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05-22 05:02:20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根据基坑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最终土方顺利开挖,施工结果安全高效。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监测;土方开挖;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21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基坑工程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稳定与变形问题,同时还涉及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问题。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国家将基坑支护施工与基坑土方开挖纳入危险性较大工程,对其施工方案进行专项评审。由于影响基坑安全因素多,不确定因素多,且是土方开挖,土建施工等多方面的配合,所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二、某支护工程主要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1、工程概况:

某工程主楼9层、裙房4层,设有1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6.0米,局部开挖约7.0米,开挖面积约4860平方米。该场地位于盐都区,基坑一面临近住宅楼,另三面靠近马路,路下均有地下管线(燃气管道线,通信光缆、自来水),环境复杂。

基坑支护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挡土结构,止水采用φ850单排三轴深层搅拌桩,采用套接一孔法施工;坑内采用14口疏干井结合明沟排水。

2、主要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施工前进行内部技术交底,让现场技术和施工人员明白各主要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指标。针对本工程条件,主要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 2.1三轴深搅桩施工质量关系到止水的效果,为本工程重点质量控制目标之一。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止水桩的止水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桩位、桩身的垂直度、下层与提升速度、喷浆等进行严格控制。

(1)桩位控制:由于本工程三轴止水搅拌桩是咬合的,在直线部分单点测放桩位;而有许多地方是弧形,那就要计算组桩的角度,测放桩位时用两点进行定位,严格控制组桩与组桩之间的咬合。

(2)桩身垂直度控制:控制桩身的垂直度也是保证组桩与组桩之间咬合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根据桩架垂直度指示针调整桩架垂直度,再用经纬仪从垂直二个方向对垂直度进行控制,施工过程中并用线锤校核,发现偏差及时调整机架,保证垂直度不大于0.5%。

(3)搅拌均匀性和喷浆控制:为保证搅拌均匀性,下沉速度控制在每分钟小于0.7米,提升速度控制在每分钟小于1.2米。为保证桩身强度,需对水灰比和流量严格控制。水灰比为1:1,用比重仪随时检查水泥浆的比重,严格按预定配合比制作。为防止灰浆离析,放浆前必须搅拌30秒再倒入存浆桶;压浆阶段输浆管道不能堵塞,不允许发生断浆现象,全桩须注浆均匀,不得发生土浆夹心层,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0.8mpa。如果发生管道堵塞,应立即停泵处理,待处理结束后立即把搅拌钻具下沉0.5m并注浆30s后方能继续提升注浆,以防断桩发生。

深搅桩正式施工前,事先施工大小幅各五根,并根据试打情况调整施工参数。

(4)施工冷缝处理:三轴深搅桩出现硬接头,采用一般的桩号记位法难以保证准确找到该硬接头,容易造成遗漏,造成基坑开挖后漏水。解决方案如下:

采用坐标定位法记录深搅桩硬接头位置,具有准确无误,定位准确的优点,为以后便于采用高压旋喷桩或压密注浆补漏提供准确依据。2.2支护桩(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基坑的安全,为本工程重点质量控制目标之一。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成孔、灌注等环节。

(1)成孔:本场地为厚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容易产生塌孔和串孔现象。为保证在钻进过程中不缩径、不塌孔,使桩径达到设计要求,需严格控制泥浆浓度。开始钻进时的泥浆比重为1.20~1.25,粘度为28秒左右,采用快钻慢进,钻至设计深度后,及时通知质检员及监理,钻具上提20cm进行清孔,直到排出的泥浆比重在1.15~1.20,粘度在18~20秒,含砂率

(2)水下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应测定送至现场的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初凝时间控制应大于6小时,坍落度控制在18~22cm。导管底部距孔底的距离宜为40~50cm左右,在漏斗与导管之间应该用隔水栓隔好。为保证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要求首灌时导管底端能一次埋入混凝土中0.8m以上,所以必须事先计算首灌量。水下混凝土灌注作业应连续紧凑,中途不得中断,要保证导管埋深在2~6m,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试导管埋入深度并记录。严禁导管拔出混凝土面,以免出现断桩事故。及时计算灌注桩充盈系数,控制在1.0~1.3之间。2.3立柱桩施工主要控制指标:

立柱桩要求定位精度高,测量采用全站仪、经纬仪进行放样,其位置必须避开工程桩(利用除外)、地梁、柱等。为保证立柱上部型钢格构柱锚入下部灌注桩长度,型钢格构柱与下部灌注桩钢筋笼采用焊接整体放入,在型钢格构柱内浇筑砼。 三、土方开挖重点注意事项

土方开挖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报有关单位和专家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开挖前成立基坑开挖应急小组,落实应急施工人员和应急物资。支护结构、止水帷幕需养护达到设计强度,且地下水降到标高(如有地下水)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需遵循分区、分层、对称、平衡的原则,开挖过程中应进行基坑监测和现场巡视,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开挖期间,基坑周围严禁堆载,挖出的土方及时运走,并重视对支护结构、降水井、工程桩、监测点及地下管线的保护。挖到标高及时浇筑垫层,严禁基坑长时间暴露。

常见的应急预案:

(1)开挖过程中若出现位移过大,地面发生开裂等险情,应立即停止挖土,必要时坑内回土反压,坡顶卸土、卸载。情形严重时,需增加支撑(对于支护桩结构)。地面裂缝应及时采用水泥砂浆灌实,防止雨水渗入。

(2)如果土方已开挖至设计标高,出现位移过大,地面发生开裂等险情,应加快素砼垫层施工进度,并提高垫层标号。

(3)如坑壁发生局部渗漏现象,应及时用棉絮、快干水泥封堵,并加引流管将水引出,但严禁流土。如果漏水流土严重,则坑内立即回填土方,坑外用压密注浆或旋喷桩堵漏。如果坑底发生突涌,立即回土反压,采用管井降水。

(4)如果地面出现塌空区,及时用素砼灌实或注浆灌实。

四、基坑监测重点注意事项

监测基准点必须位于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基坑开挖前必须将监测点和元器件埋设完毕,且必须进行不少于二次的初测,初测结果要连续、稳定。监测必须及时、真实,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有关单位,实行信息化施工。

五、结语

由于基坑工程危险性大,一旦出安全问题后果严重。建设单位要适当增加投入,设计单位要科学严谨,施工单位要精心施工,监测单位应及时反馈监测成果指导施工,监理单位需加强监督和管理协调,所有有关单位必须齐心协力才能保证基坑顺利开挖和周边建筑、道路、管线等安全。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2012最新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砼裂缝成因及控制方法简介 下一篇:浅谈高压天然气管网的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