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后半生该选择谁

时间:2022-05-22 04:13:43

丁老师:您好!

我女儿大学毕业后有了自己的男朋友,又开了一家公司,干得不错。我很为她高兴,但她一有着落我心里却空了起来。我已经离异十多年了,也快要到了退休的年龄,但退休后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我想寻觅一位理想的男子结婚,相伴走过后半生,但总是阴差阳错,不是我找不着感觉,就是我爱的人不能和我结婚。岁月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人也一天天变老,按说应该认命了,可是没有家庭心里感觉很空。

其实我也认识两个可以考虑的男人,但不知道应该选择谁。是找那个经济条件稍好一些的安度晚年呢?还是和那个在网上结识的在社科院工作、没钱又没健康的研究员生活在一起?

前者在性格方面有很大缺陷,他十分内向,几乎没有朋友。他不爱说话,对自己、对周围永远有一种沮丧的感觉。他没有追求,没有事业,没有兴趣、爱好,甚至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什么笑容,对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总是郁郁寡欢的样子。虽说他愿意娶我,但我们之间却没有什么话可说,我甚至不知道他都在想些什么。我不断建议他去干些什么,他总是摇头,很畏惧改变生活。我改变不了他,和他生活在一起真的不快乐,甚至觉得自己的心理也会跟着扭曲。

而如果我选择后者也就是接受来自网络朋友的邀请,就得离开我熟悉的家乡到北京去闯世界,就得和那个没钱且不够健康的人生活在一起。对这份生活我同样有些恐惧。我时常扪心自问,都这么大岁数了,何必还要重组家庭自寻烦恼呢?可我又非常害怕退休后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独生活。

李静

李大姐:你好!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假设,人的需要按不同的强度排列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指出人在低级需要满足之后更高的需要才会产生,并支配人的意识。人产生了高级需要之后,就不能依赖低级需要的满足。如果马斯洛的这种假设是成立的,那么人就有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需求。一旦人在某一个阶段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烦恼,也有可能陷入一种两难选择。你现在的选择也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你在两权相衡取其轻。

人不能为结婚而结婚,为嫁人而嫁人。人人都愿意寻求快乐,躲避忧郁与孤独,既然你希望退休之后能生活得充实一些,不妨勇敢地做一些尝试。生活中不是没有完美,但自感过得很完美的人并不多。关键在于你到底想要什么。要经济上的保障,要精神上的相契相合,要体力上的相扶相助,要空间住房的保障,什么都想要固然没有错,却不可能全要,但是这样一味地寻觅下去,有可能依旧孤独,直到终老。

我觉得你也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人,不一定什么条件都具备了才嫁给他。也许你可以考虑到北京试着和那个身体不好、且没有多少钱的男人在一起磨合一段时间,如果不行打道回府也并不损失什么;如果擦出点火花来,岂不是更好?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力,每种选择都不会十分完美,但一旦做出选择,就要为之付出代价。

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抱一种凑合的态度进入婚姻,那么进入婚姻后就不能用一种很理想的尺度来衡量。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如果决定凑合和别人生活在一起,婚后又苦于凑合状态,就会变成自讨苦吃。你是一个比较通达的人,要珍惜自己选择的权力。不然,你的决定有可能使两个人都很被动。在目前的社会中,离婚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更主要的是你还要再承受一次挫败感。

(责编:辛娅)

上一篇:自编颈椎操:保健也要分病因 下一篇:河南油田老同志举办门球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