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式”走向“主动式”

时间:2022-05-21 09:33:12

【摘要】双语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国内目前的双语教学呈现两种极端模式:外语点缀式教学和文字翻译式的教学。这使双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作者根据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借鉴北美国家大学教学模式,采取多维互动的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式”式转换到“主动式”,从多方面推动双语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64-02

1 引言

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 )因其能提升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而在我国大专院校迅速推广。由于师资和教材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双语教学效果亟待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反映存在双两种极端的教学模式,一是外语点缀式,即参照外语教材的内容,教师全部用中文讲授,外语单词成为点缀。结果是:教学内容全中文化,外语教材仅作为参考教材,到最后学生仅能了解外语的几个专业术语,课程结束后,学生仍然无法独立阅读外语的专业文献。另一种是文字翻译式的教学,将外语教材的文字全部翻译出来,既不讲究课程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又不强调教学的重点和次点。结果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囫囵吞枣地肯完了教材,但学生并没有吸收该课程的精华,给后续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带来很大的麻烦,他们不得不将外语教材的内容再用中文重复一次。显然,这两种模式所产生后果绝不是我们推进双语教学模式所期望的。如果不进行改进,双语教学很难走出现在的困境。

2 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效果的好坏一般取决于教学双方的互动与沟通。而双语教学要求师生双方往来于两种语言之间进行思考与表达,这对从事非外语专业教与学的双方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此之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版本也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从师资条件、学生背景、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分析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条件

一般认为,只要教师具有六级以上外语水平、或具有博士学位、或有出国留学经历都可以进行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其实不然,在母语环境里用外语进行思考与表达对非外语专业老师来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由于受资源条件限制,中国的外语教育一贯强调以“读”、“写”能力的应试教育为主,形成了“哑巴”英语的教学模式。没有大量的、长期的口语训练,即使外语应试通过的级别再高、甚至出国时间再长也无法在外语上“出口成章”。上课的时候,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非常辛苦地应付语言与内容问题。往往是用外语“欲言不能”,急切之下,只好采取对照教材,逐字逐句地翻译教材,这就是文字翻译式教学;或者干脆用中文解释主要内容,对教材中的专业词汇进行辅助解释,这就是外语点缀式教学。

2.2 学生背景

根据2006年10月份首都对外经贸大学双语教学经验交流会上的信息,绝大多数学校选择对专业基础课实施双语教学方案,这些课程按计划大多安排在大一的下学期或大二的上学期。这种教学对象对双语教学又增加了难度。因为学生还没有做好迎接双语教学的准备。首先,他们刚从高中的“填鸭式”教育环境中走出来,还没有从“被动式”学习方式过渡到“主动式”学习方式。他们习惯于对教材从前到后、逐字逐句的灌输模式,不习惯大学里的“以点带面”和“跳跃式”教学方式;其次,他们的外语能力问题,大多数学生需要带着词典才能勉强“读通”教材。这样,如其说是开展专业的双语教学课,倒不如说是辅助的外语教学课。最后,大二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专业背景适应双语教学,薄弱的专业背景给双语教学无疑是雪上加霜。

2.3 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师生的亲密朋友。教材是否合适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好的教材应该是精炼而简朴。所谓精炼是指内容完整,结构紧凑,能覆盖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而简朴是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学生有兴趣自学。而现行的教材大多是厚本本,学生一看就“望而生畏”,从拿到教材起就产生了依赖教师的想法。实际上,大部头教材内容繁杂,不利于消化吸收,内容太多无法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增加了教师自身的负担。另外,我国引进的教材许多不合适宜。因为国外专业教材一般每年要修订一次。 而我国引进之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更新,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与时惧进。

2.4 教学手段与方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推广,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已被PPT和声像等技术替代。新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时间的效率,减轻了老师的体力劳动,也活跃了课堂过于与气氛。但新技术出现以后,许多老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完全放弃了板书,过分依赖多媒体或教材。有的老师整个教学环节就放PPT,有的甚至将教材内容全部做成PPT。这样使学生产生严重的视角疲劳,很难刺激他们的学生热情。在教学方法上,由于PPT量很大,内容太多,教师主要时间按排在介绍或解释PPT内容上面,很难安排时间与学生互动或课题讨论,学生能否理解教学内容或跟上教学节凑一律不闻不问。这种方式同样使学生感到无聊和厌倦,甚至昏昏入睡。

