媒体在表现形式、媒体功能、传受角色、传受关系方面有各自优势和不足,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存的媒介生存状况下,各媒体功能呈现互补性,媒介形式也不段的创新,新旧媒体之间的边缘逐渐融合,差异消弭,互相借鉴。

新旧媒体都在力行“点对点”的传播理念。根据限效果论,只有内容的优势才是王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提供服务和附加值得信息才能吸引眼球,电视细分受众,精确传播,借鉴“点对点”的传播理念,实现对受众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感染力。这个传播理念的操作方法包括制作过程和传播过程两个方面的实践。

日本东京电视台的经济新闻节目《World Bussniss Satellite》克服了经济新闻报道中缺少直观视觉形象的弱点,在制作中每一条新闻都会有出镜记者采访报道。在制作家电竞争这一主题的节目时,在卖场与售货员以及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交谈,以更类似于专访的形式让新闻更深入更生动。

在2008年1月11日的节目中,新闻头条是《2007年12月・街角景气指数》,出镜记者沿着东京环线7号线,在每一个行政区挑选几家店铺进行入户采访,通过普通市民的嘴说出经济景气是好还是坏。

在寒冷的冬日,街边的香肠店可以喝到热气腾腾的葡萄酒,出镜记者一定会亲自告诉你。因此,在制作理念方面的互动意识和交流意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一理念也贯穿于其它类型的节目当中,例如在谈话节目中的实践方法是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方式增多,受众的参与性逐渐增强,不仅是谈话中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加入讨论,和谐圆融的谈话场越来越被重视,互动是双向交流的支点。

在节目当中,现场提问、设置游戏等方式都便于进行交流,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一期节目中,讨论李少红电视剧台词的唯美风格时,主持人李湘请现场观众朗诵《大明宫词》中的台词,起到了调节气氛、强化主题的作用,也让受众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

三、电视文化的生活服务功能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主要承担了服务生活的职能。生活服务类节目指关注日常生活,针对生活中的具体需要提供指导、帮助和具体服务的一种节目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此类节目数量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细化,制作越来越精良。相关专业频道的诞生是对于生活服务理念的最好解读,例如优购物频道,纪录片频道等,节目涉及美食、旅游、购物、时尚、健康等领域。

相关专题类节目一直受到大众欢迎,例如法国第四频道(CHANNEL4)的《动手烹饪》、《天天饮食》、《美食美客》、《改头换面 家装版》《交换空间》、《改建梦想》,中央电视台(CCTV)的《中华医药》等。

除了相关专题节目,其他类型节目中也渗透着服务理念。例如新闻杂志类节目中以及访谈类节目中的服务理念。这种编排方式使节目资讯更加全面,模糊掉了节目本身规定的类型的边界,使节目收视群体和更为广泛,同时也使节目中人性化理念有了很充分的运用。

上文介绍到的《安德森・库珀360度》是一档新闻杂志类节目,其中在关于健康的信息资讯介绍中会定期请专家介绍健康医药新闻。《奥普拉秀》除了常规的人物访谈,有时会把演播室改为厨房,邀请美食专家分享烹饪经验。《NHK新闻您早日本》这档新闻节目中非常注重服务意识,例如生活资讯信息除了有天气预报,还包含出行信息,对机场、新干线、高速道路的路况都会进行介绍,天气预报介绍温度和湿度、风速,甚至各地日出的准确时间。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如《朝闻天下》、《午间新闻》以及目前媒体普遍在新闻杂志类节目中会加入服务生活的一些小的板块,例如气象预报。《今天》在新闻节目之外,有服务性专题节目《今日健康》、《今日厨房》、《教儿育女》、《居家与园艺》、《今天理财》。

这些理念的运用源于媒体对于认识受众的地位的清晰认知,注重“受众本位”。“受众本位”意识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

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受众本位说,强调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最大限度地适应受众的需求,以受众为中心。电视媒体要找准与受众的契合点,把满足和引导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最高职责。从受众出发,摆脱过去“以传者为中心”的思想,贴近受众,了解受众需要,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目前,电视节目呈现分众化趋势,充分进行市场的前期调研工作,对收视目标群体锁定准确。标受众的明确使节目清晰明确地传递目标受众所需的信息。

除了节目制作方面的服务意识,技术的发展也将带来更丰富的资讯,更便捷的服务,有线电视的信息服务将会给受众带来更多的频道和信息选择。

参考文献:

[1] (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宋伟杰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 王建.关于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建设的思考[J].杭州通讯,2009(8).

[3] 宋晓阳.日本经典电视节目模式[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上一篇:如何在考试中写出高分作文 下一篇:英利“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