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

时间:2022-05-22 02:46:07

浅议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日益增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大量采用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突飞猛进,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阻碍因素。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而对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创新;调查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迈进了新的发展时期。不但工程日新月异、材料种类繁杂,施工工艺也频繁更新、日臻成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而现代化建筑除了质量安全,对美观性、经济性、节能环保等也尤为重视,以至于施工管理更为复杂。施工管理水平涉及质量、安全、工期、成本诸多方面,极为重要,但由于管理困难,需要积极树立创新意识,对其技术加以改进。

一、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管理不完善

现如今,有一种现象普遍在建筑行业当中存在,就是过分注重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而忽视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问题。建筑施工由于最低价中标与包干价工程的原因,又受主管部门质量的监督与控制,因此在安全资金的投入就显得不充分,有的甚至没有安全资金的投入。建筑公司在中标后,往往采用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违法分包、转包的方式承包出去,所以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资金就受到了限制。由于建筑企业为了能够中标不惜将价格压低,价格低是在成本上压低了经费的支出,安全经费就被压缩了,甚至完全没有安全经费。因此,对安全施工设备、器材以及宣传资料等的购置经费就减少甚至完全没有,造成了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企业在对生产施工管理的安全问题上,通常也制定了自己的安全操作规程与规则制度,但对于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由于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造成了施工现场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敷衍了事。尤其是挂靠与转包工程,由于建设单位疏于管理,造成了安全管理部门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对于安全隐患以及违章作业疏于管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也是流于形式,造成了施工管理混乱的局面。

3、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

受安全管理经费不足的影响,由于安全管理培训做得不到位,导致安全意识薄弱,对重大危险源的认识不清,最终造成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以及企业的巨大损失。根据对历年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触电、坍塌、坠落以及机械伤害这个方面的事故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企业没有对重大危险源排查,没有开展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是造成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就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完善施工管理制度,要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注重集体性建设,提高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只有所有员工都朝着一个目标不懈的努力,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和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2、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与文化素质

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与文化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为了使施工人员充分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结合考虑施工人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以及业务素质等方面。从提高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操作水平、安全生产水平着手,进而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确保权、责、利分明,保证工程项目如期安全保质的完成。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所有参与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安全隐患的管理和排查,坚持预防为主的主要思想。有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安全生产,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对机械设备要定期检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要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要积极的启动应急方案,降低伤害和损失。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要保证各项消防、安全设备的完善,要设立防护栏、搭设安全防护网、设置安全文明施工标志,按照安全生产施工操作规程的标准进行施工。

三、实例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

1、施工准备阶段

1.1 调查设计。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而设计工作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勘测资料上的。因此,在提前调查勘测中,为保证采集到高精度的信息,应改变陈旧的测试方法,引进现代化勘测技术。如运用GPS、GRS技术等,不但能够提高效率,而且获取的数据更准确。

设计人员也应改变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改用计算机计算,并建立专业系统对所采集信息加以分析研究。三维模型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可更加形象地分析现场状况,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失误率。若经济技术条件允许,可采用智能化技术,建立虚拟仿真系统。施工人员可在此系统内模仿实际操作,明确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然后做好防范工作,以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1.2 明确责任。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负有全面的责任。其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要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要求准确地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施。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管理的范围。

1.3 树立科学的HSE管理理念

HSE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管理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它对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HSE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项目HSE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HSE管理理念,并且在HSE管理工作中自觉地做好各项工作,使HSE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领导可以采取在企业内进行HSE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召开HSE管理工作重要性的专题会议或者进行一些与施工项目HSE管理相关的活动。使建筑施工企业中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树立起科学的HSE管理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贯穿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2、施工阶段

2.1 加强监理力度。监理单位在施工中起监督、检查作用,同样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当施工人员有违规、错误操作,或某方面管理不合理时,监理单位发现后会予以及时纠正,以将损失降至最低。目前很多工程中,都是监理人员亲自到现场监督指导,很难掌握各个部门的细节。而实施在线监测系统后,监理人员无需到现场,只需在办公室点动鼠标,便可实际掌握各个细节质量状况,从而全面把握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2.2 加强质量管理。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料质量、施工操作水平、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位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位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返工重做直至达到合格工程。

3、竣工阶段

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应该及时总结,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及时对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写出个人的心得体会,以吸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为今后作为企业标准、施工工序编写作好准备。

结束语

我国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获得了较大进步,然而在宏观层面仍然存在较多不足问题,尤其是伴随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与加剧,我们唯有在施工管理实践进程中持续创新,不断探索现代化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创新思路和适应性管理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管理机制创新,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管理的始终,才能确保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磊,钱艳均.关于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方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0(24):109-110.

[2]陈卫星.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商品与质量,2012,28(2):123-124.

[3]田桂香.论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J].大陆桥视野,2012,24(8):145-145.

上一篇:浅析油\气田山区公路设计要点 下一篇:桥梁钻孔桩成孔类型及其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