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时间:2022-05-22 04:22:19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摘 要]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位终身生活在海上的音乐奇才1900的精彩不凡且极富争议的一生。电影的故事就是以音乐,确切地说是以钢琴和爵士乐为背景。本文以电影的剧情为主线,对其配乐进行分析,总结其音乐对剧情的推动、引导作用。

[关键词] 《海上钢琴师》;音乐;1900

《海上钢琴师》又名《1900传奇》(The Legend of 1900),讲述了一位终身生活在海上的音乐奇才1900的精彩不凡且极富争议的一生。电影的故事就是以音乐,确切地说是以钢琴和爵士乐为背景。为《海上钢琴师》配乐的是世界电影界著名和资深的意大利最具风格的作曲家颜尼欧•莫里康尼(Ennio Morricone)。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将上个世纪初风靡世界的爵士音乐与男主人公1900精彩而宿命的一生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用钢琴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独特探索。

影片是从小号手麦克斯对好友的强烈思念开始的,随着他满怀失落和惆怅之情的内心独白,在影片片头,我们看见有许多目光中饱含憧憬的移民,乘坐一艘大客轮“弗吉尼亚号”来到了新大陆。激动人心的音乐主题,终于在第一个人的呼喊中蓬勃而出,恢宏大气而又质朴厚重。细致优雅的旋律性有如John Barry的唯美风格,然而当钢琴登场的一刹那,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莫里康尼又一次展现他将不同音乐体裁合而为一的手法,在管弦最深刻动人的时刻,随性而至地切入几段即兴浪漫的爵士钢琴,营造出令人惊艳的效果,信手捻来间即将爵士音乐处理得这般潇洒飘逸又深情动人。

一开场的1900s Theme,是一个十分优美的主题旋律,是影片最核心的音乐,代表了1900的人生、宿命和最纯真的感情,它甚至成为叙述1900跨越数十年的成长经历的重要线索。莫里康尼把意大利传统的民谣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融入交响化的意境中,张扬中透出含蓄、辉煌中透着典雅,欧洲大陆古老的人文精神与20世纪美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段音乐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铺垫了故事的发生年代。

接着,影片拉回现实,麦克斯一路沉思着走进了伦敦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出于留恋,他想分手前再吹一次小号。麦克斯用小号吹奏影片主题音乐,主题音乐第一次由小号吹奏出来,当他正沉浸在自己吹奏的乐曲中时,耳畔却传来留声机播放的一张旧唱片上钢琴演奏的同一首曲子。影片主人公1900的故事也经由这段主题曲的穿插开始了讲述。

主人公1900是被丹尼收养的孤儿,丹尼对其十分疼爱,在这段丹尼和8岁的1900对话场景中,温馨而又轻快惬意,伴随着丹尼爽朗的笑声,长笛在乐队的伴奏下吹奏出欢快温馨的曲调,如海风般轻柔伴着1900甜甜入睡。紧接着一段紧张、低沉的悲伤节奏响起,丹尼就不幸受伤去世。这段低沉的音乐串联起了丹尼出事――病房读报――丹尼葬礼三个场景,精彩地完成了以音乐带动剧情,改变叙事节奏的任务。

一天,孤独的1900循着音乐的声音悄悄地来到了头等舱,透过大客厅门口的玻璃屏风,孩子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显得光怪陆离但却色彩丰富的花花世界,而吸引他的是玻璃后面传来的那快乐的音乐。这段配乐以一段寂寞弦乐合奏与一段伴舞音乐组成,随着舞蹈音乐的加重,热闹而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和1900内心的寂寞通过音乐得到了诠释。

钢琴声响起,所有的客人都被眼前发生的事情所震动:一个衣衫破旧、满脸污垢的孩子正端坐在钢琴前,那稚嫩的小手轻轻抚摸着琴键,于是,那架大钢琴唱出了一支柔和动人的曲调。从未接触过钢琴的1900这时如莫扎特再生。

