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育儿保健三问答

时间:2022-05-23 06:56:01

夏季育儿保健三问答

问:夏天即将来临,如何保护孩子不受肠病毒的危害呢?

答:肠病毒是一个“大家族”,包括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67种病毒,特别“钟情”于7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危险。它们主要在肠道内栖居并繁衍后代,再从粪便中排出,成为致病的“凶犯”。

临床医学观察发现,肠病毒为患的时间规律大致是:5月份孩子的感染率逐渐上升,6、7月份达到顶峰,以后缓慢下降,到9月份再次出现高峰。故当日历翻到5月份时,父母就应着手“备战”了。可从以下细处做起:

教育孩子讲卫生,不吸吮、啃咬玩具,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嘴唇等部位,不喝生水,由此堵塞肠病毒入侵的途径。饭前饭后勤洗手,用清水及肥皂洗手15~30秒钟,即可消除90%以上的肠病毒。要特别留意清洗孩子的大拇指、指间及指缝等处。

经常消毒。肠病毒在加热到60~85℃时存活不过1分钟。另外,甲醛或含氯的消毒剂可使之失去活力,紫外线也能将其杀死。因此,家中可经常利用煮沸、消毒剂以及紫外线等,对孩子的用品(餐具、玩具、衣被等)进行消毒。

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如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及运动等。

尽量避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接触感染,必要时可戴口罩;室内要通风,注意居家环境的清洁及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问:听说夏季孩子也易患佝偻病?为什么?怎样预防?

答:来自医院的信息表明,近年来每年夏季罹患佝偻病的婴幼儿有增多趋势,尤其是1岁以下的小宝宝,多出现方形头、枕部脱发、夜惊、烦躁不安和多汗等佝偻病典型症状。

夏季虽然日照充分,有利于日光荷尔蒙――维生素D的合成,但气温太高甚至酷热,限制了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造成钙的吸收率降低。同时,夏季炎热,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孩子的食欲普遍减低,而代谢却比较旺盛,最终造成维生素D和钙元素“进少出多”。

所以,从5月份起,家长为孩子安排食谱时务必将佝偻病的预防考虑在内,适当提升牛奶、豆类、鱼、瘦肉、海带、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品比例,为孩子进行食补。如果食补受到限制或者效果不好时,则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性温和且吸收率高的钙制剂。

问:听说耐热锻炼可提高孩子的耐热能力,是真的吗?如何锻炼呢?

答:如同耐寒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耐寒力一样,耐热锻炼也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酷暑的考验。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与体内一种称为热应激蛋白的蛋白质分泌量密切相关,而这种热应激蛋白的增加,与受热的程度和受热持续时间有直接联系。

每天抽出1小时左右陪孩子到户外活动,选择气温在25℃左右、湿度在70%以下的环境中进行散步、跑步、跳跃、球类、游戏等锻炼,每次锻炼都要争取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同时,尽可能不用电风扇、空调等,让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2℃以上,湿度保持在60%左右。经过初夏一个多月的耐热锻炼,待到盛夏到来时,即使室内气温在28℃~31℃,室外气温在36℃~39℃,孩子也不会感觉不适,更不会轻易发生中暑症状了。

上一篇:儿童结核病的认识和治疗 下一篇:理性处理孩子间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