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涯辅导理念探析

时间:2022-05-21 04:19:01

大学生涯辅导理念探析

[摘要]大学生涯辅导应实现从就业安置为主的职业指导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生涯辅导的转变,坚持生涯辅导的预防性理念、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服务性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大学 生涯辅导 理念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此背景下,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高年级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指导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教授简历的撰写技巧和求职、面试技巧等。就业指导虽然也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并不高,主要原因是此时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已经成型,并没有因为就业指导而得到提升。可见,现在是应该实现从就业指导到生涯辅导转变的时候了。生涯辅导是以帮助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职业指导理论。它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70年代推广到世界各地,其内涵不断丰富。大学生涯辅导就是辅导人员依据系统的辅导计划,协助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环境认知的基础上,使之明确个人的生涯发展目标及途径,引导大学生制定出实现目标的策略,并协助其完成大学阶段生涯发展任务的一种活动。生涯辅导不仅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而且关注辅导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生涯辅导应坚持以下的辅导理念。

一、预防性理念

生涯辅导的预防性体现在对个体职业心理系统的预防性调整方面,主要包括对个体的就业期望值和学习动力的调整[1]。生涯辅导从学生入学之初就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涯设计,帮助他们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并通过调查、实习、实践、讨论等方式加强对职业的深入了解,这样就可以避免就业时的盲目和期望值过高等问题。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并及早设计与之相关的学业,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从业技能。此外,生涯辅导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决策能力,这些都有助于避免就业时的仓促上阵,提高初次就业率和满意度。

生涯辅导的预防性还体现在对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方面。首先,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与中学大不相同,往往让大学新生感到茫然、失落和焦虑,生涯辅导关注对新生入学的心态调整,可以有效预防不良情绪的发生。其次,生涯辅导除了帮助学生规划学业和职业,还让学生了解社交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调控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最后,就业压力已不仅是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包袱,它存在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心里,极易引发学生的压抑感、焦虑感。生涯辅导借助于科学的测评,将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倾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及早做出规划,减少压抑感。随着高年级学生在辅导老师带领下对职业更深入的了解,加上与心理辅导的结合,有利于职业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正。

二、全面和谐发展理念

市场经济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加上我国对发展科技和经济的现实需要,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日益市场化、功利化,科学主义大行其道,人文教育黯然失色,有的高校甚至成为职业培训场所。这种片面的职业导向导致高校学生普遍缺乏人文关怀、公民道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服务意识淡漠,知识面狭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低下,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2]。即使学生能顺利就业,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难以感受到生活的完美和人生的意义。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学活动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3]。再说,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存在,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生涯辅导就不应仅仅关心学生的择业、就业,更应该秉承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学生获得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养成丰满的人格、高尚的情趣、强烈的责任感、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相应地,生涯辅导应包含学业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三、服务性理念

传统的职业指导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千差万别,生涯辅导也应该因人而异,毕竟知识需要学生的内化,只有主动自发的学习才有意义。在教育中,老师如火柴,学生似火把,老师的任务就是点亮一个个火把,使其熊熊燃烧。因此,生涯辅导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则应作为引导者、服务者。服务性理念的核心是服务学生,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坚持平等,工作多元化、个性化,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要了解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关心学生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与学生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自己生涯的设计师,才能学会自己走路,离开校园以后也能自觉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总之,我们应该坚持现代生涯辅导理念,把养成健全的人格放在首位,把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才能避免应急式的就业安置造成的满意度底,“选择性失业”等问题,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德明.生涯辅导的理念认识与机制建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

[2]王利华.中国高校本科教育弱化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13(2)

[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湖北荆州)

上一篇:“新”解4个育儿“老”观念 下一篇:影响气排球运动员比赛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