麦克斯在给乐器店老板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那如烟往事又清晰地一幕幕闪回在眼前,他又回想起自己初次来到弗吉尼亚号的情景。背景音乐是在长长的弦乐伴奏下小号孤独地吹奏着,充满了怀旧感,而偶尔出现的半音节奏和加入的不确定感,正印证了麦克斯对往事的模糊追忆。时光跳转,音乐将麦克斯带回了初到船上的时光。海上起了风暴,可怜的麦克斯呕吐不止,东倒西歪,跌跌撞撞。此时的音乐以木管音乐为主,木管音乐在低声部步履蹒跚的吹奏形象幽默地描绘着麦克斯左摇右晃尴尬的境况,风趣幽默。这时如履平地的1900请麦克斯帮他解开了钢琴下面的制动栓,并邀请他坐在自己的身边。随着船身的摇动和倾斜,客厅中的这架三角钢琴也开始在沉稳流畅的琴声中自如地四处滑动。音乐天使1900带领麦克斯领略了一场浪漫而又难忘的音乐之旅。这一场景可谓是影片中最富于浪漫气息、最高雅,也最令人难忘的,晃动的船板上,1900带着麦克斯在金色大厅中用钢琴跳了一曲华尔兹。这个曲子的名字是《神奇的华尔兹》,它就像是魔法一样,抚慰了晕船的麦克斯恐惧的心。

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一起在乐队里为客人们演奏。只是这位叫1900的钢琴家从来不守规矩,常常与乐队合作到一半,就丢开谱子即兴演奏了。不过客人们往往一听到他的琴声,立刻就来了情绪,进入忘乎所以的欢乐状态。1900不但为头等舱的客人演奏,还经常到三等舱去为那些穷苦移民弹琴。大家都痴迷在他的琴声中。乘客们沉醉的神情说明他们在1900的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心声。此处的音乐动听的和弦看似无意间被拨弄,淡淡的忧伤从1900的手指间流出,就如1900神游的思绪一般不可琢磨。

1900在三等舱演奏,有一位意大利客人希望听到塔兰台拉舞曲,1900只请他做了一个简单的示范节奏,继而就让大家听到了一曲热烈奔放的塔兰台拉。这里所有的场景都是因为音乐的存在而衔接的。这一段落中,共有四个场景,1900分别弹奏了四首音乐,四个场景看似独立,却因为音乐的层层递进而被巧妙地联系起来。这里音乐替代了画面,展现了1900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

影片一个寓意深刻的段落是麦克斯问1900为什么不下船去陆地看看,在稳固的土地上安一个家。莫里康尼对这段场景的处理采用了以各种乐器伴奏两人的对话,不同的乐器,了无痕迹地穿插于对话中,表现对话人的情绪,在准确营造气氛的同时,完成了以音乐串场的任务。

音乐多次担当了串场的任务,比如,有一次,轮船靠岸之后,下等舱的客人们都匆匆离去了。人去船空,感到失落和孤寂的1900正随着自己的思绪轻轻地触摸琴键。突然,角落里传来了小手风琴――一架巴扬那嘹亮深情的应和声。它的主人,一个来自世界某一角落的移民,出于对1900的琴艺和音乐的仰慕,留下来和他谈起了家常往事。妻子和人私奔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田地也因干旱而荒芜,五个孩子都因热病死去,只有最小的女儿幸免于难。最后,谈到了他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对大海的向往。这一过程中,1900的琴声一直在静静地为他们的谈话伴奏。音乐融入对白,语言渗进了节奏。莫里康尼的音乐与托尔纳托雷的对白之间的结合此刻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

