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控+”协同监督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2-04-04 07:08:43

【摘要】伴随国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电力行业内部依法治企、依法理财的严格要求,良好严密的内控体系是依法从严治企、防范风险的有力保障。为此,某电力企业多年来,立足于强化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性建设,通过运用以“内控+”模式下的实时监督体系,将“内控+”的理念深度融入经营管理的各领域中,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相耦合,完善风险常态协同监控机制,及时排查经营环节存在的风险点,构建“内控+”多方位协同监督机制,实现实时动态监督,为企业健康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协同监督

一、构建背景

(一)加强“内控+”协同机制建设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刚性要求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既是实现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深化建设、防范经营风险、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电力行业加大内控建设实施力度,以“内控+”建设为抓手,将内控与各经营环节相加,梳理各业务流程,构建企业上下协同、层层负责、齐抓共管,多方位的经营管理监督机制。

(二)加强“内控+”协同机制建设是企业坚持依法治企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依法治企压力加大,企业亟需在经济活动中建立一种互相制衡的业务组织和职责分工制度,“内控+”建设将强化协同监督,形成多维的、全过程的管控矩阵,从源头和机制上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效能,保障经济安全,持续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和依法治企水平的需求非常迫切。

(三)加强“内控+”协同机制建设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迫在眉睫,监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企业面临严峻形势;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安全生产面临严峻考验,构建规范的“内控+”监督体系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强基固本、提升效率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二、构建的内涵及做法

(一)内涵

“内控+”即为企业各经营环节凡事皆与内部控制体系相融合、连接,利用A+式短语,隐含加入、渗入、融入之意,形成内部控制与经济管理各领域“相加”,不是功能上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不是改变,而是重塑、重构、再造,重新梳理协同监督机制新管控模式。企业依托“内控+”载体,从财务、业务、审计、监察等多个维度出发,通过“内控+财务”、“内控+业务”、“内控+审计”、“内控+监察”等内控与各经营环节相加,实施跨部门协同监督机制开展工作,从而聚焦各业务部门的监督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监督制约效应。

(二)主要做法

1.“内控+”协同监督机制构建原则

(1)监督全覆盖原则

“内控+”协同监督机制以经营脉络为主线、以内控流程为载体,构建各层级、多方位的经营管理协同监督机制,涵盖企业各类业务和事项。通过聚焦各业务部门的监控职能,实施跨部门协同开展工作,构建协同大监督机制,实现监督职能全覆盖。

(2)风险导向原则

“内控+”协同监督机制以业务风险梳理和评估为基础,确定不同业务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并通过各部门、各专业开展风险判断、归类、整理和性质鉴定,将重要风险及其对应的业务领域和流程作为内控协同监督机制的方向。

(3)重要性原则

“内控+”协同监督机制涉及层面多、范围广,其“内控+”协同监督机制工作应重点关注重要业务单位和事项,分析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风险点,并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4)成本效益原则

“内控+”协同监督机制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考虑评价方式、时间、人员配备等因素,要权衡评价工作的成本效益,最终有益于企业加强管理,挖掘潜力,提高效益。

2.“内控+”协同监督机制构建

企业依托经营脉络,搭建“内控+”多方位协同监督机制,通过经营管理各业务层级、多维度实施监督,树立横向协同、纵向到底的风险理念,及时梳理监督体系下经营管理环节形成的问题,建立定期和实时动态的内部管理机制,督促反馈整改。通过该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实施,做到源头把控业务前端,动态监控经营活动中各风险领域,确保企业经营平安。

(1)构建协同监督机制

企业以“内控+”协同监督机制理念,形成各专业、部门多方位监督、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内控+”各部门监督,更多的则是多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各自的工作优势,互相配合、互相协调,构建基于价值链的规则统一、监督协同、成果共享的实时监督平台,并按照内控合规要求实时比对财务和业务活动,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准确定位问题成因、全程督导整改落实,确保全价值链经营风险可控、在控、能控,筑牢依法治企防线。

(2)构建多方位监督机制

将“内控+”协同监督机制融入财务、业务、审计、监察等各层级,其中“内控+财务”注重依法理财合规性、“内控+业务”注重业务源头的规范性、“内控+审计”注重查错纠弊依法治企、“内控+监察”则注重领导干部员工个人经济平安,各监督的侧重点不同,造就管理不缺位、监督无遗漏的良好格局。

(3)构建风险评估防控机制

一是梳理风险因素。结合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开展经营风险评估调查,通过各层级、各专业人员对照标准流程自上而下梳理、自下而上专业横向贯通的风险排查。二是评估风险等级。企业依据调查结果开展风险评级工作,对收集的风险信息查评排序,划分风险等级和测算发生概率,评价风险承受度和风险偏好。三是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将应对措施提交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制定全年风险重点防控计划,及时督促业部门制定整改应对措施,以事前防控、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防控理念确保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4)构建风险督办通报机制

建立“内控+”协同监督问题通报机制。定期向企业领导、涉及部门下达协同监督问题风险督办单,通报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整改时间及要求,切实问题做到“发现一个,整改一片”。

作者简介:

叶玲(1974-),安徽阜阳人,高级经济师、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上一篇:浅谈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与防范 下一篇:反转新闻背后的原因及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