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的思考

时间:2022-05-22 01:59:32

关于如何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的思考

[摘 要]如何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是近年来人们一直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阐释了知识型农业经济的含义与特征,分析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的意义,对于如何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从而构筑知识型农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最终实现知识型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知识型;农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085-01

1 知识型农业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知识型农业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引导,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与市场相结合的农业经济形态。换句话说,就是指在知识型农业经济形态下,知识是第一要素,是其他农业经济发展要素的基础。知识要素和其他农业经济发展要素相互配合,促进农业生产工具的完善,简化农业生产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增强知识型农业经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知识型农业经济是与传统型农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农业经济形态,二者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有属于其自身的生产要素。传统型农业经济形态下,土地等自然资源是其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在知识型农业经济形态下,我们必须把知识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经验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生产要素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一般来说,可以把农业经济形态分为三个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知识型农业经济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属于知识密集型的农业经济形态。三种不同的农业经济形态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采用何种劳动资料生产,而不在于生产什么。劳动密集型农业经济形态主要以手工劳动工具为劳动资料,资本密集型农业经济形态主要以机器为劳动资料,而知识密集型农业经济形态主要以计算机为劳动资料。在知识密集型农业经济形态下,知识是依附于知识的所有者而存在的,二者不可割离,所以,在此种农业经济形态中,出现了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知识所有者相分离的现象,使劳动与生产资料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2 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的意义

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知识型农业经济的转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科学技术将会朝着更高层次发展,信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竞争也会日趋激烈,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依赖于科学文化知识。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形态以及资本密集型经济形态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转变。这种转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20世纪末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些不稳定现象,绝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一种征兆,它表明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双重冲击,不仅促使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知识型农业经济转型,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表明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传统型农业经济已经过时,这对于那些仍然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和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但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向知识型农业经济转型,不然,我们的农业经济发展将会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从传统型农业经济形态向知识型农业经济形态转变,现在的一些发达国家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可以看出,我们所面临的道路将会是十分漫长的。因此,我们必须奋起直追,不能落后于它们,我们不仅要不断追赶,而且要争取超越它们,尽力摆脱我国农业经济比较落后的被动局面,最终实现从传统型农业经济形态向知识型农业经济形态的彻底转变。

3 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的途径

3.1 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农业问题。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四分这一和六分之一。在农业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要满足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的整体效益。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知识型农业,实现我国农业的新突破,具有巨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表现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技术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着眼于我国有近9 亿人口在农村,有近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不难看出,我国农村要迈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用以彻底改造传统农业,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知识化,必须突破改造传统农业这一关键环节。不如此,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提高知识在我国农业中的含量,也就无从谈起发展农业知识经济。所以,我们必须花较多的力量来发展现有的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这样说,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中的科技含量,是我国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的基本功。

3.2 加快农业信息化,推动知识型农业经济发展

当前,国际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相当迅速,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的各个方面的信息都已进入本国的信息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现在市场经济已全球化。任何国家的任何一个农民或一个农场的农业生产都会受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影响。不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不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生产就很难收到好的效益。农业信息化是推动知识型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推进农业信息化,既要有紧迫感,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总的来看,当前发展农业信息化要以建设信息资源网络为核心,着重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设施建设。要以政府信息化为先导,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农户信息化为方向。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政府在信息化中起主导作用,政府是信息资源最大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决策引导系统以及联机信息网络等最早都是在政府部门建设的。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是否能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或保持优势,关键在于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我国的农业生产者主要是农户,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电站、电脑、有线电视等普及率较低,所以,普及农户的信息化仍是努力发展的方向,还有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只能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通过试验、示范逐步推开,切不可一哄而起,流于形式。

3.3 改革微观管理,实施知识经营

尽管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有着很大的差异,甚至有本质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微观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企业(家庭农场)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其经营形式必然随着社会经济转型而变革。知识经营就是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态,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变化,即从产品生产型变为商品生产型;从单纯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从生产经营型变为资本经营型。现在又有部分企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开始由资本经营型向知识经营型转变。世界即将跨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全球的企业管理将在114年前(1897 年)诞生在美国的“泰罗制”开启的现代管理的基础上,转到以“人性化”为标志的“知识经营”的管理新时代。这是大势所趋。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过渡,各企业将通过知识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等获取新的竞争优势。这对于我国农业企业来说也不例外。农业企业同样需要通过知识经营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提高整体的经济增长能力和生产水平。

[作者简介]严文肃(1965―),女,汉族,本科,讲师,毕业于四川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台湾经济形势及发展问题探讨 下一篇:我国失业社会保险政策与促进就业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