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金山度中秋

时间:2022-05-21 12:19:26

在旧金山度中秋

我曾在旧金山市伯克利大学学习。那一年的中秋节,是我到旧金山以后度过的第一个中国节日,有趣的是,在这座美国西海岸的城市里,中秋的节日气氛竟然十分浓郁。

早在中秋到来的两个星期,唐人街就已经热闹起来,许多店主把商摊转移到街上,各种民族小吃应有尽有。这在平时是不允许的。

我是被一声嘹亮的二胡吸引到唐人街的,当地华人在组织举行一场传统音乐会。悠扬的二胡声足以唤起华夏游子的思乡之情,令人眼眶潮湿,舞台周围聚拢了许多人,不仅有华人,还有黑人和美国白人,他们有的坐在中国餐馆二楼的栏杆边上,欣赏中国古乐。这种场面,使我恍若置身于描写唐人街的旧时电影中。

中秋节不仅是中国人的节日,也正在成为美国人的节日。唐人街的庆祝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金银岛举行的龙舟赛,就有许多美国人加入其中。此前,我只在湘西凤凰观看过龙舟赛,在美国观看龙舟赛,实在令我感到意外。

冯骥才先生曾经大力倡导中国传统的年节文化,有些民俗学者也在呼吁为春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节文化的衰落,如今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传统年节的文化气氛正在消逝。春晚这类电视节目,尽管文化含量不高,但它们正在取代中国的传统年俗,而成为一种“新年俗”。

拯救中国年俗文化已经刻不容缓。有人认为,这些年俗,是传统文化中应该淘汰的部分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情人节圣诞节……这些西方节日正长驱直八成为年轻一代的重要节日。有人将此视作

种自然的“文明征服”过程,是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但在唐人街,我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不仅这里的节庆气氛远比国内浓郁,而且,我亲眼目睹了中国传统节日对西方人的“征服”。当我们觉得自己的文化遗产正在变得一钱不值的时候,西方人却正为之迷醉。

我曾经说过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西方化”,全球化的结果并非“全球一致”,而是“全球一体”,即全球资源相互补充与共享。只有拿出我们自己的文化才能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并在这一进程中争取到主动地位,

全球化意味善全球的机会均等,当我们感叹西方文明的长驱直入时,东方文化同样具有向西方长驱直入的机会与能力。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等于放弃这样的机会成为全球化这一游戏的被动参与者。

中国人完全有资格和能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文化上的发言权,因为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天人合一”的理念),对此,我坚信不移。

上一篇:网络时代你被谁“绑架”? 下一篇:让更多的人飞上太空