3 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北美的高校的教学主要采取教与学之间的多维互动以诱发学生的积极参与。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较好。借鉴加拿大学校的教学经验,作者认为学校应该着力进行师资与教材方面的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加强课程管理,从多纬度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式”走向“主动式”,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3.1 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般认为,双语教学具有双重目标,即培养的专业素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而专业课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效载体。而在外语训练与专业学习之间如何取舍成为双语教学实践的关键,这直接关系到师资配备与教程设置问题。如果强调外语训练,就不能追求专业课程教学深度,只能选择非主干专业课实施,而任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听说能力;如果追求专业学习深度,显然外语训练处于次位。后者是我国高等学校普遍的意向,但实际结果不太理想。因此,在设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后,再在师资配备、课程选择和课时安排上进行筹划,是推进双语教学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否则,很难以改变现在双语教学的尴尬局面。

3.2 师资的培养

双语教学是在外语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将外语语言学习提高到外语语言运用的层次,是外语语言学习在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的核心,负责组织教学和控制教学节奏。如果教师本人不熟悉教材内容,整个教学环节便处混沌状态。当然,教师本人对外语的驾驭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从事双语教师的必须同时具有外语能力和专业能力。从目前双语教学的师资配备来看,大多老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但外语水平却参次不齐。由此造成两种极端风格的教学模式,强烈建议学校重视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专业课教师队伍中选派骨干人员赴海外重点大学进行课程进修,或选派外语专业教师到国内有关院校进行专业课进修,形成双语教学的师资库。

3.3 学生专业背景的加强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力度也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如果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背景知识与实际需要相距甚远,教和学的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摩擦。在课堂上,老师急着赶教学进度,而学生往往还在执走着于某章某页的某一个单词的确切含义。这样,老师不得不花时间把教材内容进行翻译,形成了文字翻译式教学。在大一或大二的学习阶段,学生还没有从“填鸭式”模式中走出来,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感,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强。此外,在大一或大二的阶段一般专业基础课开设不多,理论基础薄弱,靠外语进行专业教学,学生非常吃力。况且,在大一或大二的阶段学生最忙,功课相当集中,时间紧,他们无法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双语课程上面。根据,建议在大三的阶段给学生开设双语课程,这样在外语能力、学习能力和背景知识等方面,他们有足够的准备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3.4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进

教师与学生交流技巧的好坏取决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双语教学涉及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切换和专业内容中西差异等问题。要想达到课题生动有趣,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第一,恰当教材使用。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外语教材的基本内容,融合相关的中文教材内容进行辅助说明,即将指定的外语教材的内容与相应的中文教材内容进行融合。这样,学生既吸收了外语教材的基本内容,又可以与后续中文教学内容相衔接。

第二,外语与母语的切换与配合。双语教学应追求教学内容在两种语言之间的融合。这需要教师在两种语言的教学中游刃有余,能用两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交替使用两种语言中,是形成两种极端模式的关键。教师本人应逐渐在课堂中扩展外语的运用幅度。一般来讲,课件全部用外语来做,关键名词、概念和基本理论应用两种语言解释清楚,作业与考试全部用外语来处理,尽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关键术语和词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外语使用比应例达到70%左右。

第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相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无论是在母语教学中还是在双语教学中都十分重要。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把握自己的学习难点和重点,可以将听课的效率最大化。而课后复习,学生可以巩固前期的学习内容,为后面单元的学习起铺垫的作用。 通过预习、讲解和复习,每一单元的内容在课堂上至少强调了三次,这种反复,重点内容可以深深地镶嵌入学生的脑海里。

第四,课堂授课与提问的互动。要使课堂生动和热烈,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关键。按照国外高校的做法,每门课学生都有参入的机会。即:教师负责组织教学过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部分教学内容。每个小组轮流根据安排的课程内容做演讲(lecture or presentation),包括解释问题、分析问题和回答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提问。在整个演讲过程中,教师负责把握学生演讲内容的重点和准确性,并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概述和综合。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老师做更多的前期准备,因为教师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填鸭式教学中不需要做这么多的准备。

在国内本科生的课堂中,由于班级学生较多,或通常是合班开课,这对分组组织演讲有一定的困难,但可以在课后让学生给老师提问题。为了提高配合讲授与提问互动的效果,学生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应奖励一定的分数,计入期末总成绩。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不仅积极在课堂上参与,而且主动在课后进行准备。

第五,作业的课堂示范与课外作业的解答互相补充。作业是巩固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检查作业,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 学生可以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弱点。中文教学如此,双语教学更是如此。

总之,要想双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应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从“被动式”走向“主动式”。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须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为中心,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学才会有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春美:“双语教学的互动与效果―加拿大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中国教育导刊,2007,8.

[2] 李燕.美国双语教师培训制度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2004.

[3] 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比较教育研究,2000,04.

上一篇:中小企业如何实施会计电算化 下一篇:多校区大学交通营运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