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海韵沐幸福

时间:2022-05-21 12:54:41

我们的家乡――海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孩子们在走走、拼拼、贴贴、搓搓、编编中得到了全面发展。江苏省教育学会立项的“让乡土文化渗透于幼儿园课程”的课题研究。教师在选择使用过程中不断钻研教材,对已有的主题活动进行筛减,挖掘新的乡土教材,完善活动设计。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的同时, 作为江海人我们一直沐浴着研究的幸福。

一、浓郁的乡土环境,成长的幸福乐园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组织孩子到户外寻找各种乡土自然素材,并利用收集回来的乡土自然素材创设环境,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我们利用民间的草盖,席子、芦花掸子做成各种动物装扮长廊,如瓢虫、螃蟹、小鸡等。孩子们在充满乡土艺术气息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大胆拼摆各种各样芦花、稻草等。其次,我们还利用麦秸,剥壳、剪裁、扎成精美的艺术相框布置于楼道,精心摆放一些乡土美术作品,农村的芦苇编制成漂亮的壁挂,悬挂在走廊里,这可以给幼儿带来一种“视觉”的感受。浓郁的乡土氛围使幼儿园成为一个大家庭,师幼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

二、自然丰富的乡土材料,妙趣横生的教育活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秋天到了,我们一起开展树叶印画,让他们感受叶子的天然纹理,丰富其对树叶的认识。然后用毛笔蘸上颜料,均匀地涂在叶子脉络清楚的一面,轻轻放在画纸上,最后取下叶子。操作多次,一幅幅生动的树叶拓印画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瞧!小映用芭蕉树的叶子拓印出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云云用广玉兰的叶子拓印出了一条长尾巴的“大海里的鱼”;昊昊用了一些厥类叶子拓印出了一只大尾巴的松鼠;立立用芋头叶拓印出了一只正在捉老鼠的大花猫,真有趣!

在特色活动开放日,孩子们也专心致志地挥舞着他们灵巧的小手,瞧!在编织特色班,我们看到孩子们拿着一根甚至几根毛线进行编织,在活动中要运用卷、绕、拧、扭、编、交叉编、打结、穿插等动作技巧。他们耐心地编织,慢慢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石头画特色班,因为大部分的石头是比较光滑的,孩子们给石头着色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们都鼓励幼儿要耐心细致地给石头着色,引导幼儿控制颜料的水分。慢慢地,孩子们提高了对色彩的感受能力;绣花梆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乡土材料,他们在不同大小的绣花梆上穿针引线,一会儿变出小金鱼,一会儿变成一朵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

另外,在设计实施乡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还发动家长一起制作很多户外运动的乡土材料。比如:空竹、铁圈、竹竿等;布飞碟、沙包、布绳、高跷投放于晨间锻炼,这些自制玩具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尤其是布飞碟和布绳可以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玩出了许多花样。孩子们在户外锻炼、游戏中得到快乐成长。

三、走进大自然,感悟真幸福

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乡土教育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组织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感受生活接受真教育。长江边上树遮绿掩、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不断增加的新园林,让江海风情美不胜收。东灶港、蛎蚜山、赏海景、吹海风,既欣赏美景,又享受到美味。农场里,我们和幼儿一起去挖野菜、采棉花、看稻谷丰收,帮农民拾稻穗,放风筝,参观颐生酒厂、张謇故居、三星绣品城的发展变化,参观小学百年老校面貌等等,寓教育于生活中,在鲜活的自然环境中放飞幼儿的想象,培养幼儿的灵性。

1. 搜集素材,保护环境。

在带领幼儿去郊游中,我们在树林中、田野里、山坡上发现了许多自然乡土素材,如:树叶、竹子、石头、稻草、果实等,我们把这些乡土素材进行收集和对材料进行挖掘与制作。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家乡的美,也懂得了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爱家乡、爱自然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2.勤俭节约,体验幸福。

在“玩材料”中开展制作了许多乡土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了乡土美术活动的魅力所在。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玩树叶、玩石头、玩泥巴、玩铁圈、玩稻草、玩编织……还主动叫家长外出郊游,去收集这些自然乡土素材回家、回幼儿园玩,孩子从中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终生受用。

在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岁月里,在江海风情的沐浴下,我们会充分挖掘乡土、社区资源,让乡土特色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亮点,海幼的儿女也将用她们淳朴的歌声、欢快的舞蹈来编制美丽的梦想。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幼儿园

上一篇:越过“沼泽”,步入“大道” 下一篇:电脑绘图与课程整合的创新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