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新闻背后的原因及舆论引导

时间:2022-05-23 02:04:57

反转新闻背后的原因及舆论引导

【摘要】新闻反转是指在舆论的影响下,新闻事件像戏剧一样发生剧情反转的现象。近几年,“反转新闻”屡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引发了业界与社会的广泛思考,本文将以“湘潭产妇死亡事件”为例,分析新闻反转事件中舆论反转背后的成因,并对此类现象提出引导方法,从而为之后的新闻现象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闻反转;刻板成见;舆论反转;网络意见领袖

2014 年 8月10 日,湖南湘潭市一张姓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突发羊水栓塞,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后死亡。12 日,华声在线记者发表文章《湘潭产妇死在手术台医生护士不知去向医院称已尽全力》在网上流传,网上舆论直指医院抢救不利,顿时医院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8 月 13 日,湘潭县卫生局出面解释道:“医生护士并未失踪,只是在抢救无效后在旁边休息室内等候。从整个医疗程序来看,院方完全尽到了自身职责。”随后,伴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以及各大媒体的介入,发现医院方在此事件中并无过错。9 月 15日,经权威机构鉴定,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产妇死亡事件调查结论为产妇的死亡原因符合肺羊水栓塞所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

一、网络舆论反转的原因分析

产妇事件的风波随着事件的定论已经得到平息,但是反观真相揭露前后媒体和公众的态度,这更像是一场闹剧。笔者通过对此次事件的始末分析,总结出了舆情反转的背后关键性原因。

(一)真相缺失 主观臆断

究其新闻事件的源头,最早是来自一名网友所发的微博。该网友在微博中直指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惨无人道,将产妇弄死在手术台上并隐瞒真相。这篇微博一开始虽然未能引起关注,但是华声在线却将它作为新闻线索随之跟进报道,而报道的内容却也是极尽煽情并且缺失客观,报道中“产妇惨死”、“赤身”、“医护人员跑路”等一系列的字眼成为了引发公众舆论的导火索。不论是之前的微博爆料还是后来的媒体报道,所展示的都只是部分事实。微博者不明真相,只根据自己接收到的部分新闻事实便随意进行主观臆断;而新闻媒体对事件进行报道时也并未展开深入调查和查证,只根据采访到的家属单方面的言词就促成一篇新闻报道抢占独家。媒体原本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尽量还原最为客观的事实真相,但文中大量如“赤身”、“满口鲜血”、“眼含泪水”等煽情、描绘产妇死状的字眼,使得记者专业素养倍受质疑。新闻记者重点刻画产妇家属一方的凄惨和恼怒,而未能给医护人员解释的话语权,仅凭家属的一面之词就妄下定论,违背了报道的平衡原则。媒体的推波助澜是造成舆论失衡的重要原因,在信息缺失的环境下,公众自然很难进行理性的判断,导致舆论难以作出正确的表达。

(二)舆论标签化 态度先行

同情弱者,惩恶扬善当今公众最大的特点,一个新闻事件中的对立双方如果有一方为较弱者,那么在事实真相全部公开前,公众舆论一开始总会倒向弱者一方。近年来的新闻事件表明小贩、农民工、下岗工人、乡村教师、被强拆者往往都是舆论同情方,而官员、富二代往往就是舆论打压方。我们不难发现如今许多的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总喜欢将人物进行标签化处理,而公众在对事实没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因为刻板成见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所谓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看法和观念,它通常也意味着对该事物作出价值评判。李普曼认为大众传媒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如今,医患矛盾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医患纠纷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大量的负面报道以及新闻炒作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医患双方的不信任感。在新闻报道中,媒体所表现出的态度本身就有失偏颇,再加上死去的产妇及其亲属在公共眼中无疑是属于被同情和关怀的弱势群体,因此公众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异见表达 反转纠错

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指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一方的沉默会造成另一方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会导致一方意见越来越强,另一方意见越来越弱最终转向沉默。但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该理论格局,网络信息传播的匿名性给公众带来更大的交流空间与表达自由,这使得“沉默螺旋”理论缺失去了的成立的前提。 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在交流时几乎可以不顾及社会规范的约束以及所承担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充分进行自我表达。姚B在《互联网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中提出,一旦由自我确信度高的“少数派”在网络上发表了与媒介舆论相悖的意见,往往会引起受众的反向思维,从而使 “沉默螺旋迅速”倒戈,形成“反沉默螺旋”模式。在这起事件中,网络舆论虽然在一开始倒向了看似弱者的死者家属一方,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网络意见领袖率先发出了少数派的“异见”。如烧伤超人阿宝在评论中质疑媒体记者偷梁换柱,将过错由家属转嫁到医院的报道;评论中也有较为理性的看法,例如央视评论员王志安指出当地应尽快依法依规做出公正透明调查,媒体报道则应致力于多角度冷静还原真相。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声音并没有被当时的舆论所淹没,相反随着时间推进,持有不同意见的公众越来越多,反转纠错的浪潮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了反沉默的螺旋效果。

二、对事件的反思与引导

在这起反转事件当中,媒体是最应该反思的对象。缺失人文关怀和客观公正的报道是导致新闻反转的罪魁祸首,为吸引受众眼球而丧失社会责任感,未能深入调查就听信跟风。在今后的类似报道中,媒体人应该从专业角度进行报道,致力于客观冷静地还原真相,帮助公众减少错误认识和判断。医院和当地政府也要注意对问题进行及时辟谣,不能在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声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掌握舆论主动权。

透过新闻反转现象,它背后的舆论发展趋向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问题。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它对于维系社会安全和稳定有着决定性作用。而如何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从两个方面给出建议:

(一)传统媒体发挥内容制作优势,及时进行舆论引导

根据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对网络舆论传播的调查研究发现:网络环境提供的多样化信息和丰富的平台并没有导致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效果的削弱或消失,相反,主流新闻媒体因为其权威性,成为了网络媒体的重要信源并且能够通过设置网络议程来引导网络舆论。传统媒体是网络舆论传播的重要环节,因此,当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要坚持以内容制作为根本,做到客观公正,深入调查,拒绝偏听偏信,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网络议题。除此之外,面对当下网络舆论传播引导问题,传统媒体也不应置身事外。传统媒体具有对新闻事件进行独立专业调查的能力和优势,不仅能够为网络提供新鲜的独家新闻报道,提供调查事件的进展性信息,帮助人们了解事件发展的每一步动态,避免公众因事实缺失而误判;并且能从理性角度出发,作出针对事件的专业性评论。

(二)网络意见领袖及时发声,控制舆论走向

意见领袖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是两级传播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意见领袖的作用日益凸显。自媒体的普及使得网络意见领袖可以就某一热点事件传播信息、发表观点,从而引导网民积极地参与并推动事件的传播,并且网络传播使得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发酵并将舆情推向高潮,他们的言论不仅能成为网络舆情的源头,并且能够通过对舆论议题的改变来控制舆论走向。网络意见领袖因其独特的见解和对权威质疑的精神,对粉丝群来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在一个新闻事件刚进入公众视线当中时,人们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只是全部事实的一角,难以形成正确的判断,而此时网络意见领袖应当及时发声,在传达见解的同时呼吁受众理性看待问题,强化主流言论,从而减少负面的舆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欣茹,谭宏民.探析媒体失衡报道下的社会影响及舆情态势――以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5(4):31

[2]李普曼.舆论学[M].华夏出版社,1989

[3]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3

[4]姚B.互联网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6):286288

[5]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胡阳(1994.06―),女,湖北黄冈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2015级传播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上一篇:基于“内控+”协同监督机制的构建 下一篇:新疆引进伊斯兰金融的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