麦克斯深知1900的性格和品行,认定他决不会离开弗吉尼亚号,他在已经面目全非的船体内到处寻找1900。面对如今破败不堪、昔日豪华富丽的大厅,他的思绪再次闪回到弗吉尼亚号的黄金岁月。麦克斯问1900音乐灵感来自哪里,1900用钢琴向坐在他身边的麦克斯描绘了自己视野中出现的四个形象与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此刻看见的是一个正和情夫私奔的老女人,音乐当中明显的吉卜赛风格表现了她的雍容华贵,同时也似乎说明了她来自何方;而这一位则是个深深陷入沉思与回忆、陷入了前尘往事的伤感的男人。随着富于弹性和张力的探戈节奏的切入;一个流着泪的年轻女子正在与自己的情人共舞,她的装束及出身都被音乐准确无误地揭示了出来;最后,音乐又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那个从低等舱混入高等舱猎艳的偷渡客。每一个的配乐都是如此贴切,如肖像画一般准确。1900用自己最富有的想象力,通过音乐洞穿每一个人的内心。他的心最纯洁,所以看得也都是每个人最本质的东西。音乐的情绪渲染和表意功能,在此处表现得十分明显。

1900的名气越来越大,爵士乐的祖师爷决定要和他在钢琴上一决雌雄。祖师爷在弗吉尼亚号停靠的码头上向新闻界夸夸其谈,音乐的情绪、节奏贴切地和杰里•莫顿神采飞扬的表情及说话的速度保持了同步,起到了欲扬先抑的铺垫效果。

比试分为三个回合。第三个回合杰里•莫顿弹奏了一首:The Finger Breaker(《扭断你的手指》),标题本身就指明了乐曲的演奏难度。这时,所有的人都感到1900不可能胜出。人们耳畔响起了一支如火如荼、快得令人瞠目结舌的乐曲。1900的“单人四手联弹”,使已经被惊呆的杰里•莫顿手中的酒杯掉在了地上。人们开始欢呼雀跃,嘈杂的场景中,背景音乐由圆号演奏出变化的1900音乐主题,有效地刻画出喧哗的场景下更加内化的律动。而比赛这场戏也达到了导演所预期的如此震撼如此富于戏剧张力的视听效果。

1900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音乐响起,这一段旋律很简单,但是却美得摄人心魄,这段如歌般的爱情主题简单质朴,浪漫唯美,1900凝视着窗外美丽的姑娘,观众甚至可以完全凭借想象,来走进1900的内心。莫里康尼在两段恋曲“Playing Love”与“Silent Goodbye”中,将这个主题做了十分优美的演绎,其中“Playing Love”与“Silent Goodbye”的风格与《新天堂乐园》的Love Theme表现手法十分接近,“Playing Love”带了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而“Silent Goodbye”的弦乐则铺陈出怀念感伤的感触。

1900站在通往城市的阶梯上犹豫着要不要到陆地上去时,在这段布鲁斯风格的配乐当中,凸显出来的钢琴旋律和仰角拍摄的镜头同步。使连接弗吉尼亚号与陆地的那条旋梯显得格外漫长。凝望着庞然矗立在眼前的巨大城市,耳盼传来了象征着市井活力的各种声响,音乐当中再次出现了由小二度所标志的怯生生的动机。1900把摘下的帽子用力地抛向空中,而最后帽子落进了水里。此刻,音乐中的怯生生动机开始改变,自己的形态显得不再怯懦和犹疑。只见1900转过身来迈出坚定的脚步返回了甲板。音乐诠释了1900内心的变化。

1900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失去自己的世界,他决定留下来和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此处宏伟的交响乐非常气魄地渲染了场景,让受众觉得他选择海洋和选择死亡都是那么的震撼感人。

在最后的镜头中,望着麦克斯远去的背影,那出现在弦乐上的温暖的片尾主题曲也似乎在流过观众激动不已的心田。片头主题曲与片尾曲形成一种前后呼应的整体色调。片头曲以灿烂兴奋的神采揭开了一个传奇故事的序幕,而片尾曲则以深邃收敛的情绪为传奇故事画下休止符,不过其实那并不真正是一种“结束”的感觉,更像另一个开始,毕竟所有的传说最美的地方,正是在于它们并没有确切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闫大卫.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简析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画面与音乐[J].中国音乐,2010(07).

[作者简介] 刘珩(1983― ),男,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李婷(1984― ),女,内蒙古包头人,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舞蹈学。

上一篇:略论影视动画片的色彩设计 下一篇:从中西文化差异解析电影字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