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取向下习作评改的过程与方法

时间:2022-05-21 05:24:54

“咬文嚼字”取向下习作评改的过程与方法

为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习作修改有必要教会学生“咬文嚼字”,让学生掌握整体审视,立意谋篇、选词炼句的有效方法,努力使其习作达到最佳水平。下面试就习作评改中“咬文嚼字”的基本过程及相应方法发表我们的体会。

一、 主题的重新审视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统率着文章的全局,又关照着文章的细节。审视习作的主题有无问题,应运用全篇通读、整体知觉、归纳梗概、确定主次等方法。一次暑期返校,我们根据教材要求(苏教版六上《习作1》),以《暑假记事》为题让学生进行一次练笔。批阅初稿时,发现,有不少形如下列类型的作文:

不知不觉地,两个月的假期过去了。想知道我暑期生活过得怎样吗?让我慢慢告诉你吧。

开始几天,我埋头做《过好暑假》,那上面的题目呀,都超简单,我花了不到三天时间,就轻轻松松做完了。我得意地跟爸爸说:“爸爸,我作业完成了,该兑现你的诺言,带我出去旅游了吧?”可妈妈说还不行,她帮我在镇上的“小荷作文培训中心”报了名,得上完十天课才允许我们出去旅游。没办法,我和爸爸只能听家里的“一把手”的安排。

等啊等啊,作文培训终于结束了,爸妈终于可以带着我们游山玩水了!我们首先游览的是广西桂林。哈,不愧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坐游艇在漓江上顺流而下,江水是清可见底,微波粼粼,两岸是奇山异峰,绵延不断,我们真有走进仙境的感觉哎!我们游览的第二个地方是云南丽江和西双版纳……

很快,将近两个星期的旅游结束了。余下的时间,妈妈让我上午看书做拓展提高卷,下午自由安排。尽管上午的事情我很不情愿做,但下午能够获得点自由还是很开心的。

唉,暑假过得真快!

不难看出,该文虽然内容很多,叙述也很清楚,但小作者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我们读着感受不到习作的主要意图,是忙碌的烦恼?是旅游的快乐?还是培训的厌倦?因此,指导修改时须引导学生探寻和确定习作究竟要表达什么意义:首先带着学生通读全文归纳习作写了哪些内容;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内容说明什么意义(情感)、彼此有没有联系;再看这些内容能否集中表达同样的意义,如果不能,那么这篇习作最好应该突出哪个意义?为把这个意义表达的鲜明,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内容应该详写?通过这样对主题的重新审视,就将材料筛也选了,重点也确定了。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明白了该篇习作的缺陷,也明白了修改的路径和方法,很快一篇主题鲜明的习作诞生了。主题并不是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得事先进行“咬文嚼字”式的推敲,确定出鲜明、准确的主题,以便进行有效的选材。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他们的习作才不会出现方向性错误。

二、 思路的重新梳理

思路,是思想“行进”的线路,从认知层面看是思维逻辑性的表现,习作修改的第二步就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发现其思路上的问题,并帮助他们通过修改文字理出思路。梳理思路的主要方法是体悟(习作)主题、归纳(内容)要点、探寻(叙述)线索、理解(文道)关系。

一位老师在学生习作《××的自述》(苏教版四上《习作5》)初稿交上来后,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①我是一台普普通通的台式电视机,来主人家已经整整两年了。

②两年来,我尽心尽力为主人服务,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对小主人明明学习语文也有很大帮助。明明每天晚上都要打开我,看动物世界,看人与自然,看走遍天下,还看少儿动画片……看到精彩的地方会不由自主地喝彩,看到滑稽的节目会情不自禁地大笑,看过后还把印象深的内容写成日记。因为有了我,明明增加了见识,写作文时内容丰富多了。

③知道吗,我体型虽然很普通,但是我安装有有线电视收视装置,可以收看80多个频道的节目呢!我能随时为主人提供各自喜欢的节目。每当晚饭过后,我就雷打不动地“上岗”为主人工作,周末的晚上更辛苦,常常工作到十点以后。我工作时,主人全家都会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喜爱的节目,边看边聊,不时发出欢笑声,整个客厅洋溢出和谐幸福的气氛。

④我对主人是不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呀?不过可别夸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这篇习作的主题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反映一台普通电视机给主人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方便,所选材料没有问题。但写作的思路有点乱,不是很清晰。教师指导修改时,不妨先引导学生理出这样的思路:“我”虽很普通―但却很有用―对全家有用(面)―对明明有用(点)―这是“我”应该做的。然后让学生依照这一思路作如下调整:第③自然段开头三句话应该移至第一自然段之后并且与之合为一段;第③自然段自“每当晚饭过后”之后的语句应该移至第②自然段“很大帮助”之后,可与前句合为一段,也可单独成段;第②自然段写明明的内容则可以在写全家看电视的内容之后另作一段。这样,无论是内容的呈现还是主题彰显,都是严谨有序的。其实,学生不是不会写作文,他们的作文也有很多精彩,但可惜的是,他们常常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以至于思维有点乱,文章读不顺。通过这篇典型的例作,学生们明白了思路究竟是什么,怎样把自己的思路有条理的说出来。在习作前就有了一个对思路的“咬文嚼字”,那么,他们的习作就在一个高起点上了。

