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教学改革

时间:2022-05-22 07:06:28

机械设备维修教学改革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国家和企业都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在日常的机修教学中同样要注意落实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政策,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防患于未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机修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安全文明生产”,使学生具备必需的生产安全知识,为将来在工厂企业中安全生产奠定基础。机修专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到作业环境的安全、用电的安全、用气的安全、以及机修工具使用的安全等。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安全”教育的常抓不懈,时刻提醒,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法。如:电线起火如何处理、触电如何处理、有毒气体如何处理等。

二、教学方法的困境

很多技工学校都实行理论与实训分开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训学习的脱节。比如有的学校学生学习分三周理论,三周实习,并且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分开,这就会形成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各自为政,出现理实关联不强、进度不一,学生学习无从适应的现象;即使理论与实训同步,但由于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时间差,造成学生对知识点容易忘记、记不牢固,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到上实习课时、实习老师不得不重新把知识点讲一次,这样就把实习的时间占用了。其实技工院校就是以技能教学为主,也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总体来说文化底子相对基础薄弱,在上专业理论课时会吃力,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产生怕学、厌学的心理,以至于专业理论学习只能应付。同时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导致学生退学。由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因而就无法做到像大专院校那样以理论指导实践。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的技工教育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发展方向。由于学生的主体已确定,那么,就只能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适应当今技工教育。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一体化教学,是现阶段技工教育模式的改革方向。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习中更好地把理论学习与实习学习融为一体,避免出现过去理论与实习分开造成教学脱节的现象。更能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技能的训练。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随着教学办公软件应用的越来越普及,在机修的实习教学中多媒体应该大力应用。过去的版书式和挂图式教学比较单调,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泛味,多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图片、视频、动画的应用也得心应手。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并能摆脱过往由于场地的限制、有些示范性教学难以展开的缺点。能让学生从更多角度来观察机械的装配过程,机械设备的传动方式和工作原理,突破由于设备本身局限性而影响教学视觉限制。多媒体的可重复性和动态性,更有利于学生对难点和重点的掌握,同时可加深同学们对装配过程和机械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克服遗忘、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机修教学中Pro/E机械设计软件的“机械装配的模块”很适合机修教学应用,它能设计不同的装配模式和传动模式,而且在装配过程中更能把不正确的装配顺序反映出来,让同学们来分析、改正。

四、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

我院根据自身的条件,机修专业实行实训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院机械工程系几百台各类设备的故障均由机修专业的学生负责维修。机械工程系的机械设备有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线切割、各类磨床、普通车床等,设备的多样化可以丰富学生的实习。机修专业的现场教学实行项目式教学。设备故障的不确定性会造成项目多样化,这对实习教师的水平也相对要求更高。现场项目式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现场项目式教学是以设备真实的日常故障为基础来开展命题,同学们先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故障问题,再进行讨论,老师先不参与。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提出故障项目的命题,学生思考分析故障,列出解决方案。老师加入学生所列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形成师生在教学中良好互动性,项目式教学方法,把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企业、工厂所需要的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有利于同学们将来更好适应企业的工作中去。

五、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树立信心

机修专业开设的技能多,要求学习的知识面广。同时来读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薄,理论学习能力比较差,会造成很多学生怕学,学习的信心不足。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学生会出现怕学、厌学、甚至消极学习。由于我校机修专业多采用应用式教学与现场项目式教学相结合,与企业实际生产无区别。通过设备的实际故障分析,用实例告诉同学们大多数的设备故障都是由于简单的设备元件或电器元件引起的,让同学们通过排除简单的故障来增强同学们学习的信心。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多些鼓励也会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六、复合技能人才的培养

复合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机修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为适应企业对机修人员的要求,以及拓宽机修学生的就业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机修人员的培训不能像以前的单一技能培养,而是要进行多技能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专多能。机械设备的维修不单涉及机修钳工技能还会涉及到其他技能的应用,如电工技能和焊工技能。过去的单一培养模式,会造成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后难以排除,往往要机修人员和电工人员一同会诊,而且由于机修人员和电工人员技能的单一,通常只能以自己片面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这样不利于快速解决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样,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经常会应用到焊工技能。例如:对于一些长年在恶劣条件下运行的设备进行装拆,由于螺母或螺栓等零件生锈严重,用常规的方法难以拆卸,这样我们就会用到破坏性的拆卸方法,而一般机修人员都会常见地采用气割技术来拆御。有时,机械设备的故障,也会应用到焊接技术来维修。现在企业招聘机修人员的要求,由过去的单一技能转变为掌握多技能。只掌握单一技能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会受到多方局限,形成就业困难。学院于2009年后,对机修专业学生在巩固机修钳工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了机修专业学生在电工技能和焊工技能的培训,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机修专业的学生流失率创新低,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喜爱。很多机修专业的学生在定岗实习两三个月后就能与企业的老职工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甚至有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与企业提前签定了就业合同。

七、结语

紧贴企业需求,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机修专业技能人才,是技工机修专业教育的出路。技工教育,不单只讲求技能教育,同时职业道德等德育教育同样重要。德才兼备的机修专业技能人才是机修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

作者:吴锡球 单位:肇庆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中职护理教学情境教学法论文 下一篇:高校仪器设备维修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