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群体建筑基础阶段现场平面布置综合施工技术分析

时间:2022-05-21 01:12:10

超高层群体建筑基础阶段现场平面布置综合施工技术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依据工程实例对超高层全体建筑基础阶段现场平面布置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这种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应用到场地较为狭小的施工现场中,从而对现场施工的质量进行保障,以推动工程的顺利开展。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超高层群体建筑;基础阶段;平面布置;综合施工技术

超高层群体建筑与普通的建筑有着明显的施工上的不同,超高层群体建筑其本身的施工难度就相对较大,如果其施工的现场场地狭小,将会使得施工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障超高层群体建筑的施工质量,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以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而在目前的超高层群体建筑基础阶段现场平面布置中,逐渐开始采用综合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这一施工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超高层群体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有效的保障了超高层群体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

1 工程概况

某超高层群体建筑施工工程位于某市的中心区域,这一区域由于位于市中心,已经被市里划分为核心区域,在这一区域内,建设了3座办公楼,在这三栋办公楼之间,还建设由独立的裙房,这一工程的总体占地面积达到了29053.56m2,工程的总体面积占到了284251.23m2,其中第一栋楼办公楼的办公面积就达到了35365.23m2,第二栋建筑的办公面积达到了76892.32m2,而第三栋办公楼的办公面积则也为76892.32m2,这三栋建筑的办公面积均只包含地上办公的面积,其中第一栋建筑的总楼层数为26层,地下2层,而地上24层,以结构顶板为基准,这一建筑的总体高度为93.50m,采用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形式。而第二栋建筑的总楼层数为40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38层,也是以结构顶板为参照物,建筑的整体高度为150.3m,这栋建筑采用的结构形式主要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

2 超高层群体建筑基础阶段现场平面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存在的问题

该工程在基础施工阶段,其所能够利用的施工场地相对较小,而该建筑的建筑规模较大,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大,在基础施工阶段,所预留出的道路宽度仅为11m,并不能够满足大型机械运行的要求。而在其南侧以及西侧面的道路,宽度仅仅只有5m,根本无法运行大型机械。而在东侧的道路,11m的道路宽度,还需要与其他的建筑物共同使用,而在北侧的道路,虽然也有11m,到那时在道路上还设置了一个排水沟,该排水沟主要是为了保障基坑能够有效的进行排水。而南侧与西侧的道路不仅要用来进行材料的堆放,还要搭建办公室以及设置消防水箱,所以预留的空隙只有1m。

这样狭小的施工现场,使得基础施工阶段面临着众多的难题,主要表现在:该工程的总面积在28万m2以上,属于超高层群体建筑,这一建筑在基础施工阶段,对于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建筑施工场地的狭小,使得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各种物料的堆放成为了难题,相关设备的进入也变得更加的困难,仅存的场地布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无法有效的保障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使得现场施工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基坑场地的设置出现了困难,要想使得该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整体情况做到全面的了解,并对施工现状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对现场中的各个物件进行合理的分配,将物料堆放在适宜的位置,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依据施工方案中的具体要求来对平面空间进行安排,充分的利用一切的空间条件,有效的解决场地狭小问题,从而使得大型机械能够顺利的进入到现场中,从而保障施工的顺利展开。

2.2 采取的有效措施

通过勘察报告和现场了解场地及周边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寻找施工现场可利用空间,经过多次勘察与研究不但充分利用了施工场地原有的平面空间,而且采取一些搭设、铺装等手段充分的把竖向空间也得以充分利用,挖掘施工现场每一个可利用角落。具体做法有利用基坑预留土坡平台及护坡桩冠梁上方空间搭设物料平台架、修筑重型道路;基坑内预留土方平台;基坑内加厚垫层厚度作为物料加工场。所有搭设平台均经过计算合格并经业主、监理验收后方才投入使用,并有专人定期检查与保养。利用基坑预留土坡平台及护坡桩冠梁上方空间搭设物料平台架;结合结构形式及附近周边情况、工程实际特点,堆积加工材料比较困难,为了方便施工,搭设落地式的扣件式多排钢管平台架,基坑东侧、南侧、北侧共搭设物料堆放平台近1000m2,解决了第一栋建筑、第二栋建筑钢筋料场、加工场及模板堆放场地问题。平台基础利用基坑内预留土坡平台,表面用C15砼进行硬化,厚度为10cm。所有的基础必须平整。

基坑南侧利用护坡桩冠梁顶部空间修筑一条5.7m宽、150m长道路,作为钢构卸车、浇筑砼专用道路,此条道路特别是对第二座建筑西栋起到关键作用,第二座建筑西栋位于西南侧,东侧为第二座建筑东栋,西北侧为第一栋建筑,夹在中间的第二座建筑所有的机械、材料只能靠这条重型道路;专用道路长91.3m,宽5.7m,道路向围墙处找2%坡,围墙开200×200过水洞间距20m,道路雨水由过水洞排向场外。利用护坡桩冠梁顶部空间,砌筑挡土墙回填中砂分层振捣密实,浇筑200厚钢筋砼路面。240厚砖砌挡土墙采用1:3水泥砂浆砌筑,设240×200@3000钢筋砼构造柱,挡土墙顶部设240×200钢筋砼圈梁。构造柱主筋与冠梁连接采用化学植筋,锚固长度15d。

配筋:路面下铁¢12@200上铁¢8@200(仅边坡外3m范围设钢筋),构造柱:4¢12/¢8@250,圈梁:4¢12/¢8@250。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护栏:护栏高1500,砼圈梁预埋400长¢20@200钢筋头,护栏采用¢48×3.5@2000钢管立柱与钢筋头单面搭接焊10d,护栏上、中、下设三道横杆,外侧满挂一道钢丝网和一道密目网。沿护栏砌筑240宽200高挡水台,挡水台采用1:3水泥砂浆砌筑,外抹20厚1:3水泥砂浆。基坑顶部边线外侧两米范围内不得加载,两米范围外加载不得超过40kN/m2,加载时尽量靠近基坑外侧布置。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超高层群体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而超高层群体建筑无论是在占地面积上还是在建筑规模上都相对较大,施工中需要应用到的机械设备以及材料也相对较多,施工场地狭小,会使得基础阶段现场的平面布置出现混乱的局面,要想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合理的利用综合施工技术,充分的利用一切空调条件,解决施工现场场地狭小的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超高层群体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闫祥梅,李永明.河南广播电视发射塔井道钢柱与钢梁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2(3).

[2]谢小东.广州某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3]刘晓斌,陆建新,许航,郑良锋,张涛.深圳京基金融中心大型钢管混凝土柱施工及监测技术[J].施工技术,2011(14).

[4]李慧.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优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上一篇:高校《方剂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谈地基处理选择与桩基选型的重要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