三、 词句的重新斟酌

有了确定的主题,有了明晰的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将重视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咬文嚼字”,并把此作为自主修改习作的重点,在逐句细读的基础上掌握。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联系生活,发现毛病。比如有篇童话习作《小白兔与大熊猫》(苏教版三上《习作7》),写玩具大黑熊与玩具小白兔在竹林里相遇的经过,开头交代事件地点和环境时这样写道:

这是夏日的一天,一场大雨过后,天气异常闷热。竹林里的空地上,各种奇花异草像洗了澡似的,显得特别洁净,特别鲜艳。

这句话中“大雨过后”“天气闷热”,属叙述内容不合生活实际,生活中,夏天闷热的情况通常是在雨前,而雨后总是清新和凉爽的。这个毛病可有两种改法,一是将两者调换顺序,并把“大雨过后”分句直接跟后面内容合为一句;一是将“闷热”改为“凉爽”,不过应让学生明白,这不是因为“闷热”这个词用得不确切。我们常说习作要联系生活,就是要让学生注意习作时,有目的地去回味一下生活实际,推敲一下是否准确表达。这必须变成学生的习惯。

2. 分析关联,发现毛病。习作《小白兔与大熊猫》的第二句写雨后竹林间的花草的景象。这句话中,“洁净”“鲜艳”与“奇花异草”构成了关联,但这种关联不是一一对应关联,而是两两“交替”关联,亦即“洁净”“鲜艳”两词既形容了花,也形容了草,这样的关联方式,学生虽然运用了,但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因此,还需要对这种“交替”关联进行拆解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语句表示的意思是:花也洁净草也洁净,花也鲜艳,草也鲜艳;但语言规则(习惯)却是:“鲜艳”只能形容“奇花”,不能形容“异草”。进而共同探讨,找到两种修改“方案”:一是将合并描写改为分头描写,先描写花儿,再描写草儿;二是把“鲜艳”一词改为“精神”。对于学生不便直接说写作技巧,但运用上面的例子,能让学生体会到推敲语句的乐趣,也让他们尝试着去推敲,感受其中的乐趣,学生就会爱上习作评改,把它作为一件有趣的事去做。

3. 比较差异,发现毛病。学生习作中,用词不当也是最普遍的毛病之一。有位学生的习作《我最尊敬的语文老师》(苏教版五上《习作1》)中有这样几句话:

就这样久久地站着,望着老师的背影在雨雾中远去,我的眼睛潮湿了。老师往常关心我的许多动人情景又在我的脑海里出现,心中不由涌起阵阵波涛。是啊,老师曾经给我的抚摸,多像春风吹过额头;曾经给我的教诲,多像甘泉流进心田……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令人感动和幸福呢?

这段话写得颇为感人,唯有用词的精当和完美尚有美中不足。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首先,第一句中,在“背影”之后增加“渐渐”二字,让学生将其跟原句比较,发现有“渐渐”二字,既呼应了“久久”,又增加了细节,会比原文更感人。第二句中,在“波涛”之前增加“感动和幸福的”六字,让学生将其跟原文比较,发现改后的句子把“波涛”写具体了,而且也为结尾句作了“铺垫”――这两处运用的是“添加式比较”。接着,第二句中,引导学生斟酌“潮湿”,发现改为“湿润”为宜,因为“潮湿”通常是指物体较大面积的渗出水渍,不宜用来形容眼睛。第二句中,引导学生斟酌“出现”,发现改为“浮现”为好,因为“出现”通常是指有形事物从无到有的显示,不能用于形容意识中的事物。第三句中,引导学生斟酌“吹”字,发现改为“拂”为佳,因为“吹”是比较“用力”的“动作”,没有轻柔的感觉,更没有深情的意味,显然不能用来形容老师关爱的抚摸。这三处运用的是“替换式比较”。教师应让学生反复读,进行比较,发现毛病,设计修改,当语句通过推敲,声情并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的目光是欣喜的,心情地激动的,“咬文嚼字”就变成了一种有趣的事,习作难也就开始“破冰”了。

(注:本文为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高位均衡发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FB108165)

(作者单位:宜兴市陶都小学)

上一篇:《的自述》习作评改教学品评 下一篇:读出新见 读出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